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MBA考试《写作》模拟试题(2019-11-11)

发布时间:2019-11-11


2019年MBA考试《写作》考试共2题,分为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里写道:“自我意识是从感性的和知觉的世界的存在反思而来的,并且本质上是从他者的回归。……自我意识只有在一个别的自我意识里才获得它的满足,它才是真实的自我意识。”【论说文】

答案解析:

参考范文一:

三点式范文《自我依存于他者》

        黑格尔的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自我从来就不是一座孤岛,而是紧紧地依存于他者。
        首先,在他者眼里我就是个他者。不管你如何把自己的那个“我”看得多么高高在上,在别人看来,你我也许都不过是芸芸众生中一个普普通通的“他者”而已,和张三李四、路人甲乙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所以,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他者,也许就会少了很多狂妄的不可一世和幼稚的自我中心。
        其次,我的在世存在要基于他者。没有作为他者的父母,这个世界就不会有我。没有作为他者的地球、太阳、空气、水、食物……我也难以存活。没有祖传的语言文化,没有教我思考和生活技能的师长,我就不可能作为一个“人”而存在。所以,我们真的要由衷地感恩这许许多多养我育我的“他者”。
        再次,我的自我认知要基于他者。没有遭遇他者,人就不会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只有他者出现并为我的存在划出界限之后,我才认识到:哦,那是他,这是我。所以,自我意识本质上乃是一种“从他者的回归”。现代人作为社会性的存在,自我更是一种镜像:对自我的评价,美丑肥瘦、聪明愚蠢、优点缺点,甚至自己的数学和作文好不好……无不是在和他人的比较中才能真正客观地认识自己。
        最后,我的自我实现要基于他者。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任何人在获得生存和安全的保障后,都会渴望自我实现。但真正的自我实现从来不是那个狭隘自私的自我的实现,而是社会性大我的实现。为什么我们这么努力?表面是在为自己,其实,赢得他人的承认、尊重和爱,在一个个“别的自我意识里”获得满足,才是我们努力和拼搏的真正动力。
        虽然现实生活中某些具体的他人让人讨厌,但从哲学的角度看,请你千万不要在根本上厌恶或拒斥别人,更不要说“他人就是地狱”。热爱他人吧,他人才是我们存在的根。


参考范文二:

八股式范文《自我依存于他者》

        黑格尔的这段话似乎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略显深奥、但又十分重要的哲学道理:真实的自我意识,本质上乃是从他者的回归。
        为什么说自我乃是从他者的回归?因为无论是从自我存在,还是从自我认知角度看,他者都是自我的基础,自我都依存于他者。没有作为他者的父母、环境、食物,我就不可能存在;没有他者为我划出界限,我就意识不到自我的存在。而对于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人来说,自我意识更像是一种镜像,一个人对自我的评价,美丑肥瘦、聪明愚蠢、优点缺点、能力高低……无不是在和他人的比较后才回过来对照、认识自己的。
        认识到这个道理,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发?显然,只有我们深切意识到自我依存于他人,脱离他人之后的自我,就等于空洞苍白的零,我们才会在存在论层面上重视他人、接受他人、尊重他人;我们才能进一步理解,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其实就是走出狭隘自私的小我、具有大我意识的人;我们才有可能像范仲淹、袁隆平、马云一样,为了写出那个丰富大写的自我,我就必须要心系他人,胸怀天下,为更多的他人创造价值,努力赢得更多他人的承认和尊重!
        反之,认识不到自我乃是他者的回归,很可能就会完全忽略和无视他者,或者简单地把他者看作是自我的绝对对立物,而加以拒绝、排斥。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是很容易走向自我封闭、自我孤立,因此最后也是很容易走向自我毁灭的绝境的。这样的人不仅注定会人际关系紧张,而且也难成大事,因为任何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在这样一个社会化分工合作的时代,你堂吉诃德式的单枪匹马,又能做成些什么呢?
        总之,我们必须从哲学上对自我和他者的关系有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从容地面对必须要面对的他者。

