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2021-01-25)

发布时间:2021-01-25


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户外声传播过程中,与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无关的因素是()。【单选题】

A.大气温度、湿度

B.声传播距离

C.声波频率

D.声源源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D选项声源源强是声源本身固有属性,与衰减方式无关。

2、某建设项目同一单元内有两个仅排放同一种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的防护距离设置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分别对两个无组织排放源进行计算,分别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B.分别对两个无组织排放源进行计算,按最大值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将两个无组织排放源合并为一个面源进行计算,再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分别对两个无组织排放源进行计算,按各自计算值之和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3、某地下水水样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检测浓度为0.001mg/L,苯并芘浓度0.002μg/L,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标准值见下表),判定该地下水质量类别为()。【单选题】

A.Ⅰ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6.2地下水质量单指标评价,按指标值所在的限值范围确定地下水质量类别,指标限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示例:挥发性酚类Ⅰ、Ⅱ类限值均为0.001mg/L,若质量分析结果为0.001mg/L时,应定为Ⅰ类,不定为Ⅱ类。因此结合题干,可知按照苯并芘浓度值对应的水体类别判定,为Ⅰ类。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划分声环境影响评价类别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按评价对象划分,可分为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

B.按声源种类划分,可分为稳态声源和非稳态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

C.按声源种类划分,可分为机械噪声源、气流噪声源和电磁噪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

D.按评价对象划分,可分为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评价类别4.2.1 按评价对象划分,可分为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4.2.2 按声源种类划分,可分为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固定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指工业(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和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水运等)固定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指在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上行驶的车辆以及从事航空和水运等运输工具,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4.2.3 停车场、调车场、施工期施工设备、运行期物料运输、装卸设备等,按照 3.2、3.3 的定义,可分别划分为固定声源或流动声源。 4.2.4 建设项目既拥有固定声源,又拥有流动声源时,应分别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同一敏感点既受到固定声源影响,又受到流动声源影响时,应进行叠加环境影响评价。

5、某建设项目用地长 800m、宽 500m,经计算该项目污染物排放占标率为 87%,对应的为 2.0km,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为( )。【单选题】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不适用于()。【单选题】

A.粉煤灰临时堆场的建设

B.电镀污泥暂存场的建设

C.铅锌尾矿库的监督管理

D.建筑垃圾场的监督管理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B选项电镀污泥为危险废物。

7、根据《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是()。【单选题】

A.焚烧处置的农业废物

B.填埋处置的生活垃圾

C.倾倒、堆置的疏浚污泥

D.回填采空区的符合要求的采矿废石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ABC均为固废处置方式,处置前后均作为固废管理。

8、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验证内容不包括( )。【单选题】

A.拟采取措施的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

B.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

C.生态保护和恢复效果的可达性

D.拟采取措施的清洁生产水平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明确提出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和服务期满后(可根据项目情况选择)拟采取的具体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风险防范等环境保护措施:分析论证拟采取搰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环境质量改菩和排污许可要求的可行性、生态保护和恢复效果的可达性。

9、某园区的主导产业为冶金化工,辅助产业为新材料,配套仓储物流,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评价范围内涉及的下列区域中,需要开展生态风险评价的是()。【单选题】

A.重点开发区域

B.重点生态功能区

C.基本农田保护区

D.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对于规划实施可能产生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应进行危险源、事故概率、规划区域与环境敏感区及环境保护目标相对位罝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对于规划范围涉及生态脆弱区域或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应开展生态风险评价。

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有()。【多选题】

A.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通常与调查评价范围一致

B.预测层应以潜水含水层或污染物直接进入的含水层为主

C.当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厚度超过100m时,预测范围应扩展至包气带

D.当建设项目场地天然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时,预测范围应扩展至包气带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9.2预测范围9.2.1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一般与调查评价范围一致。9.2.2预测层位应以潜水含水层成污染物直接进入的含水层为主,兼顾与其水力联系密切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9.2.3当建设项目场地天然包气带垂句渗透系数小于1*10*m/s或厚度超过100m吋,预测范围应扩展至包气带。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新建锅炉房周围150m处有47m高的建筑物’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 准》的规定,以下该锅炉房烟囟设计高度中,符合要求的有()
A. 40m 8. 45m C. 47m D. 60m

答案:D
解析:
【参考答案】:D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锅炉房烟囱高度的有关规定。答案显然。此知识点 非常重要.在案例分析考试有可能出现,考生务必正确理解记忆之。如下:
锅炉房装机总袢量大于28 MW (40t/h)时,其烟囱高度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 报告书(表)要求确定,但不得低f 45 m.新建锅炉房烟囱周囤半径200m距离 内有建筑物时,其烟肉应髙出最卨建筑物3 m以上。

燃气、燃轻柴油、煤油锅炉烟囱高度应按批5?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 定,但不得低于8m。
各种锅炉烟囱高度如果达不到以上任何一项规定时,其烟尘、SO2、N01MiSf 允许排放浓度,应按相应区域和时段排放标准值的50%执行。

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关于地下水评价,说法正确的有( )。

A.评价结果应说明水质达标情况
B.地下水质量评价分类指标划分为5类
C.单项组分评价,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从劣不从优
D.使用两次以上的水质分析资料进行评价时,可分别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
答案:A,B,D
解析:
采用单项组分评价地下水质量时应遵循的原则有:①按本标准所列分类指标划分为五类,代号与类别代号相同;②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③使用两次以上的水质分析资料进行评价时,可分别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也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全年平均值和多年平均值或分别使用多年的枯水期、丰水期平均值进行评价。如挥发性酚类Ⅰ、Ⅱ类标准值均为0.001mg/L,若水质分析结果为0.001mg/L时,应定为Ⅰ类,不定为Ⅱ类。单项组分评价方法与地表水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相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下列关于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B.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下达
C.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
D.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
答案:A,C,D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时,进行了噪声衰减监测和声环境敏感区监测,未进行车流量监测。由监测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给出噪声衰减规律和()。

A:设计工况环境保护目标达标状况
B:噪声影响状况
C:防护措施降噪效果
D:设计工况声环境达标距离
答案:B
解析:
未进行车流量监测,就无法知道设计工况,故排除A、D两项;未进行声屏障噪声监测,就无法知道防护措施的降噪效果,故排除C项。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