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2020-11-19)

发布时间:2020-11-19


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保障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的土壤环境质量级别分别是()。【单选题】

A.二级、一级

B.二级、二级

C.三级、二级

D.三级、一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三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2、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下列关于环境风险评价重点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应将事故引起厂界外人群的伤害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重点

B.应将事故引起厂界内人群的伤害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重点

C.应将事故引起环境质量恶化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重点

D.应将事故引起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重点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环境风险评价是把预测和评价事故对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56生态系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少、消除对人群和环境影响措施作为工作重点。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和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当无组织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根据排放量最大的污染物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B.当有多个排放同类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源时,应根据排放量最大的源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属于同一生产车间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无需考虑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达标的情况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分别计算,并按计算结果的最大值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达标后的源强。

4、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验收调查的重点不包括()。【单选题】

A.环境敏感目标变更情况

B.主要污染因子达标情况

C.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

D.主体工程的施工质量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验收调查应重点调查以下内容:①核查实际工程内容及方案设计变更情况;②环境敏感目标基本情况及变更情况;③实际工程内容及方案设计变更造成的环境影响变化情况;④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他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执行情况;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⑥环境质量和主要污染因子达标情况;⑦环境保护设计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效果、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落实情况、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及有效性;⑧工程施工期和试运行期实际存在的及公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⑨验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污染因子达标情况的预测结果;⑩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情况。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二级评价预测必须调查的常规地面气象预测项目是()。【单选题】

A.降水量

B.干球温度

C.露点温度

D.相对湿度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常规调查项目包括:时间(年、月、日、时)、风向(以角度或按16个方位表示)、风速、干球温度、低云量、总云量。根据不同评价等级预测精度要求及预测因子特征,可选择调查的观测资料的内容:湿球温度、露点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降水类型、海平面气压、观测站地面气压、云底高度、水平能见度等。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下列建设项目中,属于Ⅰ类建设项目的是()。【单选题】

A.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B.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变化的建设项目

C.可能引起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建设项目

D.可能引起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Ⅰ类建设项目是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7、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对于排放时间小于1小时的间断性排放源,下列关于采样时间和频次的说法,正确的有()。【多选题】

A.连续采样1小时

B.在排放时段连续采样

C.在排放时段内随机采集2~4个样品

D.在排放时段内等时间间隔采集2~4个样品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若某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断性排放,排放时间小于1h,应在排放时段内实行连续采样,或在排放时段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2~4个样品,并计平均值。

8、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文教区执行的突发噪声限值是()。【单选题】

A.夜间55DB(A)

B.夜间60DB(A)

C.昼间65DB(A)

D.昼间70DB(A)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文教区属于1类声环境功能区,其环境噪声限值为昼间55dB(A)、夜间45dB(A)。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突发噪声,其最大声级超过环境噪声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因此,文教区夜间突发噪声限值为60dB(A)。

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有色金属冶炼项目方案比选的重点是()。【单选题】

A.项目选址

B.施工方案

C.环境监理方案

D.勘察设计方案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方案比选应符合的要求包括:重点进行选址或选线、工艺、规模、环境影响、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制约因素等方面比选。因此,对于有色金属冶炼项目方案比选的重点应为项目选址。

10、《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未规定排放限值的污染物是()。【单选题】

A.CO

B.

C.NOx

D.烟气黑度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适用区域划分及年限划分、分时段的锅炉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限值、锅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燃煤锅炉烟尘初始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限值以及有关烟囱高度和监测的规定等。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预测采用数值法或解析法预测时,应先进行( )。
A. 参数识别
B. 模型验证
c. 适用条件判断
D. 地质条件判断

答案:A,B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关于设置、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有关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限制在江河、湖泊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
B.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
C.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应当经过所在地水行政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的同意
D.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应当经过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的同意
答案:B
解析:
ACD三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应当经过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

