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拟试题(2021-04-07)

发布时间:2021-04-07


2021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气血亏虚所致眩晕的主要特征有()。【多选题】

A.动则加剧,神疲乏力

B.劳累即发,心悸少寐

C.日久不愈,腰酸膝软

D.胸闷恶心,视物旋转

E.倦怠懒言,唇甲不华

正确答案:A、B、E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眩晕气血亏虚证的临床辨证。抓住气虚则推动(兴奋)不力,血虚则不能荣润的要点,可判断出“神疲乏力”“倦怠懒言”为气虚,“唇甲不华”为血虚;再根据“劳则气耗”故“动则加剧”“劳累即发”;血虚不能养心安神,故“心悸少寐”。注意选项C提示肾虚,选项D提示肝气上逆。

2、泄泻湿热内蕴证,治法为( )。【单选题】

A.消食导滞

B.清热利湿

C.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D.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E.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泄泻食伤肠胃证,治法为消食导滞;湿热内兹证,治法为清热利湿;脾胃气虚证,治法为健脾益气、化湿止泻;脾肾阳虚证,治法为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3、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多选题】

A.促进消化

B.调畅情志

C.调畅呼吸

D.促进血液运行

E.促进津液代谢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主要考查考生对肝生理功能的理解和运用。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代谢,促进脾宵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调畅情志等作用。

4、涩脉的脉象是( )。【单选题】

A.如轻刀刮竹

B.如珠走盘

C.来盛去衰

D.时而一止

E.厥厥动摇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往来艰涩不杨,有如轻刀刮竹,为涩脉。

5、因含有特殊气味可与其他药材同贮,有防霉、防蛀效果的物质有( )。【多选题】

A.醋

B.大蒜

C.白酒

D.花椒

E.樟脑

正确答案:B、C、D、E

答案解析:采用与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如山苍子油、花椒、樟脑、大蒜、白酒等)密封同於的方法,有时也可达到良好的防蛀、防霉效果。

6、与血液运行相关的脏有( )。【多选题】

A.肾

B.脾

C.肺

D.肝

E.心

正确答案:B、C、D、E

答案解析:主要考查考生对血的运行的理解。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肝主藏血、脾主统血,血液的正常运行,与心、肺、肝、脾等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

7、气道常见的脏腑有()。【多选题】

A.肾

B.心

C.肺

D.肝

E.胃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气失调病机的理解。气逆最常见于肺、胃和肝等脏腑。在肺,则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发为咳逆上气。在胃,则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为恶心、呕吐、嗳气、呃逆。在肝,则肝气上逆,发为头痛、头胀、面红目赤、易怒等症。

8、患者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身体反见消瘦,常见证候是()。【单选题】

A.肝胆湿热

B.胃火炽盛

C.脾胃虚弱

D.虫积肠道

E.胃阴不足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食欲与食量变化的临床意义,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者,为消谷善饥,往往身体反见消瘦,这是胃火炽盛,腐熟太过所致,如《灵枢·师传》所说:“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

9、脉来浮大无根,稍用力按之则无,此为( )。【单选题】

A.芤脉

B.革脉

C.濡脉

D.散脉

E.釜沸脉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散脉,浮大无根,浮取脉形很大,但无力,稍一用力则按不着。散脉表示正气耗散,脏腑精气将绝,多见于病证的危候。

10、日晡潮热可见于( )。【单选题】

A.湿温病

B.热人营血

C.阳明经证

D.阳明腑证

E.阴虚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阳明潮热是由于胃肠燥热内结所致,因其常于曰晡阳明旺时而热甚,故又称“日晡潮热”,常兼见腹满痛拒按、大便燥结、手足汗出、舌苔黄燥、甚则生芒刺等症。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执业中药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列哪组药物都具有升阳、发表作用

A、麻黄、桂枝、香薷

B、荆芥、防风、紫苏

C、薄荷、蝉蜕、牛蒡子

D、羌活、白芷、藁本

E、升麻、柴胡、葛根

参考答案:E

下列各项中,与痰的形成无关的是

A、肺

B、心

C、脾

D、肾

E、三焦

参考答案:B

以下制备黑膏药的工艺流程正确的是

A.炼油→药料提取→去“火毒”→下丹成膏→摊涂

B.炼油→药料提取→下丹成膏→去“火毒”→摊涂

C.药料提取→炼油→下丹成膏→去“火毒”→摊涂

D.药料提取→下丹成膏→炼油→摊涂→去“火毒”

E.药料提取→去“火毒”→炼油→下丹成膏→摊涂

正确答案:C

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医理论体系内容的是

A、精气学说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预防为主

E、辨证论治

参考答案:D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