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专业》模拟试题(2021-07-31)

发布时间:2021-07-31


2021年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专业》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如图所示,,确定方框内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元件为()。 【单选题】

A.R=3Ω , C=1/8F

B.R=4Ω , C=1/4F

C.R=4Ω

D.C=1/8F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甶题可知电压与电流同相位,电路对外呈纯阻性,电路发生串联谐振。即无源二端网络等效为RC串联网络,其中,且,将ω=2及L=2代入解得:C=1/8F。

2、如图所示电路输出电压是5V ,接上2kΩ的电阻后输出电压降到4V ,则内阻是()。【单选题】

A.0.5kΩ

B.2kΩ

C.10kΩ

D.8kΩ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设内阻两端的电压为UR ,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得:回路中的电流大小为:I=4V/2kQ=2mA ,由欧姆定律可得内阻为:

3、+应为()。【单选题】

A.

B.

C.

D.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转換成十进制数为8 ,转换成十制数为6 ,相加为十进制数14,转換为8421BCD码为。

4、如图所示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应为下列哪项数值?()【单选题】

A.3V,1.2Ω

B.3V, 1Ω

C.4V ,14Ω

D.3.6V, 1.2Ω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将原电路等效变换为戴维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由图可得端口的开路电压和输入端电阻分别为:Us=3V ,Rs=1Ω。

5、短路瞬间,发电机的空载电势将( )。【单选题】

A.反比于励磁电流而增大

B.正比于阻尼绕组磁链不变

C.正比于励磁电流而突变

D.正比于励磁磁链不变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暂态分析过程是以磁链守恒为基础的,已知发电机的暂态电势为:,其正比于励磁磁链,由于励磁磁链不能发生突变,因此暂态电势也不能发生突变。

6、一台Y接法三相四极绕线式感应电动机,,额定负载时测得,已知电机参数,当负载转矩不变,电动机转子回路每相串入电阻R\'=0.1Ω (已折算到定子边),此时转速为( )。【单选题】

A.1301r/min

B.1350r/min

C.1479r/min

D.1500r/min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感应电机额定负载下的电磁功率为:,额定转差率:转子串电阻调速时,在负载转矩不变的情况下应满足的关系式为:,此时的转差率s=0.13,已知感应电机的同步转速为:,那么此时电机的转速为:n=1305r/min。

7、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的数值分别为()。【单选题】

A.7.39μF和71.14μF

B.71.14μF和7.39μF

C.9.39μF和75.14μF

D.75.14μF和9.39μF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由题知电压仅有一次谐波,无三次谐波,因此在三次谐波下发生并联谐振,相当于断路,即:,。由于电压和的一次谐波分量相等,因此、和在一次谐波下发生串联谐振,相当于短路,即:,,解得:。

8、电路如图所示,则电压为()。【单选题】

A.0.5V

B.0.4V

C.-0.5V

D.-0.4V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如图所示,甶KCL定律得。即解得:

9、下列哪种测量仪器最适合测量陡波冲击高压( )。【单选题】

A.静电电压表

B.高阻串微安表

C.阻容分压器

D.测量球隙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静电电压表和高阻串微安表用于测量高压直流电压。阻容电压器用于测量流液冲击电压。测星球隙可用于交流电压、正负极性的标准雷电全波冲击电压、长波尾冲击电压及直流电压等高等电压的测量。采用棒间隙来测量直流高压,它可减小放电分散性和测量误差。

10、将十进制数24转换为二进制数,结果为下列何值?( )【单选题】

A.10100

B.10010

C.11000

D.10010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时,采用除基取余法(即短除法):24÷2= 12..........余 012÷2=6........余 06÷2=3.........余 01÷2=0........余 1将这五个余数从下到上依次排列就得到二进制结果为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电气工程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答案:B
解析:


A.0.6
B.
C.1.0
D.2.4
答案:C
解析:

某交流500kV线路,海拔小于1000m,4XLGJ—400/50导线,I级污区,采用标准型绝缘子XP—160,L=360mm,h=155mm,ke=1.0。
列出该线路各工况(工频、操作、带电检修)下的空气间隙分别为()。
A.1.3、2.7、3.2+0.5; B.1.5、2.0、3.2+0.5;
C.1.4、2.7、3.2; D.1.3、2.5、3.2+0.5。

答案:A
解析:
解答过程:
根据DL/T5092—1999表9.0.6、表9.0.8,可知A正确。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