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导则与标准》考前精选题(29)

发布时间:2020-10-21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环境评价师考试,51题库考试学习网给大家带来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导则与标准》考前精选题(29),供大家练习,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不属于省级工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

A.拟定跟踪评价计划

B.规划各产品工艺参数合理性分析

C.不同规划方案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D.拟议规划方案与环境保护規划协调性分析

参考答案:B

2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说法正确的是( )

A.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指标必须是定量的

B.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目标均应是可以进行监測的

C.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指标是环境目标的具体化描述

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目标只是指规划设定的环境目标

参考答案:C

3

下列建设项目不适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是( )

A.核建设项目

B.铁矿矿山新建项目

C.电子芯片新建项目

D.钢铁厂高炉扩建项目

参考答案:A

4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属于环境风险事故。

A.试车期间的超标排放

B.突然停电造成有毒有害物质的泄露

C.大修前设备、管道吹扫造成的超标排放

D.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运行异常造成的超标排放

参考答案:B

5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程序中源项分析阶段的工作目标是( )

A.确定风险值

B.确定危害程度

C.确定重大风险源

D.确定最大可信事故

参考答案:D

6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不属于风险识别范围。

A.公用工程系统

B.环境风险水平

C.工程环保设施

D.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

参考答案:B

7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在进行风险计算和评价时,目前 暂不对风险事故损害后果进行评价的是( )

A.致畸、致癌等慢性损害后果

B.半致死浓度范围内的人口分布

C.水生生态损害阈浓度范围内的水生生态分布

D.工作场所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范围内的人口分布

参考答案:A

8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验收调查的时 段一般划分为( )

A.施工期、运行期和试运行期

B.施工期、运行近期和运行远期

C.工程前期、施工期和试运行期

D.工程前期、运行近期和运行远期

参考答案:C

9

某建成的高速公路项目,短期内交通量无法达到设计能力的75%,根据《建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牧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该公路项目可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运行工况要求是( )

A.必须等待交通量达到设计能力的75%或以上

B.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交通量必须达到设计能力的50%或以上

C.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穗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交通量必须 达到设计能力的25%或以上

D.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穗定、环境保护设拖运行正常的条件下进行,注明实际调查工况

参考答案:D

10

在某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发现工程部分污染防治措施未落实。根据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規范生态影响类》,该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结论是( )

A.建议不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B.建议暂不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C.提出整改方案后,建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D.限期整改后,建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参考答案:D

今天的试题分享到此结束,预祝大家顺利通过接下来的考试,如需查看更多环境评价师考试试题,记得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1年)某电厂煤堆场附近监测点处颗粒物的浓度为0.35 mg/m3(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限值为0.3mg/m3,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限值为0.15mg/m 3),其超标倍数为( )。

A.2.33
B.1.33
C.1.17
D.0.17
答案:D
解析:
电厂煤堆场附近部分颗粒物的粒径大于15um,所以不能采用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限值对标,只能采用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限值对标,超标倍数为:(0.35-0.3)/0.3=0.17。

一般工业废水预处理单元事故池的主要作用是接纳() 。
A.生产事故废水
B.风险事故泄漏的液态化学品
C.严重影响废水处理厂运行的事故废水
D.循环冷却水系统事故排水

答案:A,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属于工程分析的对象。

A.公众参与
B.污染物总量控制
C.交通运输
D.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答案: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工程分析的对象有:①工程基本数据;②污染影响因素分析;③生态影响因素分析;④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的储运;⑤交通运输;⑥公用工程;⑦非正常工况分析;⑧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⑨污染物排放统计汇总。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