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突发公卫事件》每日一练(2020-08-19)

发布时间:2020-08-19


在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备考过程中,好的习题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51题库考试学习网带来的历年试题练习内容,供大家学习。

11.体细胞突变可能的后果如下,除了

A.致癌

B.致畸

C.遗传性疾病

D.衰老

E.动脉粥样硬化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体细胞发生突变可以带来一系列后果,如成年个体的体细胞突变可能会导致肿瘤发生,此外体细胞内衰老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或者与内皮细胞损伤、脂代谢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就可能引起早衰、动脉粥样硬化等。而发育中的胚胎如果在器官形成的过程中相应细胞发生了突变,影响了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过程,则可能会导致畸形。而对于遗传性疾病则必须是生殖细胞出现了问题,这种损害才会是可遗传的,因此C为正确答案。

12.关于引发剂(启动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引发剂本身具有致癌性

B.引发剂可与DNA发生反应

C.有可检测的阈剂量

D.大多数是致突变物

E.引发作用是不可逆的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一化学致癌的阶段性过程包括引发、促长和进展三个阶段。在引发阶段,引发剂引起细胞遗传特性发生改变,引起基因或者DNA的损伤,因此引发剂一般都是致突变物,同时具有致癌性,而这种效应一旦发生,都是不可逆的。或者引发细胞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肿瘤;或者引发细胞死亡。因此ABDE都是正确说法,在毒理学领域中化学物致突变和致癌效应都是没有阈值的,因此C是不正确的说法。

13.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将环境因子和类别、混合物及暴露环境与人类癌症的关系分为4组,错误的是

A.是人类的致癌物

B.是人类的间接致癌物

C.是人类的很可能或可能致癌物

D.现有的证据不能对人类的致癌性进行分类

E.对人类可能是非致癌物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在IARC的致癌物分类中,B类是指可疑致癌物。在选项B中提及的间接致癌物本身也是致癌物,只是因为其化学物本身(原形)不具有致癌性,而是进入机体,经过生物转化以后,形成的代谢物具有致癌活性,因此成为间接致癌物。所以B项说法错误。

14.关于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具有DNA反应活性

B.在大多数遗传毒理学试验中为非致突变物

C.经代谢活化可形成亲电子剂

D.一般具有可检测的阈剂量

E.作用一般是可逆的,需长期染毒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是指化学物在肿瘤形成过程的某个环节发生作用,促进肿瘤形成,但是其本身不是通过影响遗传物质发挥作用,因此这些物质不会与DNA发生作用,也不引起突变和DNA损伤,这样的效应一般是具有阈剂量的,而且在作用早期,这种效应是可逆的,往往这些物质作用于肿瘤的促长阶段,而选项C“可形成亲电子剂”,一般亲电子剂都会与核酸(DNA)发生反应。因此C的说法是错误的。

15.外来化学物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的主要影响是

A.生长迟缓和功能不全

B.畸形

C.胚胎死亡

D.着床减少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胚胎发育过程分为:植入期、胚期、胎期和新生儿期。着床减少或者胚胎死亡主要发生于植入期和胚期;畸形主要发生于胚期(该阶段为器官形成期);胎期的主要变化为组织发生和功能成熟;新生儿期的变化主要是功能成熟。因此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主要出现的问题是生长迟缓和功能不全。

16.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是

A.无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陡峭,物种差异明显

B.有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陡峭,物种差异明显

C.有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平缓,物种差异明显

D.无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平缓,物种差异明显

E.有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平缓,物种差异不明显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致畸作用是指在生物体器官形成期接触外源化学物所引起的生物体结构畸形,因此,器官形成期就是致畸敏感期,选项AD为错误答案。另外在一定剂量下,化学物可以引起畸形,但是随着剂量的升高,可能引起胚胎死亡或者母体死亡,此时便无法观察进一步的畸形,反而可能畸形率下降,因此剂量一反应关系陡峭,CE错误。另外由于物种不同化学物的代谢环节会有差异,致畸作用的种系差异也很明显。

