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每日一练(2020-11-13)

发布时间:2020-11-13


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每天为您准备了5道每日一练题目(附答案解析),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范围确定依据()。【多选题】

A.工程特点

B.水环境质量管理要求

C.评价等级

D.影响及恢复程度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范围确定依据工程特点;水环境质量管理要求;评价等级。

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关于土壤环境现状监测点布设原则,说法错误的包括()。【多选题】

A.涉及地面漫流途径影响的,应结合地形地貌,只在占地范围外的下游设置1个表层样监测点

B.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形特征、地面径流方向设置柱状样监测点

C.涉及大气沉降影响的改、扩建项目,可在主导风向上风向适当增加监测点位

D.建设项目现状监测点设置应兼顾土壤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布点原则7.4.2.1 土壤环境现状监测点布设应根据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评价工作等级、土地利用类型确定,采用均布性与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反映建设项目调查评价范围内的土壤环境现状,可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调整。 7.4.2.2 调查评价范围内的每种土壤类型应至少设置 1 个表层样监测点,应尽量设置在未受人为污染或相对未受污染的区域。 7.4.2.3 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形特征、地面径流方向设置表层样监测点。7.4.2.4 涉及入渗途径影响的,主要产污装置区应设置柱状样监测点,采样深度需至装置底部与土壤接触面以下,根据可能影响的深度适当调整。 7.4.2.5 涉及大气沉降影响的,应在占地范围外主导风向的上、下风向各设置 1 个表层样监测点,可在最大落地浓度点增设表层样监测点。 7.4.2.6 涉及地面漫流途径影响的,应结合地形地貌,在占地范围外的上、下游各设置 1 个表层样监测点。 7.4.2.7 线性工程应重点在站场位置(如输油站、泵站、阀室、加油站及维修场所等)设置监测点,涉及危险品、化学品或石油等输送管线的应根据评价范围内土壤环境敏感目标或厂区内的平面布局情况确定监测点布设位置。 7.4.2.8 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二级的改、扩建项目,应在现有工程厂界外可能产生影响的土壤环境敏感目标处设置监测点。 7.4.2.9 涉及大气沉降影响的改、扩建项目,可在主导风向下风向适当增加监测点位,以反映降尘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7.4.2.10 建设项目占地范围及其可能影响区域的土壤环境已存在污染风险的,应结合用地历史资料和现状调查情况,在可能受影响最重的区域布设监测点;取样深度根据其可能影响的情况确定。 7.4.2.11 建设项目现状监测点设置应兼顾土壤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

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下列()应提出环境影响不可行的结论。【多选题】

A.存在环境制约因素

B.环境影响不可接受或环境风险不可控

C.区域环境问题突出

D.环境保护措施经济技术不满足长期稳定达标及生态保护要求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环境影响不可接受或环境风险不可控;环境保护措施经济技术不满足长期稳定达标及生态保护要求应提出环境影响不可行的结论。

4、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累积影响是指当一种活动的影响与()活动的影响叠加时,造成环境影响的后果。【多选题】

A.过去

B.现在

C.将来可预见

D.将来不可预见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累积影响是指当一种活动的影响与过去、现在、将来可预见活动的影响叠加时,造成环境影响的后果。

5、根据《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废物中, 不符合入炉废物要求的是()。【单选题】

A.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

B.由生活垃圾产生单位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

C.生活垃圾堆放处理过程中筛分工序产生的筛出物

D.食品加工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I业固体废物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不符合入炉废物要求的是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某集中供热锅炉扩建项目,拟新增污染源G1,关停现有锅炉污染源G2,取代周边小锅炉污染源G3。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M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应包括()。

A:G1正常排放对M的小时浓度贡献值
B:G2正常排放对M的小时浓度贡献值
C:G3非正常排放对M的小时浓度贡献值
D:G1非正常排放对M的小时浓度贡献值
答案:A,C,D
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应包括: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削减污染源的正常排放,被取代污染源的正常排放。因此,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M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应包括:G1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对M的小时浓度贡献值,G2和G3正常排放对M的小时浓度贡献值。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下列属于大气环境中度敏感的区域是()。

A.周边5 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5万人
B.周边500 m范围内人口总数小于500人
C.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 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大于200人
D.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 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大于100人,小于200人
答案:D
解析:

计算一个植物种在群落中的重要值的参数有( )。
A. 相对密度
B.相对优势度
c. 相对频度
D. 相对高度

答案:A,B,C
解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