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工程师考试《技术方法》知识点(4)

发布时间:2020-10-15


各位小伙伴注意了,今天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大家分享2020年环境评价工程师考试《技术方法》知识点(4),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声环境现状评价的方法

知识点:

环境噪声评价包括噪声源现状评价和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其评价方法是对照相关标准评价达标或超标情况并分析其原因,同时评价受到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情况。

(1)噪声源现状评价

应当评价在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进行主要噪声源分析等。

(2)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评价范围内的环境噪声现状、主要噪声源分析及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3)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结果应当用表格和图示来表达清楚。说明主要噪声源位置、各边界测量点和环境敏感目标测量点位置,给出相关距离和地面高差。对于改扩建飞机场,需要绘制现状WECPNL的等声级线图,说明周围敏感目标受不同声级影响情况。

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⑴总体要求。①参加竣工验收监测采样和测试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证上岗;②监测仪器在检定有效期内;③监测数据经三级审核。

⑵水质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水样的采集、运输、保存、实验室分析和数据计算的全过程均按照《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四版)的要求进行。即做到:采样过程中应采集不少于10%的平行样;②实验室分析过程一般应加不少于10%的平行样;③对可以得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应在分析的同时做10%的质控样品分析,对无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但可进行加标回收测试的,应在分析的同时做10%加标回收样品分析。

⑶气体监测分析。①尽量避免被测排放物中共存污染因子对仪器分析的交叉干扰;②被测排放物的浓度应在仪器测试量程的有效范围内,即仪器量程的 30%~70%;③烟尘采样器在进入现场前应对采样器流量计、流速计等进行校核。烟气监测(分析)仪器在测试前按监测因子分别用标准气体和流量计对其进行校核(标定),在测试时应保证其采样流量。

⑷噪声监测分析。①监测时使用经计量部门检定、并在有效使用期内的声级计;②声级计在测试前后用标准发生源进行校准,测量前后仪器的灵敏度相差≯0.5 dB,若>0.5 dB则测试数据无效。

⑸固废监测分析。按国家有关规定、监测技术规范和有关质量控制手册中的要求进行。

以上就是今天51题库考试学习网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各位考生一定要利用接下来的时间好好备考,成功是为努力者准备的,希望每个努力的小伙伴都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如需了解更多环境评价师考试的相关内容,记得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5年)某公路扩建工程,现状公路和周围敏感目标见下图。噪声现状监测点布设合理的是( )。

A.①、③
B.①、②
C.②
D.①
答案:B
解析:
噪声现状监测点应布设在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因为是扩建工程,监测点应布设在可能既受到现有声源影响,又受到建设项目声源影响的敏感目标处,扩建后①点和②点都同时受到四车道和六车道噪声的影响。


污水处理厂环保验收(20分)


根据某地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已建的排水设施,新建一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8万m3/d,服务面积46.4 km2,污水收集管网41.3 km,中途泵站1 2座。处理污水的来源主要是城市生活污水,采用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建有进水泵房、曝气沉沙池、交替式生物池、污泥浓缩池、贮泥池等设施,还有配电间、机修车间、仓库等辅助设施。污水进入处理厂后,先经粗格栅除去垃圾杂物,再经细格栅进入曝气沉沙池,污水在曝气沉沙池的停留时间为3 min,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交替式生物处理池,曝气区停留时间为6.33 h,沉淀区停留时间为3.75 h。污水经处理各项指标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表4为污水处理厂进水口与出水口2天测定的结果。



污水处理厂厂界无组织排放废气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新建、扩建、改


建的二级标准。


【问题】


1.表4中pH平均值计算有误,请予以更正。


2.根据表4计算各污染物项目的去除率(除pH外),并根据出水量和进水、出水水质平均值计算各污染物的排放量,以此计算CODCr和氨氮排放总量。


3.对污水处理厂的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测应安排哪些项目?污水处理厂厂界总体呈东西长、南北宽的矩形,验收监测时风向为东南风,请问参照点应布设在矩形厂界的哪一角?


4.我国对固体废物管理提出的“三化”原则是什么?


