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PPT课件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分)

(1)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日 授:_______

(2)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无论:____


正确答案:
(1)交给。(2)不必谈及,不必说及。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芳草鲜美 ②陶后鲜有闻

B.①悉如外人 ②悉以咨之

C.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正确答案:
B【解析】B.意思均为全、都。A.意思分别为:鲜艳;少。C.意思分别为:类;通“嘱”,嘱托、嘱咐。D.意思分别为:食物;通“饲”,喂养。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予使契丹:_______________

(2)相去数丈:_______________

(3)立涧之东西望:___________

(4)逾山而去: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出使  (2)距离  (3)向西  (4)越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正确答案: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2分)

(1)仓鹰击于殿上

(2)徒以有先生也


正确答案:
(1)于:在。 
(2) 以:因为。 


l小石潭记相关中考题1 1完整版课件完整版课件2. 衢州市衢州市(09浙江省浙江省)l l17.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4分分) )l l(1)(1)从小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行百二十步l l(2)(2)伐竹取道竹取道l l(3)(3)佁然不动不动l l(4)(4)其岸势犬牙其岸势犬牙差互 l l(1)向西(2)砍伐(3)呆呆的样子(4)参差不齐2 2完整版课件完整版课件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l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l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l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l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lA3 3完整版课件完整版课件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l l(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l l(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l l(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l l(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 4完整版课件完整版课件20.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l孤独忧伤(凄凉)5 5完整版课件完整版课件(河北)l l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_。(1分)l柳宗元6 6完整版课件完整版课件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l l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 l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l l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l l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7 7完整版课件完整版课件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l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8 8完整版课件完整版课件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l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9 9完整版课件完整版课件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l l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010完整版课件完整版课件l记承天寺夜游相关考题1111完整版课件完整版课件(2010年上海市)l l9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l l北宋苏轼1212完整版课件完整版课件lO.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l l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l l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漫步。1313完整版课件完整版课件l山东泰安市1414完整版课件完整版课件(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l l【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l l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l l【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两人耳。闲人如吾两者耳。两人耳。1515完整版课件完整版课件7解释加点的词。(4分)l l陶后鲜有闻鲜:l l濯清涟而不妖濯:l l亭亭净植植:l l相与步于庭中步:l l(1)少(2)洗涤(3)竖立(4)走1616完整版课件完整版课件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l l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l l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也。 l l(1 1)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却不受一点沾染。l l(2 2)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色之中,“ “水水” ”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1717完整版课件完整版课件l9甲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心情。(4分)l托物言志l壮志未酬的苦闷1818完整版课件完整版课件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钻姆潭西小丘记》中,以牛马和熊黑形容的对象是()

A.钻姆潭

B.小丘

C.小丘之土

D.小丘之石


参考答案D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化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血象,当血小板下降到下列水平时应立即停药A.10×l09/1 S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化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血象,当血小板下降到下列水平时应立即停药

A.10×l09/1

B.30×l09/L

C.50×l09/L

D.80×l09/L

E.100×l009/L


正确答案:D
大多数的化学治疗药物都具有很强的骨髓毒性,会导致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由于红细胞寿命较长,受影响相对较小,因而对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表现更加显著。血小板低于80×l09/L需要停药。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0—13题。(共10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以其境过清( ) (2)不可名状( )


