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历年真题(2020-07-16)

发布时间:2020-07-16


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某装置尾气废气量为5000/h,氯化氢浓度为1000mg/,下列处理方法适宜的有()。【多选题】

A.三级逆流水洗

B.生物过滤

C.二级水洗+碱洗

D.活性炭吸附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处理方法适宜的有三级逆流水洗、二级水洗+碱洗。

2、关于纵向离散系数与横向离散系数说法正确的有()。【多选题】

A.断面完全混合均匀长度主要取决于

B.同一河段同一流态下,与呈反比

C.反映由于断面流速不均导致的分散混合能力

D.反映由于紊动扩散及垂向流速不均导致的分散混合能力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在天然河流中,常用横向混合系数()和纵向离散系数()来描述河流的混合特性。在考虑河流的纵向混合时,由于分子扩散、紊动扩散的作用远小于由断面流速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剪切离散,一般可将其忽略。由断面流速分布不均引起的混合过程采用纵向离散系数表征。而横向离散系数反映了由于分子扩散、紊动扩散的作用引起的剪切离散。

3、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生态现状调查方法的是()。【单选题】

A.遥感法

B.类比法

C.生态监测法

D.专家和公众咨询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生态现状调查常用方法包括,资料收集、现场勘查、专家和公众咨询、生态监测、遥感调查、海洋生态调查和水库渔业资源调查等,具体可参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19-2011)附录A;图件收集和编制要求可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19-2011)附录B。

4、将如图1所示的四台水泵近似为位于中心位置的等效点声源条件的有()。【多选题】

A.各水泵应有不同的高度

B.各水泵有大致相同的噪声强度

C.各水泵到预测点有相同的声传播条件

D.预测点到等效声源中心的距离大于等效声源最大几何尺寸的2倍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将实际声源近似为点声源时,由众多声源组成的广义噪声源,例如道路、铁路交通或工业区(它可能包括有一些设备或设施以及在场地内往来的车辆等),可通过分区用位于中心位置的等效点声源近似。将某一分区等效为点声源的条件是:①分区内声源有大致相同的强度和离地面的高度、到预测点有相同的传播条件;②等效点声源到预测点的距离(d)应大于声源最大尺寸,如距离较小,总声源必须进一步划分为更小的区。

5、下列烟气脱硫方法中,不产生废水的方法是()。【单选题】

A.氨法

B.海水法

C.烟气循环流化床工艺

D.石灰石/石灰一石膏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烟气脱硫的方法有:石灰石/石灰一石膏法、烟气循环流化床法、氨法、海水法。其中烟气循环流化床法,具有脱硫效率更高(99%)、不产生废水、不受烟气负荷限制、一次性投资低等优点。

6、某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路由地段野生动物种类、分布、栖息和迁徙的多年调查资料,分析评价公路建设与运行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该环评所采用的方法是()。【单选题】

A.类比法

B.综合指数法

C.生态机理分析法

D.系统分析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A项,类比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定性和半定量结合的方法,根据已有的开发建设活动(项目、工程)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或预测拟进行的开发建设活动(项目、工程)可能产生的影响。B项,指数法是利用同度量因素的相对值来表明因素变化状况的方法。C项,生态机理分析法是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受其影响的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依照生态学原理分析、预测工程生态影响的方法。D项,系统分析法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咨询方法。本题中该环评所采用的方法是生态机理分析法。

7、景观生态学中,被称为基质的斑块具有的特征是()。【单选题】

A.相对面积小、破碎化程度高、无动态控制功能

B.相对面积大、破碎化程度低、无动态控制功能

C.相对面积小、连通程度低、有动态控制功能

D.相对面积大、连通程度高、有动态控制功能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景观由斑块、基质和廊道组成,其中基质是景观的背景地块,是景观中一种可以控制环境质量的组分。因此,基质的判定是空间结构分析的重要内容。判定基质有三个标准,即相对面积大、连通程度高、有动态控制功能。

8、建设项目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中,费用效益分析应在财务现金流量表基础上增加()。【多选题】

A.销售收入

B.环境成本

C.流动资金

D.环境效益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费用效益分析除了考虑厂商自身对某一项目方案的直接支出和收入外,还要考虑该项目引起的间接的、未发生实际支付的效益和费用,如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

9、地下水评价Ⅰ类改扩建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布设的依据有()。【多选题】

A.项目总图布置

B.现有污染源分布

C.项目污染物种类和浓度

D.项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主要通过对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动态监测,了解和查明地下水水流与地下水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预测提供基础资料。对于Ⅰ类建设项目,应同时监测地下水水位、水质。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井点采用控制性布点与功能性布点相结合的布设原则。监测井点应主要布设在建设项目场地、周围环境敏感点、地下水污染源、主要现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以及对于确定边界有控制意义的点位。对于Ⅰ类和Ⅲ类改、扩建项目,当现有监测井不能满足监测位置和监测深度要求时,应布设新的地下水现状监测井。

10、某面积为10.0k的开发区,建设前森林覆盖率为45%,建设运行后森林覆盖面积为3.5k。若以植被覆盖率为质量指标,用单因子指数法计算出该区开发前后生态质量变化量为()。【单选题】

A.增加10%

B.增加6.5%

C.减少5.5%

D.减少1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单因子指数法选定合适的评价标准,采集拟评价项目区的现状资料。可进行生态因子现状评价:例如以同类型立地条件的森林植被覆盖率为标准,可评价项目建设区的植被覆盖现状情况;亦可进行生态因子的预测评价:如以评价区现状植被盖度为评价标准,可评价建设项目建成后植被盖度的变化率。题中已知,建设前森林覆盖率为45%,通过简要计算可知,建设运行后森林覆盖率为35%,以植被覆盖率为质量指标,用单因子指数法计算,得出该区开发后生态质量减少了10%。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9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开展环境风险识别应准备和收集的资料有()。)

A.建设项目周边环境资料
B.建设项目工程资料
C.国内外同行业、同类型事故统计分析资料
D.典型事故案例资料
答案:A,B,C,D
解析:

按照标准内容来分,我国的环境标准包括( )。
A.绿色产品标准 B.环境质量标准
C.污染物排放标准 D.环境基础标准

答案:B,C,D
解析: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国家环境标准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所以BCD项正确。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下列资料中,属于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预测所需的基础资料有 ( )。

A.声源和预测点间的地形
B.声源和预测点间的高差
C.室外声源周边建筑物门窗设置情况
D.室内声源所在建筑物门窗设置情况
答案:A,B,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8.1.3.2影响声波传播的各类参量,影响声波传播的各类参量应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取得,各类参量如下:a) 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b) 声源和预测点间的地形、高差(A、B正确)。c) 声源和预测点间障碍物(如建筑物、围墙等丨若声源位于室内,还包括门、窗等(D正确))的位置及长、宽、高等数据。d) 声源和预测点间树林、灌木等的分布情况,地面覆盖情况(如草地、水面、水泥地面、土质地面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环境噪声污染是指( )。

A.所产生的环境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B.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现象
C.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现象
D.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答案:D
解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