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章节练习(2021-10-20)

发布时间:2021-10-20


2021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第九章 中药的合理应用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不宜与祛痰止咳颗粒联用的中成药是( )。【单选题】

A.大活络丸

B.心通口服液

C.天王补心丸

D.橘红痰咳颗粒

E.速效救心丸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祛痰止咳颗粒含有甘遂,若与橘红痰咳颗粒、通宣理肺丸、镇咳宁胶囊等含甘草的中成药联用属“十八反”禁忌之列。数种功效相似的中成药联用,在各自制剂的组成中,往往有一种或几种相同的药味。因此,联用将会增加某一味或几味药的剂量。如大活络丸与天麻丸合用,两者均含附子;朱砂安神丸与天王补心丸合用,两者均含朱砂,均会增加有毒药味的服用量,加大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复方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处方组成与功效基本相似,均含有冰片,由于冰片药性寒凉,服用剂量过大易伤人脾胃,在临床应用中使用其中一种即可。因此中成药之间的联合用药,尤其是几种含有有毒成分或相同成分的中成药联合应用时,应注意有毒成分或相同成分的“叠加”,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2、大环内酯类药与山茱萸联用会( )。【单选题】

A.产生金属螯合物

B.增加肾毒性,引起结晶尿或血尿

C.增加排泄,降低疗效

D.形成络合物

E.增加肝毒性,甚至引起听觉障碍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红霉素在碱性环境下抗菌作用强,当与含山楂制剂合用时,可使血液中pH降低,导致红霉素分解,失去抗菌作用。含有机酸成分的中药,如乌梅、山茱萸、陈皮、木瓜、川芎、青皮、山楂、女贞子等与磺胺类、大环内酯类药物、利福平、阿司匹林等酸性药物合用时,因尿液酸化,可使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溶解性降低,增加磺胺类药物的肾毒性,导致尿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或血展;增加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肝毒性,甚至可引起听觉障碍。

3、药师进一步说明,若加用新癀片,造成解热镇痛药重复使用,会加大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关于该药发生不良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有头痛、眩晕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B.发生过敏反应常见为皮疹

C.常具有胃肠道反应

D.可引起肝肾损害

E.可引起粒细胞增高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吲哚美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35%-50%,其中约20%的患者常因不能耐受而被迫停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造血系统损害(表现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偶有再生陣碍性贫血)、过敏反应、引起肝肾损害。

4、联用使作用减弱,疗效降低的是( )。【单选题】

A.含麻黄及含麻黄碱的中药与降压药

B.女金丹与庆大霉素

C.曼陀罗与强心苷

D.牛黄解毒片与士的宁

E.麻仁丸与磺胺类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碱性中药如硼砂、红灵散、女金丹、痧气散等,能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排泄减少,吸收增加,血药浓度上升,药效增加20-80倍,同时增加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使耳毒性增加,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故长时间联用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含有鞣质类化合物的中药,如牛黄解毒片(丸)、麻仁丸、七厘散等,在与磺胺类药物合用时,导致血液及肝脏内磺胺类药物浓度增加,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肝炎。含鞣质较多的中药有大黄、虎杖、五倍子、石榴皮等及中成药牛黄解毒片(丸)、麻仁丸、七厘散等不宜与口服的红霉素、士的宁、利福平等同用,因为鞣质具有吸附作用,使这些西药透过生物膜的吸收量减少。中药庥黄及含麻黄碱的中成药,具有兴奋受体和收缩周围血管的作用,与降压药同时服用,会产生明显的拮抗作用,使其作用减弱,疗效降低,甚至使血压失去控制,严重者可加重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

5、有氢氯噻嗪的中成药是( )。【单选题】

A.冠通片

B.新癀片

C.脂降宁 

D.脉络通

E.脉君安片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脉君安片可平肝息风,解肌止痛,用于高血压,失眠心悸、冠心病等病症。含西药成分为氢氯噻嗪。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执业中药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A.山楂为保和丸的君药

B.枳实、厚朴同为枳实消痞丸的君药

C.神曲尤善化酒食陈腐之积

D.消食剂和泻下剂均能消除有形之实邪

E.健脾丸是一首消补兼施的方剂

正确答案:B

凝胶过滤色谱中,适合于分离糖、蛋白的葡聚糖凝胶G,其分离原理是

A、吸附性差异

B、分配比不同

C、分子大小不同

D、离子交换能力不同

E、水溶性差异

参考答案:C

从中药鉴定学的角度看,开始有文字记载药物形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E、《本草纲目》

参考答案:B

易使患者腠理开泄而汗出的邪气是

A.燥邪

B.湿邪

C.风邪

D.寒邪

E.暑邪

参考答案:C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