2、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权力的制衡与监督,只要有了制衡与监督,企业的成功就有了保证。
        所谓的制衡,指对企业的管理权进行分解,然后使要分解的权力相互制约达到平衡,它可以使任何人不能滥用权力。至于监督,指对企业管理进行严密观察,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范围之内,而且所有环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那么企业的经营就不可能产生失误。
        同时以制衡与监督为原则所设计的企业管理制度还有一个固有特点,即能保证其实施者的有效性,因为环环相扣的监督机制能确保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万一有人敷衍塞责也会受到这一机制的制约。
        再者,由于制衡的核心是权力平衡,而企业管理的权力又是企业运营的动力与起点,因此权力平衡就可以使企业运营保持平衡。
        另外,从本质上来说,权力平衡就是权力平等,因此,这一观念本身蕴含平等的观念。平等观念一旦成为企业管理理念,必将促成企业内部和谐与稳定。
        由此可见,如果权利的制衡与监督这一管理原则付诸实践,就可以使企业运营避免失误,确保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日常运营的平衡以及内部的和谐与稳定,这样企业一定能够成功。【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1:权力制衡对管理权进行分解,然后使被分解的权力相互制约以达到平衡,它可以使任何人不能滥用权力。
分析:未必,因为被分解的权力还可以相互勾结。
论证2:权力监督对企业管理进行严密观察,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范围内,企业的运营就不可能产生失误。
分析:未必,因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理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论证3:权力的制衡与监督能确保企业的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从而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
分析:未必,因为环境与条件也许非常不利于决策的实施。
论证4:制衡原则的核心是权力的平衡,权力的平衡可以使整个企业运营保持平衡。
分析:未必,因为运营平衡还包括了产品的供需、资产等方面的平衡。
论证5:权力平衡就是权力平等,平等观念必将促成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分析:未必,因为平衡不等于平等,另外平等的夫妻也可能经常吵架。
参考范文:

权力的监督制衡真的如此灵验吗
        上文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推理得出结论说:权力的监督与制衡原则能确保企业的成功。这样的推理存在诸多逻辑问题。
        首先,根据权力分解就断然推出所有的权力滥用将被杜绝,明显是很不严密的,因为被分解的权力还可能相互勾结,一起滥用权力。这种狼狈为奸的权力滥用又岂能被权力分解彻底根除?
        其次,断定严密观察能确保企业运营不可能产生失误,犯了强加充分条件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观察者和控制者本身由于自身的种种局限,不可能不犯错误,当然也就不能奢望他们可以杜绝企业运营的所有失误。
        再次,就算大家都不敷衍塞责,但就此推出权力的制衡与监督定能确保实施的有效性,也是有明显漏洞的,因为实施结果不只是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也取决于客观条件。“大跃进”般违背客观条件的蛮干和盲动,注定是要失败的。
        另外,单凭企业的权力平衡就断定企业的整个运营也会平衡,未免是以偏概全。试想如果某企业所有的权力拥有者都一致同意今年企业多生产某种产品,但它在市场却是供过于求的,这样的供需关系不平衡的企业,运营就不可能平衡。
        最后,把权力制衡等同于权力平衡和权力平等,无疑是混淆概念。比如支点上的杠杆左右两边两个向下的拉力可以相互制衡,谁都不能再动,但杠杆未必就是水平的,两边的力的大小也未必就是相等的。另外,平等也未必就能导致和谐和稳定,夫妻平等但还经常吵架甚至离婚呢。
        综上所述,上文的推理是不严密的,结论也是很难必然成立的。

