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公用设备师考试《给水排水》基础练习题(10)

发布时间:2020-10-22


成功是为努力者准备的,今天你努力了吗?今日小题库:2021年公用设备师考试《给水排水》基础练习题(10),一起来检验学习成果吧。

1.管网起端设水塔时,泵站到水塔的输水管直径按泵站分级工作线的(  )供水量计算。

A.最大一级

B.最小一级

C.泵站到水塔的输水量

D.以上都不对

【答案】A

【解析】在设有网前水塔的管网中,泵站到水塔的输水管的管径宜按照泵站最大一级供水量确定。

2.管网起始端设水塔时,管网设计供水量应按(  )用水量计算。

A.最高日

B.平均日

C.最高日最高时

D.最高日平均时

【答案】C

【解析】管网设计供水量是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计算,与管网内是否有水塔和水塔在管网中的位置无关。

3.管网内设有水塔时,二级泵站的供水量在任意时刻都(  )用户的用水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都不对

【答案】D

【解析】暂无。

4.管网中设有水塔时,二级泵站的设计流量(  )管网的设计流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小于

【答案】B

【解析】管网设计流量为高日高时设计用水量,而管网中有水塔时,二级泵站为分级供水,则二级泵站的设计流量为分级供水的最大一级流量,故二级泵站的设计流量小于管网的设计流量。

5.一级泵站通常(  )供水。

A.均匀

B.分级

C.按泵站到水塔的输水量

D.定时

【答案】A

【解析】暂无。

6.工业企业内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量,应根据车间性质确定,一般可采用(  ),其时变化系数为(  )

A.25~351/();2.5~3.0

B.30~501/();2.5~3.0

C.25~351/();1.5~2.5

D.30~501/();1.5~2.5

【答案】D

【解析】参见《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1.12条。

7.工业企业内工作人员的淋浴用水量,应根据车间卫生特征确定,一般可采用(  ),其延续时间为(  )

A.25~351/();1.5h

B.40~601/();2h

C.40~601/();1h

D.25~351/();1h

【答案】C

【解析】参见《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1.12条。

8.当按直接供水的建筑层数确定给水管网水压时,其用户接管处的最小服务水头,1层为(  )2层为(  )2层以上每增加1层增加(  )

A.8m;12m;4m

B.8m;12m;2m

C.10m;12m;2m

D.10m;12m;4m

【答案】D

【解析】参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3.0.9条。

9.当管网中无调节构筑物时,清水输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  )确定。

A.平均日平均时用水量

B.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C.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

D.最高日设计用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

【答案】C

【解析】当管网中无调节构筑物时,清水输水管道、管网及配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均应按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确定。

10.从水源至净水厂的原水输水管()的设计流量,应按(  )确定。

A.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

B.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加净水厂自用水量

C.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加净水厂自用水量及输水管()漏损水量i).

D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加净水厂自用水量及输水管()和管网漏损水量

【答案】C

【解析】参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7.1.2条,从水源至净水厂的原水输水管()的设计流量应按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确定,并计入输水管()漏损水量和净水厂自用水量。

以上就是今天51题库考试学习网分享的模拟试题,预祝大家作答全对。51题库考试学习网公用设备师频道每日努力更新中,请考生们持续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公用设备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要保证两个流动问题的力学相似,下列描述中的哪一条是错误的?( )

A.流动空间相应线段长度和夹角角度均成同一比例
B.相应点的速度方向相同,大小成比例
C.相同性质的作用力成同一比例
D.应同时满足几何、运动、动力相似
答案:A
解析:
流动空间相应线段长度成同一比例,夹角角度相等。

下列各分子中,中心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的是( )。

A.NH3(μ≠0)
B.SiC.l4(μ=0)
C.H2O(μ≠0)
D.B.eC.l2(μ=0)
答案:B
解析:
空间构型对称则分子无极性,故μ=0

惯性环节的微分方程为Tc(t)+c(t)=r(t),其中T为时间常数,则其传递函数G(s)为(  )。

A. 1/(Ts+1)
B. Ts+1
C. 1/(T+s)
D. T+s
答案:A
解析:
对方程两边应用微分定理,则

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可得,Tsc(s)+c(s)=r(s),则c(s)/r(s)=1/(Ts+1)。传递函数G(s)为输出的拉氏变换c(s)与输入的拉氏变换r(s)之比,则传递函数G(s)=c(s)/r(s)=1/(Ts+1)。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