5.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计算监测期间污水处理厂的生产负荷,并说明此负荷是否符合要求。


6.对于日处理能力在1 0万m3以下的污水处理设施,除采用活性污泥法外,还可以采用什么技术进行二级处理?请列举两种。



答案:
解析:

1.pH是氢离子浓度的负倒数,因此其平均值不能用简单的算数平均值来计算。表


4中进水、出水pH的平均值计算是错误的。


pH= -lg[H+]


若pH1=7.00(进水1),即


=10-7.00 mol/L


pH2=7.80(进水2),即


=10-7.80 m ol/L


混合后:


[H+]=1/2{[H+]1+[H+]2}=1/2*10-7.00*( 1+10-0.80)= 1/2*10-7.00*1.158= 0.5 79*10-7.00 mol/L


则进水混合后pH均值=-lg[H+]=-lg(0.579*10-7.00)= 0.24+7.00=7.24


同样,出水混合后pH均值应为7.22 。


2.


计算污染物排放总量按出水口排水量计算。


CODCr总量为3.90*365=1424 t/a


氨氮总量为1.40*365 =511 t/a


3.对污水处理厂的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测应安排氨、硫化氢和臭气的监测。必须根据监测时的气象情况,在上风向设定一个参照监测点,故应设在矩形厂界的东南角厂界外附近。


4.对固体废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5.污水处理厂的生产负荷按进水口处理量计算,如表8所示。



验收监测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能力75%以上时进行,该项目在验收监测时的工况和生产负荷是符合要求的。


6.还可以采用氧化沟法,SBR法等。




1.该题是考核对于pH基本概念的理解,要求了解pH不能进行算术平均。一般对pH来说,不强调要计算平均值,这一列只需标上范围就够了,实际应用中有范围就行。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污染因子必须知道其基本定义及其表达方式,像pH、水温、色度、放射性核素、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的单位由于不同于一般污染因子(mg/L),所以必须标出pH为无量纲、水温为℃或K、色度为度、放射性核素为Bq/L、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为个/L。


2.通过竣工验收监测的数据计算污染物去除效率,并计算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单位的换算。根据污染物总量和污染物浓度计算污染物去除率都是可以的,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污染物浓度计算去除率较为方便。项目竣工验收监测中,污染物处理设施处理效果的测试是一项重要内容,根据竣工验收监测的数据计算污染物去除效率,并计算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3.了解污水处理厂竣工验收监测中废气无组织排放所安排的项目和监测布点的注意事项。无组织排放的监控点位的设置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监控点一般应设于周界外10m范围内,但若现场条件不允许,可将监控点移至周界内侧。监控点应设于周界浓度最高点。若经估算预测,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区域超出10m范围之外,可将监控点移至该区域之内设置。为了确定浓度的最高点,实际监控点最多可设置4个。设点高度为1.5~15 m 。要在排放源的上风向设参照点,参照点只设1个,应以不受被测无组织排放源影响、可以代表监控点的背景浓度为原则;下风向设监控点,监控点和参照点距无组织排放源最近不应小于2m。


4.了解污水处理厂竣工验收监测中固体废物的处置原则。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以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为原则,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脱水常采用带式压滤机。应该掌握我国对固体废物实行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原则。


5.了解验收监测时的工况,是进行全面验收监测的第一步,达不到规定的生产负荷就不能进行监测.工况稳定,并要求生产负荷达到设计能力的75%以上,这是进行竣工验收监测的基本条件。建设项目竣工环保设施验收监测要求生产负荷率在75%以上,应该牢记。


6.要求考生对一般的污水二级处理的技术有所了解。日处理能力在1 0万m3以下的污水处理设施,既可选用氧化沟法、SBR法、水解好氧法、AB法和生物滤池法等技术,也可选用常规活性污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严格限制()
A在海岸采挖砂石
B露天开采海i宾在!、矿
C从岸上打井开来海底矿产资源
D在依法划定海滨风景名胜区从事破坏景观的海岸工程项目建设

答案:A
解析:
选项D 是不得从事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六条:严格限制在海岸采挖砂石。露天开采海滨砂矿和从岸上打井开采海底矿产资源,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污染海洋环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