3、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导游作为旅游活动接待计划的具体执行者,为多少个旅游者打开一扇又一扇明亮的窗;作为使者,传播着一遍又一遍的信息,传承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与文明。然而,时代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颠覆性革命,透明与便捷成为了必然,当上下游的沟通能够在更加快速、更为直接的平台完成的时候,导游的生存空间大大萎缩。
        作为旅游产品的服务者,导游连接纽带的作用在弱化,面对利益面前的无序竞争,导游往往一不小心就沦为行业的“牺牲品”,谁也不会想到曾经的时代宠儿却沦落到无组织、无保障、无纪律的“三无人员”的境地,催生“恶导游”,各种误导游客消费、强制消费事件不断……导致旅游市场这些乱象的根本原因,其实就在于导游薪酬体系的混乱。
        当导游作为“提供服务者”不被消费者认同,而服务“小费”又还没有成为习惯的时候,导游小费被视为灰色收入就成为必然,只能在定位不清晰并不太规范的状态下苟且偷生了。为此,日前国家旅游局首次联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导游劳动权益保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旅行社要探索建立基于游客自愿支付的对导游优质服务的奖励机制”,首次从国家层面肯定并鼓励探索建立游客自愿支付奖励机制。虽然缺乏明确的细化标准,但是推动导游小费合法化的努力,还是要给予点赞。
        导游小费的规范与生态重构意味着人们对导游服务过程的认可和理解,游客根据对导游服务的满意程度而付出所愿意付出的报酬,对导游给予外部激励,效用满足源自于导游服务的热情、周到,这种心理感受可以人为地量化,在一定条件下,效用是可以度量的,这把无形的尺度就是服务质量,从“市场化”角度而言自然就解决了旅游服务中的监督问题。相信中国的旅游业一旦从法律上建立起像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以服务质量为前提的导游小费制,目前的这些市场乱象就必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

《小费制未必如此灵验》
        上文试图论证导游小费制必将改善目前旅游市场的乱象。这样的论证值得商榷。
        首先,导致当前旅游市场乱象的真正原因也许和导游薪酬体系无关,而是互联网极大地催发了国民的旅游热,致使作为联结纽带的导游一时供不应求,再加上法规不完善,所以出现了很多无资质的黑导游和黑公司扰乱了旅游市场。果真如此,解决的方法就未必是推行小费制,而应是推行上岗证或年检制度。
        其次,国家旅游局正在推行小费合法化,也未必就能推出小费制必将大大改善当前的市场乱象。也许小费合法化会诱使导游们把更多的心思花在考虑如何强取豪夺游客的小费上,从而导致服务质量进一步雪上加霜,更加激化游客和导游之间的矛盾。
        再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法规的不健全,某些恶黑导游很可能会采取捞一把就走、打一枪就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术……这样,区区小费制和处于弱势地位的游客又如何能解决凡此种种市场乱象的监督问题呢?
        另外,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情不一样。西方人处处有付小费的习惯和传统,这样的积少成多的小费也许是会促进他们的导游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而中国人却几乎没有付小费的习惯,所以小费制合法化后会不会导致导游满心期待小费、最终却因为得不到小费而变相地报复游客呢?
        最后,上文一方面认为目前的导游作为提供服务者不被消费者认同,服务小费又还没有成为国人的习惯,一方面却又要主张推行导游小费制,这不是前后自相矛盾了么?

4、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这个合格率看起来已经很高了,但它也意味着从概率上来说,每一千个跳伞的士兵中就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丧命。巴顿将军要求厂家必须让合格率达到100%才行。厂主却说:“我们已经竭尽全力了,99.9%已是极限,除非出现奇迹。”“那每次验货时,我就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让你亲自跳伞,以此来检测它们的合格情况。”果然,奇迹出现了,从此,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100%!【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

《奇迹,随时可能》
        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99.9%似乎已是极限,没法再提高一点点。但奇迹最终还是出现了——在改变验货制度之后,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竟然达到了100%!这个奇迹般的故事似乎是在告诉我们:奇迹,随时可能!
        首先,压力逼一逼,奇迹就有可能。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但习惯和惰性有时会自我设限。这时逼一逼,就有可能突破这个所谓的极限,于是奇迹也许就会出现。残酷的二战逼着巴顿必须要保护好伞兵,因为这是盟军的奇兵。在巨大的战争压力下,巴顿不得不在验货制度上把厂主绑上降落伞。但就这么一逼,就逼走了不可能,逼出了合格率的奇迹。同样,历史上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都是巨大的压力逼出来的胜利奇迹。 
        其次,用心想一想,奇迹就有可能。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是你暂时还没有想到相应的方法。在冥思苦想之后,如果再用心想一想,也许就会迎来思想的灵光。巴顿用心想一想,想出了新的验货制度;厂主用心想一想,也许就想出了生产降落伞的新材料或新工艺。同样,阿基米德的浮力定理、凯库勒的苯环结构、屠呦呦的青蒿素……这些科学史上的奇迹哪一个不是在历尽无数思考绝境之后,绞尽脑汁用心想出来的?
        再次,思路换一换,奇迹就有可能。人是会思想的动物,但人也会经常陷入偏见、盲区、定势等思维的死胡同,滋生出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极限错觉。这时,换一种思路想一想,也许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不可能也就变成可能。巴顿改换了验货的思路,就倒逼出了降落伞合格率100%的奇迹。同样,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和空城计、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无不都是改换思路、换出奇迹的经典例证。 不要随便说“我们已经竭尽全力、做到极限,除非出现奇迹。”再努力一下,奇迹真的就有可能出现!

