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模拟试题(2021-02-25)

发布时间:2021-02-25


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为保证堤坝式电站在建设和运行期间不造成下游河道断流,必须考虑下泄生态流量的时期有( )。【多选题】

A.电站初期蓄水期间

B.电站正常发电过程中

C.电站机组部分停机时

D.电站机组全部停机时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对于引水式电站,厂址间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河段,其水生生态、用水设施和景观影响较大;对于日调节水电站,下泄流量、下游河段河水流速和水位在日内变化较大,对下游河道的航运和用水设施影响明显;对于年调节电站,水库水温分层相对稳定,下泄河水温度相对较低,对下游水生生物和农灌作物影响较大。生态流量,一般按10%(当多年平均流量小于80/s)或5%(当多年平均流量大于80/s),流量不会很大。水电站机组发电时,额定流量很大,一般都是三位数,足以满足下游生态流量。所以部分机组停机也不用考虑下游生态流量,单机发电的流量足以满足下游的流量。

2、声环境敏感建筑物受到拟建项目固定噪声源影响时,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影响的方法有( )。【多选题】

A.选择低噪声设备

B.在噪声源与敏感建筑物间建声屏障

C.增加噪声源与敏感建筑物间的距离

D.调整敏感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在噪声源与敏感建筑物间建声屏障、增加噪声源与敏感建筑物间的距离属于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影响的方法。选择低噪声设备属于从声源上降低,调整敏感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属于从受体上降低。

3、油类储罐无组织排放的主要排放方式有( )。【多选题】

A.大呼吸

B.小呼吸

C.连续排放

D.空气吹脱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油类储罐的无组织排放主要来自于“大呼吸”排放和“小呼吸”排放:①“大呼吸”是指当液体储罐接收液体时,液面不断上升,罐内混合气体被压缩而使压力不断升高,当气体空间的压力大于压力阀的控制值时,压力阀打开,混合气体溢出罐外,从而产生蒸发损耗;②“小呼吸”是指液体储罐未进行收发油时,油品静止储存在罐中,油品蒸汽充满储罐气体空间,由于罐内气体空间温度的昼夜变化而引起的蒸发损耗。

4、生态现状调查中,进行陆生植被及植物调查前需收集的资料有( )。【多选题】

A.气候

B.植物区系资料

C.地形地貌

D.农业相关调查资料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调查前需针对进行调查的对象、区域,收集整理现有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调查资料、自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C)、土壤、气候(A)、植被(B)、农林业相关资料(D)等。

5、工程分析中应给出环境影响预测的污染源参数有( )。【多选题】

A.产污节点图

B.污染源坐标和源强

C.污染物年排放时间

D.污染物年排放总量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工程分析给出的产污节点、污染源坐标、源强、污染物排放方式和排放去向等技术参数是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影响预测计算的依据,为定量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为评价污染防治对策的可行性提出完善改进建议,从而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创造了条件。

6、某拟建项目设计排气筒高度为7.5m,二甲苯排放浓度为40mg/,排放速率为0.2kg/h。排放标准规定二甲苯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70mg/,15m排气筒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1.0kg/h。该排气筒二甲苯的( )。【单选题】

A.排放浓度超标,排放速率超标

B.排放浓度超标,排放速率达标

C.排放浓度达标,排放速率超标

D.排放浓度达标,排放速率达标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15 m。若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m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因此,7.5m高排气筒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Q=1.0×(7.5/15)2×50%=0.125(kg/h)。排气筒二甲苯排放速率为0.2kg/h>0.125 kg/h,故该排气筒二甲苯的排放速率超标,而排放浓度达标。

7、10个1小蒿草样方调查结果见表3,按表中调查数据计算出小蒿草的密度和频度分别是( )。 表3【单选题】

A.3.4株/和0.7

B.4株/和0.7

C.3.4株/和0.3

D.34株/和0.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样方调查中,密度=个体数目/样地面积=(7+6+0+2+0+5+8+0+4+2)÷10=3.4(株/);频度=包含该种样地数/样地总数=7÷10=0.7。

8、某拟建项目厂址位于平原地区。为调查厂址附近地下潜水水位和流向,按最经济原则布设的潜水监测井位数为( )。【单选题】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规定:一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7个点/层;二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5个点/层;三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3个点/层。

9、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均匀河段,无其他排放口,测得A、B两断面溶解氧浓度分别为5mg/L和6mg/L,按照一维稳态水质模拟分析,两断面间可能存在的断面平均浓度包括( )。【多选题】

A.4.9MG/L

B.5.1MG/L

C.5.5MG/L

D.6.1MG/L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根据氧垂曲线,临界氧亏点为氧垂曲线的最低点,若A断面在临界氧亏点左侧,则A断面至临界氧亏点之间的溶解氧浓度小于5mg/L;若A断面在临界氧亏点右侧,或在临界氧亏点处,则A、B两断面间的溶解氧浓度在5~6mg/L之间。由此可知,A、B两断面间的溶解氧浓度不可能超过6mg/L。

10、某锅炉烟气烟尘粒径较小,须执行特别排放限值标准,宜优先选用的除尘器类型是( )。【单选题】

A.旋风除尘器

B.水膜除尘器

C.静电除尘器

D.电袋除尘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电袋复合除尘器适用于对运行稳定性要求高和粉尘排放浓度要求严格的烟气净化。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国亚热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 雨林
B.针阔混交林
C. 常绿阔叶林
D. 落叶针叶林

