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章节练习(2020-05-12)

发布时间:2020-05-12


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水环境标准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监测计划不包括()。【单选题】

A.监测点位经纬度

B.监测数据采集及处理

C.监测期间气象条件

D.分析方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监测计划不包括监测期间气象条件。

2、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某河流如需符台4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周平均最大温升和温降分别为()。【单选题】

A.≤1°C和≤3°C

B.≤1°C和≤2°C

C.≤2°C和≤1°C

D.≤2°C和≤3°C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某河流如需符台4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周平均最大温升和温降分别为≤1°C和≤2°C。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预测内容包括()。【多选题】

A.取水口水质预测因子的浓度及变化

B.各污染物最大影响范围

C.河流、湖泊及水库的水力条件

D.排放口处污染物浓度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预测内容包括取水口水质预测因子的浓度及变化;各污染物最大影响范围。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地表水环境影响结论不可接受的情况包括()。【多选题】

A.达标区的建设项目,同时满足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性评价

B.达标区的建设项目,同时满足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性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

C.不达标区的建设项目,在考虑区(流) 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削减替代源的基础上,同时满足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性评价

D.不达标区的建设项目,在考虑区(流) 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削减替代源的基础 上,同时满足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性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地表水环境影响结论不可接受的情况包括:(1)达标区的建设项目,同时满足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性评价;(2)不达标区的建设项目,在考虑区(流) 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削减替代源的基础上,同时满足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性评价。

5、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因子应()评价因子。【单选题】

A.大于

B.等于

C.不少于

D.少于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因子应不少于评价因子。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某有色建设项目编制环评报告表,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有两种污物,经计算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8%;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6%,则该评价等级应为()。

A.一级
B.三级
C.二级
D.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

下列资源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所称的“能源”的有()。

A:热力
B:天然气
C:生物质能
D:可用于发电的余热
答案:A,B,C,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


【素材】


某市拟建一个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中心,其主要的建设内容包括:安全填埋场、物化处理车间、稳定/固化处理车间、公用工程及生活办公设施等。该地区主导风向为5W,降雨充沛。拟选场址一:位于低山丘陵山坡及沟谷区,西南侧直线距离1.8 km处为某村庄,主要植被为人工种植的果园、水稻、蔬菜等。选址所在地区交通方便,仅需建进场公路1 km;垃圾运输沿途经过3个村庄,人口居住稀疏。选址区场地外东北侧为地势最高点,场地北部有一条东西走向沟谷,在沟谷西部有一个人工土石坝,沟谷汇水在此形成一个人工鱼塘。场地外南侧池塘为最低点,场地南部汇水沿南侧坡地汇入南部沟谷向南流出。选址区南侧5 km处有一个森林公园。选址区位于最近水厂取水点上游25 km处。距离选址区西边界0.2 km处有一高压高架输电线穿过。拟选场址二:位于某村庄北面山谷(距离该村1.5 km),地表植被主要为马尾松—芒萁群落和人工种植林,交通方便。需建进场公路0.8 km;垃圾运输沿途经过2个村庄,人口居住比较密集。选址区临近森林公园(约1 km),场地周围地势南高北低,北侧有一水塘(非饮用水)。选址区位于最近水厂取水点上游20 km处.距最近变电站1 km。


【问题】


1.通过两个场址的比较,哪个更适合建设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请说明理由。


2.该建设项目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3.该项目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水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因子包括哪些?


5.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及预测时段包括哪些?


6.上述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还缺少的主要的建设内容是( )。


A.锅炉房 B.宿舍 C.污水处理厂 D.填埋场



答案:
解析:

1.答:两个场址对比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与场址二相比,场址一优点有:破坏人工种植的果园、蔬菜,对生态破坏相对较小;离最近水厂取水点相对较远,对水环境影响相对较小;距离电力设施比较近,距离村庄和森林公园等敏感点比较远,对周围敏感点声环境和景观等影响小。缺点:其建进场公路要长0.2 km;村庄数目多,人口居住比较稀疏。综合上述两个场址的优缺点,选择场址一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更适合建设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


2.答: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危险废物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处置中心选址的合理性、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污染防治措施分析以及填埋场运行期间渗滤液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此外还包括公众参与。


3.答:进行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1)地理位置: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并附地理位置图。(2)地质环境:根据现有资料详细叙述该地区的特点,以及断裂、坍塌、地面沉陷等不良地质构造。若没有现成的地质资料,应根据评价要求做一定的现场调查。(3)地形地貌: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海拔高度、地形特征、相对高差的起伏状况,周围的地貌类型。(4)气象与气候。(5)地表水环境:地表水水系分布、水文特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主要取水口分布;地表水水质现状及污染来源等。(6)地下水环境。(7)大气环境:根据现有资料,简单说明项目周围地区大气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污染来源、大气环境容量等。(8)土壤与水土流失: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成土母质、土壤层厚度等。(9)生态调查:植被情况(如类型、主要组成、覆盖度和生长情况等),有无国家重点保护的或稀有的野生动植物。(10)声环境:确定声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监测布点与现有污染源调查工作。(11)社会经济:包括经济指标、人口、工业与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等。(12)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珍贵景观:主要是与项目邻近的森林公园情况,并调查选址区是否有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景观。