5、        曹操攻打袁术时,部队缺粮,粮官王垕来请示曹操。曹操说:先用小斗分发,以应一时之急。王垕说:如果士兵抱怨,怎么办?曹操说:我自有办法。几天后,果然军营里怨声四起。
         曹操于是偷偷把王垕叫来,说要借他的头示众以稳定军心。面对王垕的争辩,曹操回答说:“我也知道你没有罪,但不杀你,部队会造反;你死后,我会善待你的家属,你就放心去吧。”然后立刻将王垕斩首示众,贴出布告:粮官王垕故意用小斗,盗窃军粮,现已正军法。曹操终于把军心暂时稳定了下来。【论说文】

答案解析:

参考范文:

《别玩没出息的“杀人游戏”》

         不去真正地解决缺粮问题,却沉湎于玩什么“杀人游戏”,曹操这样做虽然暂时把军心安定了下来,但其实是很危险的。
         首先,它不过是一种扬汤止沸的做法。曹军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缺粮,曹操的伎俩虽能稳定一时的军心,但真正的缺粮问题并未解决,日后,它还会更加紧迫地暴露出来。到那时,难道你再杀张垕、李垕不成?而且你杀人再多,粮食还是照缺不误啊。你曹操作为三军统帅,不想方设法去筹粮来试图解决根本问题,却津津乐道于玩这种没出息的“杀人游戏”。可气可恨!
         其次,它也许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曹操所以相信先骗后杀的连环计能稳定军心,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能一手遮天,完全掩盖事实的真相。但天下根本没有不透风的墙。曹操的这种“杀人游戏”,日后必将泄漏出去、流传开来。而将士们一旦知道了事实真相,不仅可能军心涣散,甚至可能人人自危,担心自己哪一天也会像王垕一样莫名其妙地成为你曹操的替罪羊,所以干脆先下手为强,主动朝你反戈一击。到时,看你杀人者是如何被杀!
         最后,凝聚军心其实还有更好的方法。暂时的缺粮,并不必然导致军心涣散。如果我是曹操,我会告知将士们暂时缺粮的真相,所以,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奋力打败袁术才能继续生存。而我自己以及各位将领也将以身作则,减少每天的口粮,以与大家共同渡过难关。相信曹操的这种坦诚、气魄和胸怀,必将大大激发三军将士与袁术殊死一战的决心,以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真正化解缺粮的问题。
         军中缺粮,本是曹操的第一个错误。但它是可以原谅的,或许也是可以弥补的错误。可曹操正事不做,偏偏像当代的网游少年一样沉湎于没出息的“杀人游戏”,这不能不让后人的我唏嘘不已。

