2020年盐城市事业单位考试的笔试内容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03-06


随着事业单位考试越来越重要,很多的人想要报名参加,但是却不知道事业单位考试的笔试内容?下面就让51题库考试学习网来告诉大家吧。

事业单位考试笔试内容分为三类:综合类,教育类,医疗卫生类。

一、综合类

1、行测

事业单位行测的考查方式有三种形式,一种形式是与国考、省考一样,一张试卷只考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种形式是,一张试卷中分为公基和行测两部分,一般各站一半的分值;还有一种形式是,一张试卷中包括公基、行测、写作三部分。

2、申论、写作及其他主观题

目前事业单位主观题考试,以申论、写作、案例分析(也称材料处理、材料分析、综合分析等等)、公文书写和改错等类型多见。考查内容上,侧重考查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语言表达、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事业单位考试相对于公务员考试而言更简单,其中的公共基础知识部分就相当于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识部分,但难度明显降低了。从考试范围上来讲,一般涉及政治、经济、管理、公文、事业单位概况、道德、科技人文等知识。从考查方式上来看,绝大多数题目为识记性考题,考试题型上以客观题居多,所以考生如果提前复习,很容易得高分。

二、教育类

1、教育理论

从考试形式来看,各地市不同的考试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1)笔试内容为"综合知识(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理论知识"

(2)笔试内容为"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

(3)笔试内容为"教育综合知识"(教育基础知识)

2、专业学科

近两年教师招聘考试的笔试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越来越多的地区加考学科专业知识。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仅仅考核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教育基础理论难以测试出考生学科专业知识的扎实程度。而目前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素质教育和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测试音乐老师的乐理知识和音乐史音乐鉴赏和分析能力、音乐的编创能力成为一种必要,测试理科老师中考、高考及大学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掌握和熟悉程度成为一种必要,测试文科老师的学科知识的宽广度成为一种必要。

三、医疗卫生类

各地甚至各医院的考试侧重差异很大。每个地方,每个医院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优势产业,或者说是特色专科。而医疗招聘考试的命题人又往往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说命题人喜欢侧重于考查自己所研究领域内的专业知识。

以上就是本次51题库考试学习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2020年盐城市事业单位考试的相关信息,请各位小伙伴合理安排自己的空闲时间,认真备考,希望大家早日取得证书。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事业单位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才刚刚起步,站在公众和媒体面前的新闻发言人,绝大多数都是从其他部门和行当转业而来的“新人”。面对媒体记者具有针对性的提问,答案不准确和不到位的情况在所难免。对这批被誉为“黄埔一期”的同学中一些新人说错了话,跑了调门,就大批特批,可想而知,本来就“开口难”的新闻发言人自然会“退避三舍”“望而却步”……一旦形成“羊群效应”,新闻发言人更加会缩手缩脚、谨小慎微,根本不肯也不愿做“出头的椽子”。久而久之,新闻发言人制度就会形同虚设,其联系群众和媒体的桥梁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完善
B.对新闻发言人要求过于苛刻会产生消极影响
C.对于新闻发言人言辞中的失误应保持必要的宽容
D.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新闻发言人群体的专业素养
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刚刚起步,新闻发言人绝大部分都是新人,因此发言中出现失误在所难免:然后阐述了对个别新闻发言人说错话的行为大批特批可能导致的后果,即使新闻发言人更加缩手缩脚,久而久之,新闻发言人制度就会形同虚设。由此可见,文段主要想说的是不应对个别新闻发言人的不当言辞过分苛责,选项中与此相符的为C项。本题答案为C。


A.
B.
C.
D.
答案:D
解析:
每列前两个图形中的黑点数相加等于第三个图形中的黑点数,因此问号处的图形应含2个黑点,排除A项;每列前两个图形中角的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图形中角的个数,故答案选D。

