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注意,2020广西江南区自然资源局招聘12人公告

发布时间:2020-05-09


考生注意,2020广西江南区自然资源局招聘12人公告发布啦!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快来加入备考的大家庭吧!放手为自己搏一搏吧!

一、招聘原则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并按照辅助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资格等条件进行平等竞争,择优聘用。

二、岗位职责

主要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江南区自然资源局综合岗和业务技术岗共12名。

三、岗位条件

1.年龄:在18周岁以上,35周岁及以下 。

2.学历: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3.专业: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类、公共管理类、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与利用、地矿及油气工程类、测绘科学与技术类、林学和林业工程类、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

4.熟练操作WORDEXECL等办公软件;具有较快的打字速度。

5. 具有党务、宣传、土地管理、规划、测绘、林业工作经历者优先录用。

四、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诚信友善;

2.爱岗敬业,愿意履行聘用人员职责与义务;

3.符合拟聘岗位所规定的资格条件;

4.身体健康,品行优良;

5.有下列情形之一,不予聘用:

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曾被开除公职的;

2)受党纪、政纪处分尚未解除的;

3)因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调查审查的; 在中央及地方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考过程中被认定有作弊行为的;

4)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的。

五、报名事项

1.报名时间:2020513日—524日,上午8:3012:00,下午15:0018:00 2.现场报名地址:南宁市江南区高棠路7309办公室

3.邮箱报名:请将材料扫描件电子版发送至邮箱:nnjnzrzy@

4.报名需提交的材料:个人简历,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专业技术资格证等原件及复印件,近期一寸免冠彩色照片一张,各一式一份。

4.考生如对初审结果有异议,请及时联系,联系电话0771-4892931

注:应聘者应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凡弄虚作假者,经查实,即取消聘用资格。

六、成绩构成、面试以及体检事项

1、总成绩组成

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60%+面试成绩×40%

2、笔试分数比例

1)笔试开考比例3:1

2)笔试科目分为公共基础知识和岗位专业知识两科,满分各为100分,考生笔试成绩按公共基础知识成绩占40%、岗位专业知识成绩占60%合成。

3、面试分数比例

1)根据笔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按招聘计划数13的比例确定。若笔试成绩相同的,专业知识成绩高者入围。

2)岗位招聘人数与实际参加面试人数不足1:3比例时,设定60分为面试合格分数线,面试成绩达到合格分数线的考生方可进入体检环节。

4、体检

面试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通知拟聘用人员参加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执行。体检不合格的,取消聘用资格,按同一职位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依次递补。

七、防疫须知

本次招聘工作的防疫要求由本单位另行通知,应聘人员要自觉服从防疫工作安排,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以上就是51题库考试学习网今天的全部内容啦!加油啊,出社会的最后一击要打的漂亮啊!预祝考试顺利!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事业单位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列与“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坏墙”体现的哲学道理不一致的是( )
A.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B.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坏身
C. 走不以手,缚手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
D.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答案:C
解析:
A选项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所以能那样高大;河海不排斥任何细流,所以能那样深广;帝王不拒绝任何臣民,所以能显示他们的恩德,这体现了任何质变都需要量变的积累。对于B选项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坏身也体现了质量互变。C选项大致意思是说走路不用手走, 但把手束缚起来便不能走快: 飞翔的时候不用尾巴飞, 但是把尾巴弯曲蜷缩起来又不能飞远,这体现了联系的观点。D选项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体现了质量互变,故本题选择C选项。

教育、科技和( ),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

A.国防
B.对外贸易
C.农业
D.人才
答案:D
解析:
D项,温家宝同志在十一届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