6、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我们需要更有力度的法律,来保证我们的住宅安全系统不被盗版分子仿造并销售。有了这种保护手段,生产商自然就会投资研制新的住宅安全产品和生产技术。如果没有这种强有力的法律手段,生产商则会削减上述投资,相应会导致产品的质量、市场性能,乃至生产效率的滑坡,最后还会造成该行业生产性工作岗位的减少。
       另外,去年0.9%的客户对住宅安全系统的售后服务提出了投诉。这表明,尽管有近1%的人不满,绝大多数人还是相当满意的。可见要不要改进售后服务,对保持和增加销售量这一目标,并非至关重要。【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更有力度的法律→住宅安全系统不被盗版分子仿造并销售
①“有力度的法律”是指法律的处罚加重还是执法更严?文中没有明确界定,若只有其一,均不能达到论证者所说的保证住宅安全系统不被仿制的效果。
②确保盗版分子不仿造和销售住宅安全系统还有别的方法,例如,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更多健全的市场监督措施,都会使不法分子不去制造和销售住宅安全系统。仅仅依赖有力度的法律是不足够的。
论证二:有了法律保护手段→生产商投资研制新的住宅安全产品和生产技术
生产商首先考虑的是生产利润,如果没有可观的利润,只有法律保护手段,生产商不会研制新的住宅安全产品和生产技术。
论证三:没有相关法律手段→生产商削减投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下滑→工作岗位减少
①上述论证不合理地使用连串因果关系,将可能发生事件作为必然发生事件,其结论是不可信的。
②生产商削减了投资研制新产品的资金,而把大量投资应用在现有的产品和技术上,这样加大了对产品的投入力度,反而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性能,也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相应也会增加工作岗位。
论证四:0.9%的客户对售后服务等提出了投诉→绝大多数人还是相当满意的
①没有投诉并不意味着满意,0.9%的客户对售后服务提出了投诉并不意味着绝大多数人还是相当满意的。论证者犯了“数字陷阱”的逻辑错误。再有,0.9%的客户一定代表人数少吗?忽略基数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②0.9%的客户对售后服务提出了投诉,不代表绝大多数人还是相当满意的。有可能有些客户对其服务不满但是尚未进行投诉,还有一种可能是大多数客户对售后服务保持中立态度。

7、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战略理论,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可以采取三种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聚化战略。我们逐渐意识到成本领先战略对于中国企业的弊端,因此中国企业实行差异化战略必定能取得成功。
       美国许多企业的成功,揭示的正是这个理论的价值和意义。虽然,中国企业目前的现实状况是普遍缺乏核心技术,但是这也不妨碍中国企业寻求差异化的步伐。从主观方面进行分析,差异化指的是超出竞争对手的部分,这体现在质量、服务、渠道或者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速度等方面,中国企业还是可以在这些地方大有可为的。这给企业带来的额外利润也将比竞争对手高得多。
       在美国,人均月收入3000美元左右,购买一台冰箱占消费者月收入的比例很低。因此,家用电器类产品的价格弹性比较低,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价格较高的品牌产品。这就是迈克尔·波特反复提醒中国企业家要回避的价格战。而在中国,降价却往往是最能吸引消费者眼球并且最奏效的手段,中国企业的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这些理论基本上是在西方工业化社会中总结出来的,其成熟性、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相信企业可以照搬这些管理理论,那些看起来不太理性的企业战略决策背后往往有着更为复杂的环境。那些是这种管理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东西,不需要中国自己的管理理论来解释。
       中国企业的个体行为是否说明世界普适性的管理理论在中国失去了应有的效果呢?中国企业遇到的所有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没有解决也没有能力解决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的有效使用。【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成本领先战略对于中国企业有弊端→中国实行差异化战略必定能取得成功
①该论证显然存在着“非黑即白”的问题。“成本领先战略”有弊端并不能说明“差异化战略”就有优势。即便不选择“成本领先战略”,我们还可以选择“聚焦化战略”而非一定是“差异化战略”。
②成本领先战略有弊端,说明其战略不适合中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不符合中国企业的现实状况,可能说明中国暂时无法采用此战略,而差异化战略论证中没有详细阐释,未必就能说明可以实行。
论证二:美国采用差异化战略取得成功→理论对于中国同样有意义
①由美国企业的成功案例并不可推知该理论在中国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显然是不当类比。美国与中国在市场背景、企业类型、竞争程度方面都有诸多不同,两者之间的类比无任何意义,也无任何关系。
②美国采用差异化战略成功,说明此战略对美国而言是对症下药。美国与中国在国情、市场竞争和企业构成上有很大区别,所以此战略不一定适合中国,有可能会带来截然相反的结果。
论证三:美国家用电器类产品价格弹性低→中国价格弹性低
在美国,家用电器类产品的价格弹性比较低,并不意味在中国价格弹性就低,这显然是不当类比。美国与中国在许多方面不具有可比性,两国在经济发展程度、消费水平、人口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美国家用电器类产品价格弹性低,中国的家用电器类产品价格不一定弹性低。
论证四:西方理论的成熟性、有效性毋庸置疑→中国可照搬理论
①中国企业可依据中国社会发展状况以及企业自身的运营方式、经营状况、管理模式、市场需求、客户群体等多方面因素,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吸收西方管理学理论中有益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仅仅因为其成熟。
②西方理论的成熟性,未必适应中国企业面临的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寻找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理论,而非单纯地将西方的管理理论移植到国内。
论证五:没有解决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的有效使用→是中国企业遇到的根本问题
没有解决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的有效使用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但不能认为就是根本问题。比如建立规范的、稳定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家精神与变革的提升等,它们和解决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的有效使用一样都只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其最根本的问题应该是要加快企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并提高质量等。

