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考研政治模拟题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七)

发布时间:2020-10-04


目前,2021年考研初试备考时间已不足三个月,不知各位小伙伴复习的如何了?在最后阶段,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了解考试,而试题练习无疑是非常不错的方法。为了帮助大家备考,51题库考试学习网在下面为大家带来考研初试的一些模拟试题,一起练起来吧。

多项选择题

6.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同经过普选产生的12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一道,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此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这样一个有5000多年文明史、几亿人口的国家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

A.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B.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实现形式

C.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D.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7.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体现了我国

A.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B.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C.国家结构的特点

D.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参考答案及解析

6.【答案】ABD

【考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选项C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BD

7.【答案】ABD

【考点】协商民主的性质和优越性

【解析】政治协商,就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代表人土,就有关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的重大问题,进行各种形式的充分讨论,集中各方面的正确意见,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解决问题。它是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国家结构是指特定的国家统治阶级根据什么原则,采取何种形式划分国家内部组成以及调整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选项C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BD

以上就是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51题库考试学习网提醒:目前2021年考研大纲已经公布,小伙伴们在复习时要注意以大纲为准哦。另外,小伙伴们如果还有其他关于考研信息的询问,也可以留言咨询哦。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研究生入学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四清运动”

答案:
解析:
1963年至1966年,中共中央在全国城乡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3年2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农村开展以四清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运动最初是“清工分,清账目,清财物,清仓库”,后来扩大为“大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中共中央连续发布了《十条》和《二十三条》指示,运动期间中央领导亲自挂帅,指导“四清”;数百万干部下乡下厂,开展运动;广大工人和农民参与其中,积极响应;“四不清”干部纷纷检讨,持续了四年之久。“四清”运动,目的是运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防止修正主义的出现,从思想上挖掉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根子。对解决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不良作风问题和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起了一些作用,但在实践中出现了“扩大化”的问题。运动后期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的“党内走资派”,致使不少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

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对当 今教育理论创新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在吸取和改造国外教育家特别是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他影响最直接、最大的莫过于美国教育家杜威。杜威倡导变革传统教育,融合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提出"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以使学 校和社会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特别是 其强调沟通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思 想,对陶行知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在批判 地吸收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的基础上, 提出"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 做合一”的主张,形成“生活教育"的教育 思想体系。如“社会即学校”的命题即来源 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陶行知认为,在 "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社会即学校”是与“生活即教育”紧密相联的,是"生活即教育”同一意义的不同说明,也是它的逻辑延伸与保证。 因为生活教育的"生活”是社会生活,所以 “整个社会的运动,就是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它的血脉是自然相通的”。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在充分认识中国 教育传统和现实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陶行知认为当时中国的教育表现为两种"八股”, 即“老八股”和“洋八股”。前者是中国教育传统的表现形式,后者则是实行新教育后 的表现形式。然而,非但“老八股”与民众 生活无关,“洋八股”依然与民众生活无涉, 中国教育的面貌并没有因为新教育的实行而发生根本的变化。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他提出了 "社会即学校”的教育命题。“社会即学校”的根本思想是反对脱离生活、脱离人民大众的"小众教育”,主张用社会各方面 的力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创办人民 所需要的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真 正把学校放到社会里去办,使学校与社会息 息相关,使学校为社会生活所必须。因此,"社会即学校”的真正含义就是根据社会需要 办学校。从教育内容来说,人民需要什么生 活就办什么教育;从教育形式来说,适宜什么形式的学校就办什么形式的学校。“社会即 学校”不是学校消亡论,而是学校改造论, 改造旧学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对当今教育理论创新的启示:关于我国 的教育理论研究如何立足于自身,汲取外部的必要营养,成就独立自我的发展问题,一 直是我国教育理论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我 们知道,在我国的教育理论体系中,既有苏 联的教育理论模式,又有欧美和日本的教育 理论框架,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在长期简单化的理论复制当中,迷失了自我,远离了具 有丰富文化传统的精神家园,几乎成为盲目 漂泊、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历史地摆在了当今每一位教育理论工作者的面前。陶行知先生一直反对在教育理 论和实践问题上的“拉洋车” “仪型他国”, 他一方面注重吸取国外教育家的先进思想, 同时,又不脱离中国教育的实际,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适合当时中国农村社会发展需要并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教育理论,他应该成为我们理论研究者的楷模。所以,在引进和研究国外的教育理论时,应注意对不 同教育理论流派、不同教育家的思想和观点从理论整体上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批判,同时又紧密联系中国当前的教育现状,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自我发展,并使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逐步走上动态开放、日趋深人和丰富的健康发展轨道。

COPD病理生理改变的标志是


A.气体交换异常
B.呼气气流受限
C.肺动脉高压
D.肺过度充气
答案:B
解析:

组织中的江西老乡经常聚会在一起的群体被称为()

A.参照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假设群体
D.实属群体
答案:B
解析:
团体形式。 非正式团体是没有明文规定而组织在一起的团体。参照群体实际上是个体在形成其购买或消费决策时,用以作为参照、比较的个人或群体。假设群体,在消费者群体中也称为统计群体,特指具有某些共同特点的消费者群体,而成员之间并没有现实的联系,也没有任何的组织形式,只是具有统计意义或研究意义的群体。实属群体是指个体实际所归属的群体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