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城乡规划师《规划相关知识》模拟试题(2021-04-04)

发布时间:2021-04-04


2021年城乡规划师《规划相关知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对邮政通信枢纽选址原则表述不正确的是( )。 【单选题】

A.局址应在火车站两侧,靠近火车站台

B.有方便接发火车邮件的邮运通道

C.有方便出入枢纽的汽车通道

D.周围环境符合邮政通信安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对邮政通信枢纽选址原则表述不正确的是局址应在火车站两侧,靠近火车站台。 

2、城市地理位置类型划分中大、中、小位置,是从( )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 【单选题】

A.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B.城市的大小

C.不同空间尺度

D.中心城市所在区域的大小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大、中、小位置是从不同空间尺度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大位置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小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而小位置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介于二者之间的是中位置。

3、经济区的基本结构不包括以下各项中的( )。 【单选题】

A.强大的经济中心

B.一定面积的地域范围

C.业已形成的空间形态与空间结构

D.畅达的流通渠道和便捷的交往条件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经济区与行政区是迥然相异的两个概念,各自性质不同。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区域,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历史、文化渊源为基础,以广泛的内外经济联系为纽带的开放型经济地域,具有中心相对稳定、边界模糊、对外开放、对内联系紧密的特征。行政区是国家实施政治控制和社会管理的特定地域单元,具有比较稳定的地理界限和刚性的法律约束。经济区各具特色,具有以下特点:地域上的客观性;经济上的协作性,成员之间共存共兴、俱损俱荣;组织上的系统性,以网络的形式存在于维持,彼此不断加强沟通与联系。经济区的基本结构类似,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内容:强大的经济中心;一定面积的地域范围;业已形成的经济网络;畅达的流通渠道和便捷的交往条件。

4、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环境监测的原理是( )。 【单选题】

A.地理信息和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参与者之间相互了解,共享信息和知识,形成共识和共同行动

B.卫星传感器的种类很多,分辨率高

C.水质的变化往往引起水的温度、密度、色度、透明度等物理性质的变化,进而导致水体反射波谱能量的变化

D.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移动通信及无线互联网设备集成,具有动态性,移动性等特点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随着城市的发展,愈来愈多的工业及生活污水排入城市周围的水体中,使这些水体的水质逐年恶化。由于水质的变化往往引起水的温度、密度、色度、透明度等物理性质的变化,进而导致水体反射波谱能量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些可以通过遥感手段监测到,这就是水环境污染遥感监测的物理基础。如,富氧化水体由于藻类等大量繁殖而引起的近红外反射波谱异常等,可以在近红外(扫描和摄影)图像上得到较好的显示;又如被油污染的水面往往具有冷异常特征,电厂等排放冷却水,水温往往较高,而合流排放的高浓度工业与生活废水的温度也往往不同于背景水温,这种污染水与背景水之间的温度差异可以通过热红外扫描手段监测到。

5、在遥感影像的获取中,光谱范围和分辨率、图像覆盖范围和几何分辨率、时相是遥感影像的主要技术指标。其中( )是指影像图上能区别开的最小波长范围。 【单选题】

A.光谱范围

B.光谱分辨率

C.图像覆盖范围

D.时相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遥感影像的获取中,光谱范围和分辨率、图像覆盖范围和几何分辨率、时相是遥感影像的主要技术指标。其中光谱分辨率是指影像图上能区别开的最小波长范围。 

6、下面关于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多选题】

A.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

B.经济增长一定代表经济的发展

C.经济发展,除了收入的提高外,还应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

D.经济发展只指收入的提高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经济发展总是伴随者经济的增长,没有增长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但是,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代表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除了收入的提高外,还应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两个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随农业比重的下降而工业比重上升,以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