答案:C
解析:
此题在书上找不到答案,为地学常识。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下列水功能区中,需执行2 类水域标准的有( ) 。

A.水产养殖区
B.鱼虾产卵场
C.国家自然保护区
D.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答案:B,D
解析:

第六题 调水工程  某城市为解决城市供水水源问题,拟建设调水工程,由市域内大清河跨流域调水到碧河的碧河水库,年均调水量为1.87×107m3,设计引水流量为0.75m3/s,碧河水库现有兴利库容为3×107m3,主要使用功能拟由“防洪,农业灌溉供水,水产养殖”调整为“防洪,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供水”。
  本工程由引水枢纽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引水枢纽位于大清河上游,由引水低坝、进水闸和冲沙闸组成,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9.12×107m3,坝前回水约3.2km,输水工程全长42.94km,由引水隧洞和管道组成,其中引水隧洞长19.51km,洞项埋深8~32m。引水隧洞进口接引水枢纽,出口与DN1300的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相连,输水管道管顶埋深为1.8~2.5m,管线总长为23.43km。
  按工程设计方案,坝前回水淹没耕地9hm2,不涉及居民搬迁,工程施工弃渣总量为17万m3。工程弃渣方案拟设置两个集中式弃渣场,消纳引水枢纽工程和引水隧洞工程的弃渣。1#弃渣场容量8.9万m3,位于引水枢纽坝址下游的河滩上;2#弃渣场容量120万m3,位于引水隧洞出口附近的一荒沟内,弃渣场均设计有挡渣设施。工程施工道路主要依靠乡村道路。
  某城市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10mm,土地沙化、荒漠化趋势严重,工程区分布有面积不等的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丘,引水工程沿线以沙生植被为主。大清河坝址处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拟建引水坝址下游5km为大清河灌区,该灌区是该城市粮食主产区,以大清河为主要灌溉水源。经水资源论证,调水工程不影响该灌区用水。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包括哪些区域? 给出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分析说明工程弃渣方案的环境合理性。 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列出工程实施中需要采取的三项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答案:
解析:
根据该项目的特点,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包括:   (1)调出区——大清河,包括坝后回水段,坝下减(脱)水段及工程引起水文情势变化的区域。   (2)调入区——碧河水库与坝下河段、灌区与城市供水区、灌溉退水与城市排水受纳水域。   (3)调水线路沿线——输水工程沿线,即引水隧道及管道沿线。   (4)各类施工临时场地及弃渣场。根据该工程的项目特点及题中相关信息,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1)隧道施工排(疏)水引起地下水径流或流场变化的问题。   (2)隧洞顶部农作物、植被及植物生长受影响问题。   (3)隧道弃渣处理与利用问题。   (4)隧道施工可能导致的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及其环境影响问题。   (5)隧洞洞口结构、形式与周边景观的协调问题。   (6)隧洞施工引起的噪声与扬尘污染影响以及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的污染问题。工程弃渣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分析如下:   (1)1#弃渣场设置在大坝下游不合理,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规定,即会影响行洪又不安全,而且大坝水流下泄时容易导致水土流失,造成水环境污染。   具体理由如下:①河滩上设置弃渣场会随水文情势变化而改变水质,破坏鱼类以及其他水生物的生境条件,导致生物多样性变化;②引起的水质变化,影响下游河段的农业生产用水,以及下游的取水口的水质;③由于坝下冲水会冲蚀弃渣场,引起河道的淤泥累积,影响河道的正常航运;④对库区景观生态的影响。   (2)2#弃渣场设置在隧洞附近的荒沟里比较合理。荒沟、山谷做弃渣场是比较常用的,通过设置拦渣坝并采取防洪排水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能够满足环保要求。   但要注意:①考虑增加库容满足工程弃渣总量要求;②弃渣完毕后尽快进行植被恢复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发生;③应位于居民集中居住区主导风向下风向,场界距居民集中区500m以外。   (3)由于2#弃渣场容量大,足以满足工程弃渣所需,因此,可放弃1#弃渣场。   因此,本工程弃渣方案不合理。根据该工程的项目特点以及题中所给相关信息,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包括:   (1)造成坝下减(脱)水,甚至河床裸露,导致坝下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的改变;如果不能确保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将影响下游河道及两岸植被的生态用水,造成下游区域沙化、荒漠化趋势进一步严重,流动沙丘数量和面积增加,甚至影响下游的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等。   (2)改变下游河流的水文情势,如果坝下减脱水段有鱼类的“三场”,则将受到破坏。   (3)库区冲淤下泄泥沙容易导致下游河道局部泥沙淤积而水位抬高。   (4)库区不冲淤而下泄清水时又容易导致河道两岸受到清水的冲蚀而造成塌方,进而导致河岸安全隐患。   (5)容易导致下游土地的盐碱化。根据该工程的项目特点以及题中所给信息,该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主要生态保护措施有:   (1)大清河筑坝应考虑设置过鱼设施和鱼类保护措施。   (2)大清河取水工程建设需设置确保下泄生态流量和监控的设施及坝下其他用水需要的设施。   (3)弃渣场及各类临时占地的土地整治与生态恢复措施。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