8、分析下述材料,准确审题立意。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循,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循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论说文】

答案解析:分析提示
本文的主角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第放下即实地”,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要信任”,“学会放手、敢于放手”等立意及命题了。
如果从“过者”的角度,得出“帮人要帮到底”的立意,或者从“盲子”的角度,得出“不能一意孤行”“要善于听从劝告”等立意,就不大合适。前者虽然可以说通,但“过者”是次要人物,着眼于他就不得主旨,没有做到“整体把握”;后者从逻辑上讲属“推不出”,是没有“吃透材料”。
参考范文一:

学会放下
        盲子过干枯的小溪,紧握栏杆不敢松手,怕坠深渊。路人好心提醒他下面是实地,他也不信。后来手累了,失手坠地,原来下面真的是实地。这一则故事虽然短小,却隐含着一个大道理。学会放下,才能拥有辉煌的人生。
        放手并不是怯懦,也不是失败,而是以退为进的聪慧,是不在没有希望的时候无端浪费时间的睿智。放弃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让自己的内心得到解脱,从已拥有的东西中寻求快乐。学会放手并不是让我们做事情半途而废,而是让我们能够重新定位自我,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宽广大道。
        学会放手,我们才能不困于过去,才能结合自身特点,结合外部环境综合考虑,从而做到及时调整自己的前进方向,收获自己的辉煌。奥黛丽·赫本曾经是位芭蕾舞者,她在发现无望当上首席舞者时选择了演戏,精湛的舞技使其在银幕中有一个华丽的转身。从赫本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因为她懂得放手,敢于放弃首席芭蕾舞者这一梦想,才有了银幕中那个舞动的天使。有时,成功就在于一种思路的改变。敢于给自己人生来一次转身,或许就能发现硬币另一面的价值。
        反之,如果对任何东西都不舍得放下,结果会什么东西也得不到甚至会最终丧命。有一个商人带着开采了十年的金子,越洋归国,不幸遇到了暴风雨,搭救人员劝他放弃金子,先跟着他们走,等成功上岸之后再带领船队来打捞,但是这位商人不听劝,始终放不下他的金子,最终被大浪吞没。由此可以得出,要想取得成功,要想有所建树,就必须学会放下。
       学会放手要求我们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有迎接挑战的准备;能时常梳理自己的思绪,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关注时局的变化以及进行自我认知的探索。我们还应懂得适时地放手,放弃狭隘的小聪明,做到站得高,望得远,想得全,以踏实勤勉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从而由此打造我们人生的大格局。
        学会放下紧握的手,有选择地舍弃,这样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范文二:
信任,不可微
       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社会,因信而齐,因信而同。信任,让人感到弥足温暖、弥足珍贵的力量,不是指没有察人之力,而是对别人还有至纯的初心,坚守“人之初,性本善”,不苟同于盲人过溪,信任他人。
信任,不可或缺。
       古今中外,凡立民于世者,无不是知人善任的人,方能广纳群贤,人心所向。若无“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作风,那怎么会有刘备“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的佳话?若无“选贤举能,讲信修睦”的大度,怎么会有周总理不离不弃帮助毛主席获得战争胜利?俗话说得好:“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
成就大业,信任不可微。
        反之,如果像盲人过溪,不信他人之言,战战兢兢,那么即使失手坠地也是情理之中。之于一个团队,不相信自己队员的能力,事事自己包揽,决定一刀切,最终只能累人累己,破坏团队和谐,团队容易止步于前。
        如果故,行走于世,与人交往,信任不可微,若微,交往有何用?
此外,信任是相互的,是脆弱的,是一切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基础。倘若始终像蜗牛,外表有个硬硬的壳因为害怕接触被伤害,只接受不付出或者对于对别人给予信任恶意破坏,那么即使事后再如何补偿,都于事无补。就像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他相信诸侯会来,但却失掉诸侯信任,那么国破家亡是必然。因而,信任需呵护。
       信任要求我们不世俗,学会简单,坚守“人性本善”,人性本不复杂,要敢于信任;信任要求我们不盲目,学会分辨,辨清这纷呈的世界,选择值得信任的人去信,选择可靠的入托付自己的信任。
信任,当厚重,不可微!