沙尘天气是风将地面尘土、沙料卷入空中,使空气混浊的一种天气现象的统称。作为沙尘天气的一种,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的。
对沙尘暴强度的等级划分,一般采用风速和能见度两个指标,其中能见度是世界气象组织成员国用于区分不同等级沙尘暴天气的重要指标。伴随着沙尘暴的发生、发展和平息,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40μm的粉尘气溶胶粒子(DM40)能够代表绝大多数沙尘暴颗粒,且通常可以长距离输送形成较大范围的影响,因此被认为是表征沙尘暴的重要参数。然而,目前尚无技术手段直接观测DM40,考虑到沙尘暴期间大气气溶胶的主要万分是沙尘气溶胶,我国在监测沙尘暴天气时,选择接近的物理量PM40(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40μm的气溶胶粒子)作为沙尘暴天气的重要指标;大气飘尘(PM10)在有较大强度和较大影响范围沙尘暴发生期间,可以近似地表征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10μm的沙尘气溶胶粒子,也可作为另一个补充指标,而且PM10可被人体吸入,对于评价沙尘暴对人的健康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大气降尘可以反映一个较长时间段沙尘暴颗粒的总体特征,而且采集的沙尘暴样品能够对其理化特征进行后续分析、评估其影响等,也是一种沙尘暴天气监测指标;在沙尘暴潜在源地、自然状况下测得的浅层土壤湿度对沙尘暴数值预报准确性的提高也有较大影响,也被列为一个沙尘暴天气监测指标。
2006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国气象局制定了新的《沙尘暴天气等级》国家标准,依据沙尘天气当时的地面水平能见度划分了沙尘天气的等级,依次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5个等级。具体定义如下:
——浮尘:当天气条件为无风或平均风速≤3.0米/秒时,尘沙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10千米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特强沙尘暴:狂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的发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包含大气、土壤和陆面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沙尘暴的研究也是一个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复杂问题。由于不同的学者所处的观察角度不同,研究的出发点和方法不同,分析中所用的样本资料及其覆盖面和代表性不同,得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从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学术争论。
比如近50近中国沙尘暴的变化趋势是在增多还是减少?有人认为是以增多为主,也有人认为是以减少为主,还有人认识虽然沙尘暴总数在减少,但强沙尘暴在不断增多。
比如在导致沙尘暴形成的因素方面:有学者认为,过去及未来几十年内,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量变化不大,但温度显著升高,地表蒸发加大,土壤变干,荒漠化土地面积逐年扩展,沙尘暴的地表沙尘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使得沙尘暴增多、增强;而另一些学者认为,气候的自然冷暖变化取决于大气环流的调整变化,区域性气候变暖,意味着冷空气活动偏弱,大风天气偏少,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减弱,使得沙尘暴减少、偏弱。
又比如沙尘的来源,有人认为沙漠和天然戈壁是沙尘的来源,挡住一沙漠和戈壁,就挡住了沙尘暴;但也有学者指出沙尘来源不是天然沙尘,而是干旱农田和退化牧场,当具备一定的气象条件时,干旱农田和退化牧场很可能产生扬沙或沙尘暴。
可以说,沙尘暴是特定的荒漠化环境和气象条件相结合的产物。目前我国北方有四大沙源地: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陕、蒙、晋、宁西北长城沿线的沙地、沙荒地旱作农业区,以及内蒙古中东部的沙地。而我国81%的沙尘天气发生在3月至5月,究其原因,在于我国春季北方地区多风,在质地轻粗、植被稀疏的干旱地表,当风速超过起沙风速时,便容易引起沙尘暴。
沙尘暴的主要危害方式是:强风、沙埋、土壤风蚀和大气污染。沙尘暴给群众生活带来种种不便的同时,也给经济社会造成巨大损失。那么,沙尘暴就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吗?
沙尘暴对沙尘的输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的土壤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东北部分输入的沙尘量有约1300万t,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190kg的土壤。我国黄土高原的形成,沙尘暴功不可没。此外,沙尘暴刮走一些地方土壤中肥沃的浮土,也给降落地增加了土壤中的养分。科学家对夏威夷大气微粒的化验结果显示,这些土壤来自中国西北地区干旱苍凉的荒原,即造就夏威夷最初土壤的养料源自遥远的欧亚大陆。科学家认为,如果没有沙尘暴,夏威夷只是一些兀立在海里的巨型岩石,没有土壤,没有花草,充其量只会成为海乌的栖息地。科学家还发现,地球上最大的绿肺——亚马孙河流域的雨林也得益于沙尘暴。其重要的养分来源之一也是空中的沙尘,沙尘气溶胶含有铁离子等有助于植物生长的成分。
酸雨是伴随工业发展产生的一个环境问题。在我国,工业排放的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南北方SO2排放程度大致相当。但为什么酸雨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南,北方只有零星分布呢?学术界对这一现象早有解释:北方多风沙,来自沙漠的沙粒偏碱性,北方土壤、飘尘也偏碱性,这些含钙的硅酸盐和碳酸盐都会中和大气中的一些酸性物质。科学家甚至已经测算出沙尘暴对酸雨的影响,即沙尘及土壤粒子的中和作用使中国北方降水的PH值增加0.18~2.15,韩国增加0.15~0.18,日本增加0.12~0.15。
美国化学家约翰·马丁发现,大平洋近赤道的区域、大平洋东北区和南大洋中铁的浓度太低,以致这些区域的浮游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他发现,铁抵达海洋表面的途径是通过风吹起的沙尘输送的,因为沙尘中含有丰富的铁,增加了浮游植物的生长能力,使其从大气中吸取了更多的CO2,降低了CO2的浓度。海详浮游植物吸取CO2的作用不亚于陆地植物。科学界指出,每年大气中约有1000亿t的CO2被吸收了,其中陆生植物吸收大约520亿t,而剩下的被浮游植物吸收了。而且,与陆生植物相比,海洋浮游植物的繁殖速度更快,发展空间更大。
事实上,沙尘暴自古就有,有史书将这种天气记载为“雨土复地,亦如雾”。我国出土的汉简上便有关于沙尘暴的记载,据《汉书·成帝纪》记载,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夏四月,黄雾四塞”。所谓“黄雾四塞”现在看来正是指强风夹带大量沙尘,导致能见度极低的沙尘暴。而沙尘天气导致的环境压力,也成为塞外战乱和北方游牧民族内迁频率增大的重要原因,进而带来我国历史上的几次民族大融合。
在长期受干旱气候控制、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人们治理沙尘暴能够达到的目标只能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它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只有我们以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沙尘暴,才能趋其利、避其害,从而保护和建设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2)下列不属于沙尘暴带来的积极作用的是:

A.造就了夏威夷的美景
B.培育了亚马孙的雨林
C.堆积形成了黄土高原
D.给沙化地区带来土壤
答案:D
解析:
根据给定资料内容可知ABC属于沙尘暴带来的积极作用。D选项偷换概念,沙尘暴对沙尘的输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的土壤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东北部输入得沙尘量有1300万t,这里的亚马逊盆地并不是指沙化地区,故D错误。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