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一》知识点分享:五味

发布时间:2022-03-01


小伙伴们,执业中药师大家复习得怎么样了呢?下面是51题库考试学习网带来的一些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部分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 酸、苦、咸等味。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1.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五味是药物对人体不同效用的概括,效用中又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作用。各具体味对人体的效用分述如下:

(1)辛

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如治表证的荆芥、薄荷,治气滞的香附、治血瘀的川芎等,都具有辛味。

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

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如治虚证的黄芪、熟地、核桃仁、枸杞子,治挛急作痛、调和药性的饴糖、甘草等,均具甘味。某些甘味药还能解药、食毒,如甘草、蜂蜜等。此外,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

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

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如治自汗盗汗、遗精滑精的五味子,治久泻久痢的五倍子,治久咳的乌梅,治大汗虚脱、崩漏经多的山茱萸等,均具酸味。

另外,酸能生津、安蛔,如木瓜、乌梅等。

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4)苦

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苦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的作用等。

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5)咸

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如治瘰疬、痰核的昆布、海藻,治癥瘕的鳖甲,治热结便秘的芒硝等,均具咸味。

《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故食盐类咸味药不宜多食,高血压动脉硬化者尤当如此。有的咸味药如芒硝,能泻下通肠,脾虚便溏者慎用。

2.确定依据

五味学说是中医归纳解释药物效能的说理工具。五味,最初是由健康人口尝药物的真实滋味而得知,如黄连味苦、蜂蜜味甘、生姜味辛、乌梅味酸、芒硝味咸等。继而人们发现药物的滋味与药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如功能发表行散的药多辛味、能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能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能降泄燥湿的药多苦味、能软坚散结的药多咸味。于是,在遇到用口尝滋味不能解释药物的效用时,便依据上述规律反推其味,所推出的味与口尝味无关系。如葛根,临床证明其既能生津止渴,又能发表透疹,用口尝所得甘味,只能解释归纳其生津止渴作用,而发表透疹则难以归纳解释,故又据发表透散多味辛的原则,再赋予其辛味。如此,葛根的药味不只是甘,而且有辛。经过无数次推理比较,医药学家逐步认识到这种以药效确定药味的方法要比口尝法更科学、更接近于临床实际,故今之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出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以上是关于《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五味部分内容的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迷茫不知如何备考的小伙伴们。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可以了解更多考试相关资讯哦!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执业中药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既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又能清热解毒的是

A.红花

B.泽兰

C.当归

D.桃仁

E.益母草

正确答案:E
红花功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泽兰功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当归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桃仁功能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因此答案是E。

药材绵马贯众叶柄基部横切面分体中柱的数目和排列方式是

A、15~24个,环状排列

B、5~13个,环状排列

C、2个,八字形排列

D、3~4个,环状排列

E、三十余个,断续排列成双卷状

参考答案:B

风寒湿邪袭表而致肢体酸痛者,尤以上半身疼痛更甚者宜首选

A.防风

B.羌活

C.独活

D.桂枝

E.藁本

正确答案:B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