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章节练习(2021-04-19)

发布时间:2021-04-19


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第七章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土壤环境标准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下列关于土壤现状监测频次说法错误的包括()。【单选题】

A.一级评价,至少开展1次基本因子和特征因子的现状监测

B.二级评价,掌握近3年至少1次的监测数据,必须开展1次特征因子现状监测

C.二级评价,掌握近3年至少1次的监测数据,可不再进行特征因子现状监测

D.三级评价,掌握近3年至少1次的监测数据,可不再进行基本因子现状监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现状监测频次要求a)基本因子: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应至少开展 1 次现状监测;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三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 3 年至少 1 次的监测数据,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引用监测数据应满足 7.4.2 和 7.4.3 的相关要求,并说明数据有效性; b)特征因子:应至少开展 1 次现状监测。

2、现状监测取样方法:土壤表层样监测点的监测取样方法一般参照执行()。【单选题】

A.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B.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C.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D.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表层样监测点及土壤剖面的土壤监测取样方法一般参照 HJ/T 166 执行。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现状监测布点原则:土壤环境现状监测布点的原则为()。【单选题】

A.现有数据与现场监测相结合

B.均布性与代表性相结合

C.上、下风向对照原则

D.近多远少原则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土壤环境现状监测点布设应根据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评价工作等级、土地利用类型确定,采用均布性与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反映建设项目调查评价范围内的土壤环境现状,可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调整。

4、涉及地面漫流影响的建设项目,土壤环境保护常采用的过程防控措施有()。【多选题】

A.植物吸收

B.设置围堰

C.地面硬化

D.设置围墙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涉及地面漫流影响的,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形特点优化地面布局,必要时设置地面硬化、围堰或围墙,以防止土壤环境污染。

5、拟新建Ⅰ项目,所在地位于干燥度>2.5且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5m的地势平坦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此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为()。【单选题】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甲醇生产项目(20分)


某化工厂以煤为原料生产甲醇60万t/a 。该工程的主要过程为煤制备、气化、变换、脱硫脱碳、压缩、甲醇合成、精馏,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表2为备煤工序废气的排放情况。工程设置污水处理站,专门用于处理煤气化污水和低温甲醇洗废水,设计规模为25m3/h 。表3为污水处理站进、出水水质数据(缺部分数据,需要填写)。该工程还设置灰渣场,距厂址1 km,用于处置气化炉灰渣。设计灰渣场为200 m*85 m,最高标高276.6 m,最低标高212.2 m,经平整后容积可达40万m3。该项目的主要风险源为甲醇贮罐,甲醇成品罐区设有2个立式内浮项贮罐,容积为2*30 000=60 000m3,储存时间为21d,常压贮存。




根据本工程的甲醇和硫化氢无组织排放量计算出卫生防护距离分别为238 m和165 m,在厂址的周围1 000 m内有3个村庄,具体位置见表4。



【问题】


1.根据表2的数据计算除尘效率。


2.根据表3提供的数据,补充填写表中污水处理站进水、出水空缺的数据。


3.对灰渣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着重考虑哪几方面的问题?


4.面对甲醇贮罐这一主要风险源,应考虑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5.请给出该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对周围的村庄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
解析:

1.根据表2的数据计算除尘效率。如表5所示。



2.根据表3提供的数据,补充填写表中污水处理站进水、出水空缺的数据。如


表6所示。



3.(1)运输过程扬尘和噪声的影响。(2)灰渣场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3)灰渣场对地表水的环境影响。(4)灰渣场对生态的环境影响。


4.(1)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92),应在甲醇贮罐区设置围堰。(2)罐区外围设置防火堤。(3)设置事故池与事故水收集管线。(4)甲醇贮罐设置高、低液位报警装置。(5)贮罐区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5.根据《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 SH 3093—1999)的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 m以内,级差为50m;超过100 m但小于1 000 m时,级差为100 m;超过1 000 m时,级差为200 m。该工程由甲醇和硫化氢无组织排放量计算出卫生防护距离分别为238 m和165 m,则卫生防护距离就应该分别是300 m和200 m,综合两者取大者,则该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应为300 m。环境敏感点甲村和乙村均在卫生防护距离之内,应予以搬迁。





1.该题是要求环评人员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确定粉尘的去除效率,参考答案是根据处理前后的浓度计算的,也可以根据处理前后的排放量进行计算。应用解答此题的方法,可以在工程分析中做好污染控制措施(包括废水和废气)的可行性分析。


2.该题是要求环评人员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确定污染物经处理前后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某污染物污水处理站进水浓度=某污染物排放量/总水量计算时应注意有关单位的换算。


3.该题是要求环评人员了解灰渣场环境影响评价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涉及灰渣场防渗处理、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运输过程中扬尘和噪声的影响、对生态的环境影响等。固体废物的处理包括回收再利用、填埋,对属于危险废物的固体废物不得就地填埋,得交具有资质的专业危险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且要签订处理协议。对于一般固体废物填埋设置的渣场的选址和设计施工,必须严格按照环保要求来进行,环评人员应该从以上所说的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4.该题类同石油化工项目中的环境风险分析,需要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进行,该题着重要求环评人员针对具体的风险源,考虑风险防范措施,制订应急预案。在环境风险评价篇章中,要根据工程分析确定风险源,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并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做出应急预案。环评人员提出的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要返回给建设单位,制订的应急预案必须和当地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联动。


5.该题考查环评人员对卫生防护距离的分析,须考虑在项目建设地卫生防护距离之内的居民居住地需要搬迁,费用也得由建设单位支付。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依据的行业标准为《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SH 3093—1999)。卫生防护距离在100 m以内,级差为50 m;超过100 m但小于1 000 m时,级差为100 m;超过1 000 m时,级差为200 m。L值在两级之间时,取偏严一级。现行国家标准中尚有效的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首先应执行该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在环评中可参考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对于没有相关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直接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即可。在进行类似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卫生防护距离。这将牵涉卫生防护距离之内的居民搬迁问题。对于划定的卫生防护距离,要详细调查卫生防护距离内的人居情况及保护目标情况,提出并落实搬迁或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并提出限制发展的明确要求。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取消或注销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评价资质的情形有 ( )。
A.法人资格终止的
B.涂改资质证书的
C.资质证书有效期满未申请延续的
D.超越评价资质等级、评价范围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服务的

答案:A,B,C,D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对环评机构的处罚规定。AC两项属于注销情形,BD 两项属于取消情形。

(2015年)某河流断面锌、总磷、氨氮的标准指数分别为0.7、0.8、0.9,DO为1.2,问应该削减的因子是( )。

A.锌
B.氨氮
C.总磷
D.DO
答案:D
解析:
锌、总磷、氨氮、DO中,只有DO为1.2,超标,应该削减的因子为DO(注意,削减DO因子不一定是削减DO的量,而是通过削减总磷和氨氮污染物的量来削减DO的标准指数)。

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下列活动中属于固体废物处置的有 ( )。
A.焚烧
B.临时置于特定设施或场所
C.最终置于符合环保要求的填埋场所
D.采用改变固废化学特性的方法,以达到消除其危害成份的活动

答案:A,C,D
解析:
A C D
【点评分析】:本题实际考察《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考生切记临时置 于特定设施或场所属于储存,故执行不同的标准。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