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就在问题中?!公务员考试面试这样回答不出错!

发布时间:2019-05-03


很多童鞋在公务员考试面试中铩羽而归,其实都吃了一个“小亏”,为何如此说呢?我们都反复强调“审题”,连题目都没有弄清楚,你的回答自然是似是而非,长篇大论说了一堆,可没有一句话在点子上,自然无法通过考官的“法眼”。究竟在公务员考试面试中怎么回答才不会出错呢?秘密就藏在“问题”里。

一、半句审题,明确信息

国家公务员的面试一般为10-20分钟,4-5题的题量。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通过作答几道题目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就需要考生准确把握题目要求,做到精准作答。而如何才能确保精准呢?考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就需要用到技巧,即半句审题,明确信息。因为国家公务员面试的题目题干字数较长,信息量较大,半句审题就能准确把握题目的核心:明确题干中问题是什么,主体有哪些,考生有无身份限制等内容。

例如:新生学校报到,规定只能刷卡,来的学生很多,有学生家长在大厅吵闹,你是大厅工作人员,怎么办?半句审题,明确每个半句中的关键词:报到只能刷卡、学生多、家长吵闹、你是大厅工作人员。

二、锁定对象,逐个击破

面试题目有难有易,简单题目题干中只涉及一个主体,考生在作答的过程中只需要解决这一主体的矛盾即可。例如:单位有严格的办公用品领用制度,同事反映流程复杂、办事慢。你怎么办?在这道题目中,主要的矛盾存在于同事之间,考生只需要思考如何解决同事反映的这些问题即可,相对较为简单。但有些题目,题干中涉及多个主体,考生就需要锁定对象,逐个击破。例如:单位开展秸秆回收工作。由你和同事小王负责此项工作,小王有畏难情绪,当地村干部也不配合工作,村民以农忙为由也不配合,你怎么办?在这道题目中,涉及的主体较多,有同事小王,村干部,村民。这时,考生就不能仅就其中一个主体矛盾进行解决,需要考生依照轻重缓急,逐一突破。

三、区分类别,完善框架

综合分析类题目是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题目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部分,而综合分析类题目也是面试题目中难度较大的一个部分,它对于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备考的过程中,考生可以将指向一类的综合分析题目放在一起加以总结,将这一类题目涉及到的内容做一梳理。这样既可以做到答题内容完整,也可以凸显考生看问题的深入。例如针对有偿补课的问题,某市教育部门出台一项规定,禁止有偿家教,一经发现,只要学校有一位老师违反规定,全校老师的考核优秀和奖金都取消,社会对此褒贬不一,你怎么看?针对当前有人呼吁取消小学三好学生评选,认为不能过早给孩子贴上好生、差生标签。你怎么看?近期,为防止学生逃课,保证上课的出勤率,不少高校不断翻新点名手段,使用了扫码上课,指纹打卡,拍照签到等方式,对此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这三道题目都指向教育这一话题,考生可以将教育这一话题所涉及到的内容加以总结,形成完整答案,以作为备考素材。

四、综合题目,主体分析

在回答综合分析类题目时,考生总会感觉没有话说。面对这类题目,想要做到分析合情合理,深入到位,就需要考生借用一些方法。主体分析法就是非常好用的一个方法。所谓主体分析法,即考生首先明确题干中的现象涉及哪些主体,寻找这些主体的原因和对策,就可以使作答更充实、到位。例如:最近互联网借贷风靡大学,大学生网络借贷出现巨额债务,引发借贷诈骗。对此你怎么看?针对这一热点现象,考生首先需要对涉及到的主体进行分析,本题涉及到学生、家庭、学校、互联网借贷企业、监管部门、法律法规等多个主体,每个主体分别思考原因和对策,组织语言进行作答即可。

五、利用题干,积累素材

素材是公务员面试答题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需要发表个人感官的观点类、演讲类题目,更需要考生储存大量的人物事迹、名言金句。素材从哪来?成系统的素材比较容易找到,零散的例证相对困难。这时候就需要考生充分利用各种公务员面试的真题题干,从中搜索可用素材。例如:习近平说,为官一任要有担当精神,你怎么看?习总书记的这句话就可以在作答关于责任这一类面试真题中使用;再如:一位学者说:行政诉讼是保障依法行政最有力的工具,你怎么看?

怎么样,看了小编带来的这篇分享,是不是有恍然大悟之感呀?当然了,虽然“答案”看似藏在“问题”中,但前提是要有自己的绝对知识储备,按照大纲把公务员考试面试中遇到的状况都反复训练过,不慌不忙在运用上文的技术作答,你,就是下一个“公务员”!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公务员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自觉的经济形态,需要公共部门、经济主体和金融界的三方转变观念,共同____,在全社会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营建 环境
B. 努力 氛围
C. 营造 局面
D. 建造 局势
答案:C
解析:
第一空修饰“循环经济”.“营建”“建造”修饰的对象一般指房屋建筑等,故排除A、D两项。“氛围”指周围的气氛和情调∶“局面”泛指一定时期内事物的形势、情景。文中讲循环经济这一经济形态发展的形势,用“局面”较合适。故答案为C。

审慎原则并不是尊重科学,而是对科学应用的务实态度。科研成果的取得及其社会认可,往往代表着巨大的经验利益甚或科学家的终身成就,这就很难保证科学家不会放松科学原则要求而违规;科研成果的社会化往往与企业利益相连,企业逐利时难免会刻意隐瞒危害;由于科研的未知性因素和危险的发现难度及时间跨度过大,即使科学家和企业都秉承道德原则,也很难保证能发现科研成果的潜在危害。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对科学成果的应用应当秉承谨慎态度
B.科研成果应用的潜在危险无法被预测
C.科学附带的经济效益腐化了科学精神
D.道德原则是科学研究首要遵循的原则
答案:A
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判断题。文段脉络为总分结构。首句提出全文重点,即:谨慎原则是对科学应用的务实态度。第二句利用分号引导了三个分句,具体阐明了科研成果在应用过程中的弊端,言外之意是呼吁对科研成果的应用应当谨慎。BCD三个选项是均对分论点进行阐述,排除。因此,本题答案选择A选项。

(1)海平面上涨
(2)全球气候变暖
(3)工业人口的快速增长,各种温室气体含量增加
(4)沿海城市及低海拔国家面临“水淹”问题
(5)南北极冰山大量溶化

A.3-2-5-1-4 B.2-1-4-5-3 C.3-5-1-4-2 D.2-3-1-5-4

答案:A
解析:
A。

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死亡人口966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同比增加327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同比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同比减少1434万人。
201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9602万人。
2012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22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6.5%;15~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占总人口的69.2%;60周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

相较于2011年,2012年的乡村就业人员:

A. 增加904万人
B. 减少904万人
C. 增加1472万人
D. 减少1472万人
答案:B
解析:
2012年乡村就业人口-2011年乡村就业人口=(76704-37102)-[(76704-284)-(37102-1188)]
=-1188+284=-904,因此选B。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