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城乡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历年真题(2020-06-27)

发布时间:2020-06-27


2020年城乡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下列哪项不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单选题】

A.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

B.应当促进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

C.满足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交通建设需要

D.应当与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建城[2010]13号),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2、下列中国城市中,哪个城市在近代受帝国主义殖民影响最大?()【单选题】

A.大冶

B.玉门

C.大连

D.唐山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在开埠通商口岸的部分城市中,西方列强依据各国的城市规划体制和模式,对其所控制的地区和城市按照各自的意愿进行了规划设计,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上海、广州等租界地区以及被外国殖民者所独占的青岛、大连、哈尔滨等城市。

3、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单选题】

A.居住区规模越大,住宅用地比重越低

B.居住区规模变化时,住宅用地比重恒定不变

C.居住区规模越大,住宅用地比重越高

D.住宅用地比重与居住区规模没有相关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居住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标见下表:

4、下列哪项不属于居民出行调查的对象?()【单选题】

A.65岁以上的城市居民和郊区居民

B.18~65岁的城市居民和郊区居民

C.18~65岁的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

D.6岁以下的城市居民和郊区居民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居民出行OD调查的对象包括年满的城市居民、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5、关于工业用地布局的表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

A.受地价的影响,工业区适合安排在城市边缘

B.为方便企业生产协作,可设立工业园区

C.为减少工业的环境污染,可降低工业区建筑密度

D.为减少上下班交通,可以将工业与居住适当结合布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为减少和避免工业对城市的污染,应注意4个方面:减少有害气体对城市的污染、防止废水污染、防止工业废渣污染、防止噪声干扰。

6、下列哪项不是“新城市主义”理论的主要原则?() 【单选题】

A.邻里与人口构成上的多样性

B.对步行交通和机动车交通同等重视

C.三维视觉在城市景观序列塑造中的作用

D.适合本地的建筑与景观设计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新都市主义”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在美国出现的一系列关于城市设计的思潮,关注点有混合使用、坏境敏感度、建筑与街道类型内在的秩序、明确的边缘和中心、可步行性、简洁的图示导则代替传统的分区标准等。1993年发表的《新都市主义宪章》,倡导在下列原则下,重新建立公共政策和开发实践:(1)邻里在用途与人口构成上的多样性;(2)社区应该对步行和机动车交通同样重视;(3)城市必须由形态明确和普遍易达到的公共场所和社区设施所形成;(4)城市场所应当由反映地方历史、气候、生态和建筑传统的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所构成。

7、下列()表述是正确的? 【单选题】

A.居住区规划用地范围是指居住区用地红线范围

B.居住区容积率是指居住区建筑面积毛密度

C.住宅用地是指住宅建筑垂直投影面积

D.地面停车率是地面停车位数与总停车位数量的比值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居住区用地(R):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2)住宅用地(R01):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3)其他用地(E):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4)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万m2/hm2)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m2)与居住区用地(万m2)的比值表示。(5)地面停车率: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8、关于组团式城市总体布局的表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 【单选题】

A.各组团应根据功能基本完善、居住与工作基本平衡的原则予以组织

B.组团规模不宜太小,应配套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

C.各组团之间必须要有城市干路以上级别的道路相连

D.各组团之间应有明确的自然分隔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组团型城市多是由于较大河流或其他地形影响分隔成几个有一定规模的分区团块。组团式城市布局可根据用地条件灵活编制,比较好处理城市发展的近、远关系,容易接近自然,并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关键要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度”,既要合理分工,加强联系,又要在各个组团内形成一定的规模,使功能和性质相近的部门相对集中,分块布置。组团之间必须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9、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过程中,下列哪项与划定地块规模关系最小?()【单选题】

A.路网密度

B.用地性质

C.容积率

D.用地权属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在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用地细分,一般细分到地块,成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具体控制的基本单位。地块划分考虑用地现状、产权划分和土地使用调整意向、专业规划要求如城市“五线”(红线、绿线、紫线、蓝线、黄线)、开发模式、土地价值区位级差、自然或人为边界、行政管辖界限等因素,根据用地功能性质不同、用地产权或使用权边界的区别等。

10、下列哪项不是城镇化的表现?()【单选题】

A.城镇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

B.城市生活方式向周边乡村区域的扩散

C.村镇环境整治

D.农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城镇化包括“有形的城镇化”和“无形的城镇化”。“有形的城镇化”包括3个方面:(1)人口的集中。包括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大、城镇密度的加大和城镇规模的扩大。(2)空间形态的改变。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城市用地功能的分化,土地景观的变化(大量建筑物、构筑物的出现)。(3)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变;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由分散的家庭到集体的街道,从个体的、自给自营到各种经济文化组织和集团。“无形的城镇化”包括3个方面:(1)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2)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3)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生活态度、方式,而采取城市生活态度、方式的过程。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城乡规划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是( )。

A.规划行政
B.规划法规
C.规划运作
D.规划法规和规划行政
答案:B
解析:
法律法规体系是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在一个法治国家,所有的公共行为都必须经法律的授权并符合法律的要求,城市规划也不例外,因此,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其他两个子系统——规划行政体系和规划运作体系提供法定依据和基本程序,从这个角度讲,城市规划行政体系和城市规划运行体系都是对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的执行。

环保监视站的各种监测资料、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流量、道路路段的通行能力、路面质量等,都是和点、线、面的位置即空间数据相对应的()

A:非空间数据
B:地图数据
C:属性数据
D:图像数据
答案:C
解析:
环保监测站的各种监测资料,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流量,道路路段的通行能力、路面质量,地下管线的用途、管径、埋深,行政区的常住人口、人均收入,以及房屋的产权人、质量、层数等,都是和点、线、面的位置即空间数据相对应的属性数据。

下列关于行政行为的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必须有法律的依据
B.行政主体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追求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的集合(如收税)、维护和分配都应该是无偿的
C.行政行为一旦作出,对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和其他国家机关都具有约束力,任何个人或团体都必须服从
D.行政行为由行政主体作出时必须与行政相对人协商或征得对方同意
答案:D
解析: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的单方意志性的行为,无需与行政相对人协商或争得对方同意。

人类生态学研究最早由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在( )创立,他们认为城市与生物有机体一样,是一个由内在过程将各个组成部分结合的有机体,将生态学的竞争、淘汰、更替优势的原理引入城市研究,从人口与地域空间互动关系研究城市发展。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答案:D
解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