9、分析下述材料,准确审题立意。
        拳王阿里33岁那年与挑战者弗雷泽进行第3次较量。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筋疲力尽,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命坚持着,因为他心里知道,对方肯定和自己一样,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还存有旺盛的体力,阿里的教练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念头,便使眼色暗示阿里。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在关键时刻,对手认输了。卫冕成功的阿里还未走到擂台中央,便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并为此抱憾终生。【论说文】

答案解析:分析提示
抓关键词句:根据材料中的“拼命坚持”“精神上压倒对方”“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更加顽强地坚持着”等词句,可以有下面的立意:“坚持就是胜利”。
从对象分析:从弗雷泽的角度立意:“本是旗鼓相当,但一念之间的放弃意味着失败。”结合两个人的角度来立意:“胜利与失败原来是近邻,就在于坚持还是放弃。”
参考范文一:

坚持就是胜利
         拳王阿里与弗雷泽进行较量,多番过招之后,阿里已筋疲力尽,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然而他拼命坚持着,因为他心里知道对方肯定和自己一样,如果自己坚持肯定能取得胜利,最终他成功了。可见,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就是胜利,是指当遇到困难和疲倦的时候要再坚持一下。如果坚持了,或许有好的结果。如果没坚持,那就必然失败。胜利往往是给予有勇有谋而又坚持不懈的人。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引起质变。持续的坚持就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临界点“度”,就会发生质变。因此,坚持就是胜利。
        在现实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一种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一锹挖不成水井,成功需要积累,成功需要坚持。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聆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取得了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予“发明大王”的美称。
        坚持就是胜利,要求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向自己的目标努力,要勇于面对在通向成功的路上遇到的无数艰辛与困苦。坚持信念,勇往直前,千万不要半途而废。要拥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成为人生的佼佼者。
        坚持就是胜利,努力铸就辉煌。
参考范文二:
毅力,人生不可或缺
        拳王阿里卫冕成功,弗雷泽抱憾终身,是实力的差距?不,他们只差一秒的坚持。
        坚持的差距,是毅力的权衡。毅力,是人们未达到预定的目标而自动克服困难、努力实现自我的一种意志品质;是“蜀道虽难,但勇于攀登”;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是“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毅力,人生不可或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往今来,凡扬名立万者,无不没有毅力。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圣”美誉流芳百世。他的傲人成绩和优美字体,与他的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凭着坚强的毅力练就“入木三分”的字体。而这份造诣的成就,就是日积月累、矢志坚持的结果。如果他在艺术之路的拼搏中,如同常人一样望而却步,怎么会有此辉煌?他顽强的毅力使他登上了世界书法的巅峰。
        再试想,如果没有坚守的初心,怎么会有袁隆平解决中国人民温饱问题的杂交水稻?如果没有坚持的魄力,怎么会有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
        人的一生不可能风平浪静,“一览众山小”的风光后面也沾着在山路上跌倒留下的泥痕。故,毅力怎可缺?
        反之,若空有抱负,没有坚韧的毅力,抱负终是虚妄!
        为何项羽只能为鬼雄,不能为人杰?因为他毅力不足,空有理想!他学文学武,浅尝辄止;即使学万人策,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兵败乌江,虽在意料之外,但不也在情理之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没有毅力,一事无成。只有言行一致,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去奋斗、去追求才会有所收获。顽强毅力的人,无往不胜。
        毅力要求我们学会仰视,见贤思齐焉,以贤者为榜样,树立坚定目标;学会平视,躬身自行,坚守自我,学会在逆境中锻炼自我;学会俯视,脚踏实地,不异想天开,实事求是。
        因此,毅力不可或缺。

