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章节练习(2020-07-04)

发布时间:2020-07-04


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第十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下列关于目前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中所用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有()。【多选题】

A.目前还没有针对所有规划环评的通用方法

B.在规划中环评一般倾向于选择那些适用于大尺度研究的方法

C.目前规划环评的方法主要来自于规划的方法和项目环评的方法

D.很多适用于项目环评的方法可以直接用于规划环评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由于规划的种类繁多,涉及的行业千差万别,因此,目前还没有针对所有规划环评的通用方法,很多适用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可以直接用于规划环评(如核查表法、影响识别矩阵法等),但可能在详尽程度和特征水平上有所不同。由于规划的影响范围和不确定性较大,对规划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时可以更多地采取定性和半定量的方法。这就要求选择那些适用于大尺度研究的方法,如:环境数学模型,情景分析法,加权比较法,层次分析法,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叠图法+GIS等。目前,规划环评的方法主要来自于规划的方法和项目评价的方法。

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关于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与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社会环境影响评价不包括人群健康的影响评价

B.社会环境影响评价不包括基础设施的影响评价

C.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应说明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变化

D.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只需分析负面的社会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具体包括:①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包括征地拆迁、移民安置、人文景观、人群健康、文物古迹、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通信)等方面的影响评价;②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是指在收集反映社会环境影响的基础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定量预测或定性描述评价因子的变化;③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的基本要求是要分析正面和负面的社会环境影响,并对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3、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对拟议规划的概述不应包括()。【单选题】

A.规划的社会经济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

B.规划与上、下层次规划的关系和一致性分析

C.规划目标与其他规划目标、环保规划目标的关系和协调性分析

D.规划期限、范围及实施保障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对拟议规划的概述与分析包括的内容有:①规划的社会经济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和/或可持续发展目标);②规划与上、下层次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关系和一致性分析;③规划目标与其他规划目标、环保规划目标的关系和协调性分析;④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要求的可行的各规划(替代)方案概要。 最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中,规划分析包括:①规划概述,简要介绍规划编制的背景和定位,梳理并详细说明规划的空间范围和空间布局,规划的近期和中、远期目标、发展规模、结构(如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资源利用结构等)、建设时序、配套设施安排等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规划内容,介绍规划的环保设施建设以及生态保护等内容。分析给出规划实施所依托的资源与环境条件。②规划协调性分析,分析规划在所属规划体系(如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流域规划体系、城乡规划体系等)中的位置,给出规划的层级(如国家级、省级、市级或县级),规划的功能属性(如综合性规划、专项规划、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规划的时间属性(如首轮规划、调整规划;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③规划不确定性分析,主要包括规划基础条件的不确定性分析、规划具体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及规划不确定性的应对分析三个方面。【说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由环境保护部2014年6月4日批准,并自2014年9月1日起实施。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 130—2003)废止。

4、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下列内容中,属于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内容有()。【多选题】

A.规划开发强度分析

B.规划方案的协调性分析

C.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

D.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8.2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内容包括规划开发强度分析(A正确)、影响预测与评价、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C正确)、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D正确)。

5、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下列内容中,属于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内容的有( )。【多选题】

A.重点判定区域资源与环境对规划实施的支撑能力

B.重点评价污染物综合利用途径与方式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C.重点判定规划实施是否导致生态系统主导功能发生显著不良变化或丧失

D.重点评价产业发展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或单位产品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是指评估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等)与环境承载力的现状利用水平,在充分考虑累积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动态分析不同规划时段可供规划实施利用的资源量、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指标,重点判定区域资源与环境对规划实施的支撑能力,重点判定规划实施是否导致生态系统主导功能发生显著不良变化或丧失。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行动计划的指标不包括( )。
A.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
B.到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
C.到2017年,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 μg/m3左右
D.到2020年,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50 μg/m3左右

答案:D
解析: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2014年考试大纲新增内容。计划的具体指标是以2017年为基准的,D提到的2020年为干扰项。另外,注意A、B、C选项中各个选项的层次:强调的区域和执行指标内涵是不同的。再次,《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规定细颗粒物二级浓度限值为75 μg/m3(24h平均),北京2017年的指标为60 μg/m3左右。

(2019年)某企业北侧、东侧无噪声敏感建筑物,南侧厂界15m处有一村庄,企业厂界处建有2.5m高围墙,西侧厂界处设有6m高声屏障,该侧厂界外15m处有一居民住宅。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厂界噪声测点布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侧厂界测点选在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距任一反射面距离不<1m的位置
B.东侧厂界测点选在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距任一反射面距离不<1m的位置
C.南侧厂界测点选在厂界外1m、高于围墙0.5m以上的位置
D.西侧厂界测点选在厂界外1m、高度在0.5m以上的位置,同时该在住宅外lm处另设测点
答案:C
解析:
ab没有距任一反射面的距离要求;d应选在厂界外1m、高度在1.2m以上的位置,同时该在住宅外lm处另设测点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有( )。

A.规划分析
B.替代方案分析
C.拟定监测计划
D.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答案:A,B,C
解析: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①规划分析;②环境现状与分析;③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④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⑤针对各规划方案(包括替代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⑥开展公众参与;⑦拟定监测、跟踪评价计划;⑧编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篇章或说明)。 根据最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九个方面:①规划分析;②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③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④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⑤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⑥环境影响减缓措施;⑦环境影响跟踪评价;⑧公众参与;⑨编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篇章或说明)。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关于土壤环境质量分类与标准分级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果园土壤适用二级标准
B.一般农田土壤适用二级标准
C.矿产附近的蔬菜地士壤适用三级标准
D.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适用三级标准
答案:A,B,D
解析: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选项ABD正确, C适用于二级标准。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