7、城市次干路交叉口转角半径一般为( )m。 【单选题】

A.15~25

B.8~10

C.5~8

D.3~5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城市道路交叉口转角半径一般根据城市道路性质、横断面形式、车型、车速来确定。主干路转角半径15~25m,城市次干路交叉口转角半径一般为8~10m,支路转角半径5~8m,单位出入口转角半径3~5m。

8、规划人口为25万的城市应采用的防洪标准为( )年一遇。 【单选题】

A.10~20

B.20~50

C.50~100

D.100~20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25万人口的城市防洪标准为50~100年一遇,≤20万人口的城市为20~50年一遇,50~150万人口的城市为100~200年一遇,≥150万人口的城市为≥200年一遇。

9、线路建设规模应按不同设计年限的设计运量,分别合理确定。初期建设规模宜符合下列规定:初期建设线路正线的适宜长度为( )km。 【单选题】

A.10

B.15

C.20

D.25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阐述初期建设规模的规定。为适应轨道交通是中长运距客流为主的定位和特征,一般市区线路平均运距大约是全线运营线路长度的1/3~1/4,乘坐轨道交通的乘客一般不短于3~4站(约4~5km),因此乘坐轨道交通的经济性运距的起步距离应在4~5km。线路长、吸引力强,效益好。实际运营经验也证实了这一点。为此,初建线路长度必须有15km,否则平均运距过短,同时也不符合快速轨道交通为中长距离乘客服务的性质,吸引客流差。据统计,一般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在30km内线路,不同乘距的粗框比例大致是:5km内乘距占10%,5~10km乘距占40%,10~15km乘距占20%,15km以上占30%。由此可见,5~10km乘距比例最大,因此线路初建长度不宜短于15km比较适当。

10、社区生活质量的衡量,是以( )的拥有程度为主的。 【单选题】

A.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生活舒适性

B.闲暇时间、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福利

C.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福利、方便的出行交通

D.闲暇时间、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福利、公众参与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社区物质文明最基本表现是社区生活质量的提高,社区生活质量中有三个重要的构成方面:社区成员对闲暇时间、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福利的拥有程度。这种拥有程度愈高,生活质量也愈高,反之亦然。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城乡规划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城市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

A.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土地主要用途
B.对特定地区地段规划允许的建设高度
C.规划地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定
D.历史文化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地段的建设控制指标和规定,建设控制地区的建设控制指标
E.交通组织方案
答案:A,B,C,D
解析:
城市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①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土地主要用途;②对特定地区地段规划允许的建设高度;③规划地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定;④历史文化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地段的建设控制指标和规定;⑤建设控制地区的建设控制指标。

下列关于机动车净空要求的表述,正确的是()

A:小汽车的净高要求为1.6m,公共汽车为3.0m
B:公共汽车为2.0m,大货车(载货)为4.0m
C:小汽车的净宽要求为3.0m
D:公共汽车为1.6m
答案:A
解析:
小汽车的净高要求为1.6m,公共汽车为3.0m,大货车(载货)为4.0m;小汽车的净宽要求为2.0m,公共汽车为2.6m,大货车为3.0m;

图2-1-6所示为某市25万人口的城市主城区总体规划示意图。
该市的东、南有高速公路和铁路,南部设有客货兼营火车站一座,西边为一湖泊,东南方向离某特大城市约70 km,西北方向离某地级市约50 km。
该市确定以发展无污染工业和旅游度假服务为主导的综合性城市。规划以河流、绿带为轴,贯穿城市中部,分北城区、南城区、东组团三片。北城区为全市公共活动中心和居住区,南城区为工业、仓储区,东组团为新规划的居住区。沿湖风景优美,规划两座度假村。
请指出该总体规划布局的主要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在南北城区尚有空闲建设用地的情况下,不宜跨越高速公路和铁路发展东组团。
2.南北城区功能划分不尽合理,会产生上下班的交通问题。
3.规划布局没有充分考虑火车站的客运功能,主要居住用地要远离火车站。
4.南北城区之间联系的道路偏少。
5.度假村A不应该安排在行洪区内。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