17.下列哪种方法不是用于进行免疫毒性检测的

A.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B.体液免疫功能检测

C.宿主抵抗力试验

D.巨噬细胞功能试验

E.细胞恶性转化试验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细胞恶性转化试验是一种预测化学物质对哺乳动物致癌性的短期体外试验,通过该试验来判断化学物是否具有致唐陛,而不是判断免疫毒性。

18.一般对致癌物制定的实际安全剂量在人群中引起的肿瘤超额发生率不超过

A.10-2

B.10-3

C.10-4

D.10-5

E.10-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在一般的风险研究中,普遍认为意外事故发生的几率在百万分之一的水平时,人们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日常生活发生意外的几率。因此致癌物如果在一定剂量下,引起人群中肿瘤超额发生率不超过10一,与日常生活遇到的其他风险相似或者更低,则是可以接受的。

19.在危险度评价中,进行危险度特征分析的目的是

A.确定化学毒物能否产生损害效应

B.确定人体接触化学毒物的总量和特征

C.测算化学毒物在接触人群中引起危害概率的估计值及其不确定度

D.阐明化学毒物剂量与接触群体(实验动物或人)反应之间的定量关系

E.阐明待评化学毒物所致毒效应的性质和特点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危险度评价中,所进行的步骤包括:危害鉴定,即化学毒物能否产生损害效应,产生的损害效应的性质和将电;暴露评估,确定人体接触的化学毒物的总量和特征;剂量一反应关系研究,阐明化学物剂量与接触群体反应之间的定量关系;危险度分析,定量评价化学毒物在接触人群中引起的危害水平及不确定性。前面三个环节为基础,最后一个环节是危险度评定最终结果,也就是目的。

20.LD50的概念是

A.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B.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C.杀虫剂杀死一半有害昆虫的剂量

D.能引起一组实验动物50%死亡的剂量

E.实验动物致死剂量的一半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LD50是半数致死剂量,即化学物引起试验动物群体50%死亡的剂量。该数值是一个经过统计学计算得到的统计量,因此还有95%可信区间。这样对于AB而言都只是考虑了某一点值的极端情况,所以是不正确的;对于C而言,LD50往往是针对哺乳动物的毒性而言,而杀虫剂杀死有害昆虫是它的药效,是不同的概念;E答案则是完全没有理解概念,所以D为正确答案。

以上就是51题库考试学习网今日为大家分享的试题练习,小伙伴们赶紧学习起来!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公卫执业医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评价居室空气清洁度一般用下列指标,除了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细菌总数

D.链球菌总数

E.大肠菌群总数

正确答案:E
(答案:E)评价空气清洁度的指标应该选用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或与空气传布有关的病原体。因此,A、B、C、D都可选用。但大肠菌群是介水传染病的指标,不属空气监测范围。而且大肠菌群总数也不是指标名称。

营养健康教育方法包括()。

A、口头讲解

B、图文宣传

C、开发领导

D、示范训练

答案:ABD

某儿童出现眼结膜干燥、暗适应能力降低,平时易患感冒,应考虑可能缺乏哪种营养素A.维生素A

某儿童出现眼结膜干燥、暗适应能力降低,平时易患感冒,应考虑可能缺乏哪种营养素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C

D.钙

E.碘

正确答案:A

近年来高血压患病人数呈上升趋势,某市总人口数将近1000万,欲了解该市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主要危险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特进行本次调查。问题:1.为了筛选高血压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你准备采用什么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本次调查?2.选择哪些统计学分析方法及相关指标来进行结果分析?3.高血压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1.选择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筛选。2.拟采用下列方法及指标进行资料分析:(1)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均衡性检验。可采用 t 检验、X检验、U检验等。(2)因素与高血压疾病的关联性检验。可采用X检验反映有无关联,用OR及OR95%CI表示关联的强度。(3)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排除各因素间的混杂作用,确定对高血压发生意义重大的因素。(4)进行资料的分层分析、分级分析。3.高血压的防治措施主要有:(1)减体重,增加体力活动。(2)合理膳食。减少钠盐,减少膳食脂肪,注意补充钾和钙,多吃蔬菜和水果,限制饮酒。(3)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4)在医生指导下,定期监测血压,按时服用药物。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