正确答案:
(1)凄清    (2)说出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研讨与练习
一、背诵全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
整体感受是什么
二、仔细品味下面一段文字,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种景致。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三、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单元介绍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伤怀、借景言情的名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1、从“赏析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角度,写出你对《小石潭记》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2、根据上述资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3、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答案:
解析:
1、从学生能够“赏析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角度来分析,教师可综合课文《小石潭记》的文章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学生学情等方面来开展这一教学活动。以下为《小石潭记》教学的相关认识: 首先,《小石潭记》是一篇具有音韵美的散文游记,其结构顺序层次分明,内容条理清楚;文中所描绘的景物特点突出,形象生动,情境传神,具有幽深冷寂、孤凄悲凉的意境美;通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情感被贬后无处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教师应从音韵、结构、内容教学到意境、情感教学,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赏析文章、知人论世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情感与文章思想内涵。
其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应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个性化朗读学会体会文章的音韵美,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在小组合作讨论中获得对文章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分析文章内涵、作者情感的同时,培养科学、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最后,八年级学段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浅易文言文的方法,形成了一定自主学习浅易文言文的知识基础与实践基础。但其仍处于知识积累以及身心发展的关键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其进行引导、鼓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运用朗读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对《小石潭记》中音韵美的感知;运用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思考意识与合作探究能力。教师还应注意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同时,体会作者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与学习态度;注重教学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通过教学评价引导、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写作背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疏通文意。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自主朗读,筛选文本,抓住关键字词,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写景的写作方法,感受文章的意境。
②“知人论世”,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感受作者的心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
确立依据:
(1)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立要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立,并完成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
(2)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数篇文言文,形成了一定的文言语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常用语法知识,但其对于文言知识的把握仍不够准确。同时这篇文章虽然较为短小、浅显,但是解读起来也还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仍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文本的能力。因此,设定如上知识与能力目标。
(3)《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其自身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因此,设定如上过程与方法目标。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通过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设计如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小石潭记》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片段设计 一、赏景
1.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找出文中原句,然后用一个词加以概括。
①水“清”:“如鸣佩环”,“水尤清冽”(“尤”是“特别”的意思)。
②石“奇”:“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形态各异。
③树“美”:“青树翠蔓。参差披拂”。
④鱼“灵”:“皆若空游无所依”,“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鱼在水中如同在空中游动,没有依傍,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像是在与游者相互玩乐。
2.读文探源.教师明确。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探求小石潭的源头。结合文中句子回答。
明确:溪岸“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三读课文.发散想象。
教师多媒体配乐,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发散想象小石潭的美景。
4.探究顺序.代表发言。
学生小组讨论文章的写作顺序,教师指名各小组代表总结本组意见并发言。
发言:“伐竹取道”发现小石潭,然后将远镜头逐渐地拉近到潭底,看到了潭底的全石,近岸旁如坻、如屿、如堪、如岩的卷石,又欣赏了覆盖、缠绕、摇动、连接、随风飘荡的青树翠蔓;走近,到潭中,对潭中的鱼儿进行了特写,然后又从潭水的西南方向去探寻源头。“移步换景”,按游览顺序来写景。
二、探情
1.品读情感。文中求据。
学生认真回顾课文。思考:初时听闻小石潭之音、置身于小石潭之景的作者是何心情文中哪处句子能体现出作者的这一心情
明确:“乐”,可从“心乐之”和“似与游者相乐”看出。
2.知人论世,深入思考。
思考:作者在观景的过程中,心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明确:由乐转凄。
小组讨论,思考: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心情由乐转凄的原因。
小组代表总结:从文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可看出,作者受不了这种透彻心骨的凄凉,不忍独自品味那种孤独和无奈,心情由乐转凄。
教师多媒体出示柳宗元生平经历,鼓励学生结合作者生平经历补充回答。
(多媒体课件出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满腹才华,想用自己的智慧为朝廷出力,积极参与政治改革。但不幸的是,改革失败,一纸调令将他发配到了偏远的永州,并让他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司马。此时柳宗元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但他不想把自己蜷缩在悲痛和无助中,他“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把自己流放到了永州的山水中,在永州的小石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一个无人问津却秀丽奇特的地方,这难道不是他自己的写照

明确: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环顾小潭,寂寥无人,思及改革失败,政治上郁不得志,心中凄怆、孤独,顿时感到连小石潭之景都变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了,因此由乐转凄。
3.齐读课文。体味凄情。
学生齐读全文,仔细品味文章音韵与意境之美,体会小石潭的美景,感受作者凄怆、哀怨的心境。
三、师生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并总结,引发学生深思。
总结:政治失意使柳宗元避开世俗,寄情山水,成就了永恒的经典。但反过来思考,并不是失意、孤独、凄怆的悲情成就了柳宗元,最终成就了他的,是他的真才实学。所以作为后辈,我们应当依傍才学行遍天下,在遇到困难时,失意但不失志,学会以积极、乐观、豁达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困难,昂首前行!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行,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奇树萃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滩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大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探究,练习】

一、背诵全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二、仔细品味下面一段文字,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种景致。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三、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单元介绍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游记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舒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 40 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 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从“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角度,写出你对《小石潭记》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


答案:
解析:
可从写作背景-文本内容-文本特色等角度展开作答,无固定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下提供部分资料,供各位考生复习备考时参考。

1.写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2. 文本内容: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3.文本特色:《小石潭记》赏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4.文本结构: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更多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PPT课件” 相关考题
考题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行,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奇树萃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滩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大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探究,练习】 一、背诵全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二、仔细品味下面一段文字,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种景致。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三、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单元介绍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游记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舒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 40 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 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教师教学设计,力求在短期内明确教学目标。

考题 指出下列句子哪个词活用了,是什么词活用为什么词,并加以解释。田忌信然之。正确答案:“然”活用了,是形容词活用为意动动词,是“认为„„正确”的意思。

考题 问答题指出下列句子哪个词活用了,是什么词活用为什么词,并加以解释。从左右,皆肘之。正确答案: “肘”活用了,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用肘碰”的意思。 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正确答案:水尤清洌

考题 翻译: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正确答案: 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水特别清凉。

考题 问答题翻译: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正确答案: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流水声,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 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翻译: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正确答案: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流水声,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

考题 指出下列句子哪个词活用了,是什么词活用为什么词,并加以解释。从左右,皆肘之。正确答案:“肘”活用了,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用肘碰”的意思。

考题 指出下列句子哪个词活用了,是什么词活用为什么词,并加以解释。田忌信然之。正确答案:“然”活用了,是形容词活用为意动动词,是“认为„„正确”的意思。

考题 问答题翻译: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正确答案: 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水特别清凉。 解析: 暂无解析
最新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