10、分析下述材料,准确审题立意。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论说文】

答案解析:分析提示
这则材料的重心是“治标”与“治本”的问题。分析时,既可以顺向思考,指出“治标不如治本”;也可以逆向思维,换个角度思考,指出“治标未必不如治本”。当然,也可把二者结合起来思考,指出要“标本兼治”。亦可以联系反腐败等现实来思考,指出怎样做才能根除腐败。通过这样的分析,对这则素材的把握就比较全面了,到用时就可以以不同角度用到不同的文章中去。
参考范文一:

从改过自省开始
        枭将东徙,鸠问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故东徙。”鸠曰:“子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可见遇事逃避并非良策,改过自省才是正途。
        改过自省,即从自身出发,找寻问题的缘由,通过改变自身来解决问题。人要不断自省,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不断自省,才能有所成就。
        自省方立足。
        曾子曰:“吾一日三省吾身。”何以如此?因为在遇到困难时,人第一反应往往是责怪他人或环境,而不会立刻想到自省。无法与别人沟通,是否是自己孤僻而非他人冷漠?做事遇到困难,是否是自己方向错误而非他人施以阻碍?柳永科举时所作的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让其一生仕途不得志,到底是皇帝狭隘,还是自己说错了话呢?既要洒脱,又求名利,未免太贪心了些。若柳永自省一下,认清自己,想必此生会舒服些。因而自省,是人们能立足于社会的法则之一。
        自省方成业。
        人需自省,企业更是如此。谷歌公司重组,建立Alphabet公司,此举看似超常震惊世界,但也有其内在道理。谷歌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创新,而一个行业巨头想保持创新力就需要不断的自省。从谷歌搜索到谷歌地图,再到生命监控和人工智能,正是不断的自省,发现自身优劣势并加以运用,才使得其一直是计算机领域的翘楚。相反,若不自省,盲目自大,被市场淘汰的诺基亚就是最好的警示牌。没有哪个企业可以靠着一种状态永久存活,因而自省,是企业得以长足发展的不二法则。
        自省不易,因为反问自己就要面对驳倒自己的可能,是对自身价值观的冲击。所以我们要认清目标,勇敢面对自己。企业亦如此,并非每一步决策都是有益的,要勇于止损,常常叩问运营目标是什么,才能不被利益模糊了视线。
        鸠需更鸣,人需自省,企业亦如是。新的未来从自省开始。
参考范文二:
治本方为良策
        鸠若不想被乡人恶,则需“更鸣”,而不是“东徙”。可见,“治标”并不能解决问题,“治本”方为良策。
治本,是指找出问题的核心,切中肯綮,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治标,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象,避重就轻,只是做些表面功夫。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而次要矛盾只是处于从属地位。“治本”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只有这样,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治标”则只是看到了次要矛盾,就如同隔靴搔痒,徒劳无功。
        只有治本,才能消除隐患,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进而着手之事取得成功。
        中医上诊断病人,要“望、闻、问、切”,找出病根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倘若,医生只是看到病人表面上的症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则只能缓解病情,疾病得不到根治,而且留下了无穷的隐患,最终很可能发展成不治之症,这岂不是庸医?可见,为医应当“治本”。
        “治本”对于为医极为重要,对于为政也是如此。
        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消费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政者如果只是每次事件发生之后追究几个责任人或提出几点要求,那么食品安全问题依然还会出现。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法规并确保法规有效实施,只有“治本”,食品安全才能得到有力保障。
        要想“治本”,首先要有敏锐的观察和智慧,要能够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的根源;同时,除了智慧,还要有决心和勇气。比起治标,治本总是艰难的,更需要我们有不怕麻烦、肯吃苦的精神。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治本方为良策。散、血流成河……
        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了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过渡段)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过渡词)。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MBA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