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章节练习(2020-07-28)

发布时间:2020-07-28


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第五章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水环境标准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某建设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II类项目,评级范围涉及矿泉水地下水资源保护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 该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单选题】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某建设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II类项目,评级范围涉及矿泉水地下水资源保护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 该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

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采用类比分析法时,类比分析对象与拟预测对象之间应满足要求()。【多选题】

A.二者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相似

B.二者的工程类型、规模相似

C.二者水动力场条件相似

D.二者排放的基本水质因子相似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采用类比分析法时,类比分析对象与拟预测对象之间应满足要求二者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相似;二者的工程类型、规模相似;二者水动力场条件相似。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属于天然包 带防污性能分级为强的判定条件是()。【单选题】

A.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 K≤1x 10-7 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B.岩(土)层单层厚度0.5m≤Mb

C.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 K≤1x 10-6 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D.岩(土)层单层厚度Mb21.0m,1 x 10-6 cm/s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属于天然包 带防污性能分级为强的判定条件是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 K≤1x 10-6 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开展建设项目场地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应扩展至包气带的条件是()。【多选题】

A.天然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小于1x 10-7 cm/s

B.天然包气芾厚度大于100m

C.天然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小于1 x 10-6 cm/s

D.天然包气带厚度大于50m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开展建设项目场地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应扩展至包气带的条件是天然包气芾厚度大于100m;天然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小于1 x 10-6 cm/s。

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社区医疗、卫生院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类别是()。 【单选题】

A.Ⅰ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社区医疗、卫生院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类别是Ⅳ类。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采用侵蚀模数预测水土流失时,常用方法包括( )。
A. 已有资料调查法
B. 现场调查法
C. 水文手册查算法
D. 数学模型法
E. 物理模型法

答案:A,B,C,D,E
解析: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 )。
A.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
B.某直辖市城市总体发展規划
C.某集团关于十一五发展规划
D.某省国土资源局关于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A,B,D
解析:
A B D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适用范围。答案显然。

(2018年)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关于执行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一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时执行现有污染源一级标准
B.一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时执行新污染源一级标准
C.二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时执行现有污染源二级标准
D.二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时执行新污染源二级标准
答案:A,D
解析:
在新污染源标准里没有一级标准。一类区禁止新建和扩建,改建时执行现有污染源一级标准。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内容不包括( )。

A.污水池底的物质组成
B.已被污染的小型河流流量
C.生活污水排放口位置
D.天然劣质地下水分布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地下水污染调查中,不同类型污染源调查要点包括:①对工业或生活废(污)水污染源中的排放口,应测定其位置,了解和调查其排放量及渗漏量、排放方式(如连续或瞬时排放)、排放途径和去向、主要污染物及其浓度、废水的处理和综合利用状况等;②对排污渠和已被污染的小型河流、水库等,除按地表水监测的有关规定进行流量、水质等调查外,还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渠(河)段进行渗漏量和影响范围调查;③对污水池和污水库应调查其结构和功能,测定其蓄水面积与容积,了解池(库)底的物质组成或地层岩性以及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进水来源、出水去向和用途、进出水量和水质及其动态变化情况,池(库)内水位标高与其周围地下水的水位差,坝堤、坝基和池(库)底的防渗设施和渗漏情况,以及渗漏水对周边地下水质的污染影响。 【说明】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包括:①调查评价区内具有与建设项目产生或排放同种特征因子的地下水污染源;②对于一级、二级的改、扩建项目,应在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装置或设施附近开展包气带污染现状调查,对包气带进行分层取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自2016年1月7日起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已废止。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