规则意识

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答题水平, 国家事业单位考试网特别推荐申热点解读“规则意识”。希望阅读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背景链接】
无论技术怎样进步、社会如何发展,规则都是“基础设施”。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逐渐完善、规则体系日趋成熟,如何培养出与之相匹配的规则意识、精神文明,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都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可以说,捍卫以法律和公序良俗为基础的规则文明,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道必答题。
法治是规则之治,法治意识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而规则意识则是法治意识的核心。在当前的社会治理中,无论是各种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公共权力滥用、对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权大于法等导致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还是时常见诸各类媒体的各种违规行为,诸如在国内外旅游中的种种不文明现象,从马路上“组团式闯红灯”到地铁里的不文明,从随地吐痰到景区涂鸦,因航班延误不问缘由打砸机场设施,在维权过程中的各种过激行为,不遵守公共规则和社会公德等等,都可以说是社会规则意识缺失造成的。
【公考角度解读】
[内涵]
社会规则意识可以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规则意识是社会各类主体对各种社会规则(规范)诸如法律、道德、宗教、风俗习惯等规则的认同、自觉服从与遵守,所形成的自主自律意识。狭义的社会规则意识是指各类社会主体在法治状态下通过对法律规范内在价值的认同,进而把法律有效地内化为其自觉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形成一种自觉的程序规则意识和自觉服从与遵守法律的自主自律意识。
我国国民应遵守的社会规则包括:
1.当今社会主流的文明理念
2.社会普遍的道德准则和良好习俗
3.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
4.党和国家现行政策和号召
5.受到社会公认的集体和个人自律准则
[意义]
第一,规则和法治意识建设是我国法治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处在社会体制、社会结构、价值规范的整体转型过程中,也即在确立新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准则、在重新调整利益分配格局以建立新型社会运行机制的社会变革中建立法治国家。一方面,国家制度的根本性质决定了我国法治的社会主义方向,更能反映和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使现实的法律不再是与自身相脱离的、异己的、望而生畏的绳索,而成为人民的自我规定和存在形式。另一方面,由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留给我们较多的是专制传统,民主法制思想非常淡漠。因此,树立全社会的规则和法治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把法治精神确立为整个中华民族政治心理转型的主导价值取向,具有客观需求性。
第二,规则和法治意识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秩序。规则和法律是社会群体中人与人之间为了更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而形成的普遍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和原则。个体遵守规则和法律,就意味着不仅要保护自己的权益,也必须尊重并保护别人的权益。人越多,越需要人们遵守规则。只个体自觉维护规则的有效性,社会交往和社会群体就会有秩序可言。
第三,规则和法治意识有利于法治建设全面提高。法治建设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有一系列法律规范、一整套法律制度和各种法治机制作为其“硬件”,也需要有相应配套的规则法治意识作为其“软件”。在法治建设过程中,通过人们规则和法治意识提升,可以使人快速融入现代文明社会,在规则和法治意识下形成一套包含正义因素的价值观念、一套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规则体系,法律制度与发自内心的规则和法治意识二者的相互统一、相互促进,法治建设才能全面提高。当全社会都有较高的规则和法治意识之时,我们就看到了法治国家的曙光。
[我国缺乏规则意识的原因分析]
第一,传统法律观念是缺乏规则意识的文化原因。理想的“规则”应该是“情、理、法”三者的融合统一,如果现实中的法律实现不了三者的统一,民众则首先按照“情”行事。“情”可能是特定的人际关系,也可能是自身需要或者生活便利——为抄近路随意乱穿马路、为图省事乱扔垃圾、为满足烟瘾在禁烟区吸烟均是如此。
第二,制度执行不力是缺乏规则意识的现实原因。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没有切实有效的执行,再完善的法律制度都形同虚设。当前,我国在法律适用方面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选择性执法是执法者对不同的管辖对象,刻意区别对待,有违执法公正的适用法律,如交警只对某号段车辆进行查处,而对其他号段车辆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这种不能“一断于法”的执法方式,不但使受罚者不可能产生对法律的信仰反而会认为“运气不佳”,而且使未被处罚的进一步滋生侥幸心理。违法行为和惩罚之间的必然性心理逻辑被瓦解。运动式执法是阶段性整治的重要形式,但由于缺乏长效机制,往往导致一松一紧、一乱一治的循环。运动式执法虽能在短期内收立见之功,但就长远而言,破坏的是规则的稳定性和必然性。
第三,敬畏观念不足是缺乏规则意识的心理原因。在我国,民众保持敬畏的源动力更多来自于理性或人文精神。要实现这两点,离不开道德教育和人文启蒙,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人格平等的关注、对生命意义的终极思考等。在两方面都需进一步加强。
[参考对策]
作为社会法治意识内涵的一个基本或核心层面,社会规则意识的培养应着重体现在以下方面:
权利意识。权利意识包括积极的权利主张与合法权益的保护两个方面。权利行使的正当性意识,或正当程序意识。这种正当性的要求,就是公民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要讲程序,遵循一定的规则,不能滥用权利。
自觉守法意识。守法意识,即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的意识。不管人们基于何种理由遵守法律,守法主体良好的守法意识是法律遵守的前提条件,也是法律被遵守的关键因素。
社会公德意识。遵守社会公德既是一项道德要求,也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政府依法行政意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是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条件。依法行政,核心是规范政府行为,防止政府权力滥用。
【重要切入点】
1.提升社会文明
在现代社会的文明肌体中,规则就是筋和骨。有了明确的规则,才能框定人们的行动边界。规则意识的淡漠或者说缺失,不仅仅关乎于个人素质问题,往大了说,这是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硬伤,往小了说,规则意识的有无,将直接影响每个人的生活。对整个社会来说,无论是道德规范、行业规则,还是公司章程、校规校纪,恰恰是那些“软规则”的落实情况,展现着文明的水准与素质的高低。
2.契约精神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若想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在加快法制建设的同时,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的积极作用。这些来自于民间的公约、民约、规章等都是“规矩”,而“讲规矩”,就是在培育法治的“契约精神”。各类民约、公约、规章就是在基层培育法治信仰的种子。而群众在“找法”的过程中,也无形中提升了自身的法治信仰、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
1.规则意识是法治建设基石
2.用规则呵护社会文明
3.用规则意识涵养现代文明
[精彩开头]
示例一
规则是社会文明的基石。社会文明的形成,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需要循循善诱的劝导,也需要法律制度的规范。攀折花枝、翻越围墙、践踏芳草等不文明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既有规则意识不强的原因,也有违规代价不高的因素。正因此,从出台公共场所禁烟条令,到依法惩戒“霸座行为”,再到建立文明出行“黑名单”制度,让制度长牙齿、让执法有力量,就是要标定人们的行为边界,唤醒人们的文明意识。
示例二
法学家伯尔曼在《法律与宗教》中强调,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公民规则意识是基础。
[精彩结尾]
没人希望生活在混乱无序的社会中。没有规则,不成方圆的道理,国人都懂。但却有很多人没有认识到:有了规则不去遵守,其后果比没有规则更可怕。只有规则意识深入国人心中的时候,让我们脸红的中国式无序才能淡出视野。
资料来源:
原标题《培育社会规则意识》 来源:法制日报
原标题《规则意识是法治建设基石》 作者:郑重: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中国式无序是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 作者:郑博超 来源: 检察日报

答案:
解析: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下列有关宪法法律效力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在不成文宪法的国家中,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法律
B.在我国,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规范相抵触
C.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对公民的行为约束
D.宪法的法律效力不具有任何强制性

答案:C,D
解析:
CD [解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它 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 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权威性,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规范、宪法原则以及宪法精神相抵触,否则无效。 选项A、B说法正确。本题应选CD。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