4.答:地表水环境影响主要评价因子包括:pH、COD、 BOD、SS、石油类、氨氮、总磷、挥发酚、总汞、总氰化物,还有其他重金属如Cu、Cd、Zn、As等;地下水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因子包括:pH、总汞、总氰化物、Cr6+、Cu、Zn、Cd、AS。


5.答: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包括:(1)水环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预测填埋场渗滤液、预处理车间产生的废水以及生活区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渗滤液的环境影响时,还应考虑非正常情况下如防渗层破裂对地下水的污染。(2)大气环境:施工扬尘、填埋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填埋场废气对填埋场周围环境和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3)噪声:施工机械、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水土流失:项目选址区位于低山丘陵区,建设期对植被的破坏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要采取防护措施。(5)生态环境和景观影响:建设填埋场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植被,占用土地会引起水土流失,弃土堆放等会对选址区及其周围生态环境和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预测时段包括: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封场后)三个时段。


6.答:答案为C。因为锅炉房属于公用工程,宿舍属于生活办公设施,填埋场已经交代属于主要建设内容之一,因此只能选C。






1.《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二、项目分析(4)不同工程方案(选址、规模、工艺等)的分析比选”。此题属于建设项目选址优化分析,参照《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填埋场场址选择的要求,分析要点包括:(1)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是否影响水源地、选址区植被;(2)地形条件:地势、地形是否有利,工程量,覆土来源;(3)地质水文条件:是否有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影响地表水的程度;(4)水电设施条件:与饮用水源地和供电设施的距离;(5)交通状况;(6)周围敏感点(包括居民区和风景区)情况:与敏感点的距离、选址区是否在居民区下风向、项目建设是否影响附近居民区的景观(填埋场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 m以外,并保证其在当地气象条件下对附近居民区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7)垃圾运输沿线对居民的影响。最后,根据项目的特点及主要的环境影响,综合优化选择场址。


2.一般情况下,评价重点在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结束后再确定。该项目为危险废物处置场,其主要的处置方式是固化后填埋,因此其评价重点为:(1)根据该市固体废物的产生数量、种类及特征,分析处理危险废物工艺的可行性,是否能达到废物利用、资源回收、清洁生产的要求;(2)工程运行后其对选址区范围内及其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3)根据拟选场址内的工程地址和水文情况,分析项目选址的合理性,以及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举一反三:危险废物处置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问题:(1)必须详细调查、了解和描述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危险废物的种类和特性,它关系到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的建设规模、处置工艺。因为危险废物的来源复杂、种类繁多、特性各异,而且各种废物在产生的数量上也有极大的差异,因此搞清废物的来源、种类、特性,对于评价处置场规模、处置场选址的优劣和处置工艺的可行性至关重要。(2)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中心的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贯彻“全过程管理”的原则,包括收集、临时贮存、中转、运输、处置以及工程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环境问题。(3)对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艺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分析,对填埋场的主要环境问题,如渗滤液的产生、收集和处理系统以及填埋气体导排、处理和利用系统进行重点评价,对渗滤液泄漏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进行预测评价。对于配有焚烧设施的处置中心,还要对焚烧工艺和主要设施进行充分的分析,首先审查焚烧系统的完整性,对烟气净化系统的配置和净化效果进行论述,将烟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作为评价重点。(4)危险废物处置工程的选址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它除了环境的基本条件外,还有公众的心理影响因素,因此必须对场址的比选进行充分的论证,做好公众参与的调查和分析工作。(5)必须要有风险分析和应急措施,它包括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事故风险,填埋场渗滤液的泄漏事故风险以及由于入场废物的不相容性产生的事故风险。


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判定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区与环境保护目标;(2)制定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方案”。举一反三:建设项目现状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①自然环境,包括项目地理位置、地质、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②项目周围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噪声、生态现状、主要污染源情况、环境容量等;③社会经济情况,包括人口、工农业、土地利用、交通等;④项目周围是否有需要重点保护的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珍贵景观等。


4.水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因子包括哪些?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


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


本案例项目评价因子的选择依据:①环境标准中包含的指标;②选址区地表水


(或地下水)水体主要的污染指标;③项目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种类;④具有代表


性,能表征废物特性的参数。


对于地表水来说,评价因子包括地表水环境中常见的污染因子,既包括表征有


机污染的指标,也包括氮、磷和重金属等无机污染指标。


5.《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5)确定评价重点;(6)设置评价专题”。一般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包括:水、大气、噪声、生态(包括水土流失)和景观等几个方面,同时还要考虑项目建设和运行的时期不同,其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同。具体的内容要根据项目的建设内容和特点确定。举一反三:对于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建设项目,必须评价封场后的环境影响。预测时段包括: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封场后)三个时段。


6.《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一、相关法律法规运用和政策、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分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运用的法律法规的适用性;(2)分析建设项目与相关环境保护政策及产业政策的符合性”。根据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中心污染物控制的要求,严禁将集、排水系统收集的渗滤液直接排放,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并只有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第一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要求后方可排放。注意:若有地方标准,此处应执行地方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