某油田开发建设工程一新开发的区块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区域面积 30km2。新开发区块与已有区块相邻,依托已有联合站。
开发建设工程设计年产油3.0×105t,原油通过新建的70km管线输往已有的 联合站,经脫水除气处理后外输,脫水除气过程产生的天然气不含硫,用作燃气 伴热加热炉燃料,加热炉用于原油输送伴热。该联合站原有3太A性10t/h燃气 伴热加热炉,2用1备;2台4t/h燃煤供暖锅炉,1用1备;在联合站预留场地 新建1个5× 104m3原油储罐和2台B型10t/h燃气伴热加热炉;联合站内部分设 施有非甲烷总烃排放;联合站周围200m范围内为平坦空地。新建的输送管线中 有5km沿途两侧分布稀疏灌草,该段管线Ikm外有稀疏胡杨林分布。
环评中确定的生态评价范围包括油田开发区域、联合站及周边和输油管线中 心线两侧300m。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明确要求工程建设过程中减少植被破坏、及时 进行植被恢复,联合站的SO2,排放总量不得增加。 .
工程建设单位拟申请竣工环保验收。经初步调查确定,该油田幵发工程环保 设施实际建设情况与环评批复一致,年产油量已达2.0X10H。生产设施和环保 设施运行正常,联合站没有增加燃煤量,但煤的来源有变化。在型工程建设期间, 与胡杨林分布区相距1km的管线地段被划入了省级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1、本工程运行工况是否满足竣工验收调查要求?说明理由。
2、确定本工程生态环境验收调查范围,说明理由。
3、为判断联合站大气污染物是否达标,应至少设置哪些监测点位?说明理由。
4、联合站的SO2排放总量能否满足环评批复要求?说明理由。
5、在进行生态保护措施及其有效性调查时,除落实环评及其批复的要求外,还 应开展哪些工作?

答案:
解析:
1、满足验收调查要求。理由如下: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要求,油田开 采类项目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即可开展验收调查工作,不要求生产负荷达到75%.
【点评分析】:本题考察的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394- 2007 )中验收依据的有关规定。本题设置了一个生产负荷的陷 阱,只要能正确理解对于不同项目生产负荷有不同要求,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建设项目一般分为污染型为主(如化工类)、生态型为主(如矿山类)、生态污染型兼备(如高速公路类),生产负荷要求各有不同,考生务必理解记忆之。
2、(1 )本项目验收调查范围包括为环评时的影响评价范围,即“含油田开发 区域、联合站及周边、输油管线中心线两侧300米”。此外,还需包括管线 1公里外的胡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2)根据“生态影响类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规定,验收调查范 围原则上与环评文件的评价范围一致;当工程发生变更或环境影晌评价文件 未能全面反映出项目建设的实际生态影响和其他影响时,根据工程变更和工 程实际影响情况,可对调查范围进行适当调整。 【点评分析】:本题实际考察的是根据工程变更和工程实际影响情况,应对调查 范围进行适当调整或扩充。考生应牢牢记住这个原则。
3、(1) A和B型燃气炉至少分别选择一台锅炉出口设置监测点位;由于A、B 炉使用的是清洁能源,一般不需加装环保设施,只需在其出口进行监测即
可。
(2) 4t/h燃煤锅炉在其环保设施进、出口分别设监测点位;由于燃煤锅炉 一般需要配备环保设施,为检查环保设施的运行效率,应在其进、出口分别 设点监测。
(3)应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包括上风向背景点、下风向布设4个监测点(须包括最大浓度点);由于联合站存在无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现象,需按 无组织排放监测要求进行布点监测。 【点评分析】:本题实际考察的是竣工验收监测点位的布设,特别是无组织排放 布点监测。根据题意,一一回答即可,同时不能忘记环保设施的运行效率检查。
4、不能确定SO2排放总量能否满足环评批复要求。理由如下:
因为尽管联合站燃煤量没有增加,但煤的来源有变化,其含硫率不能确定, SO2的排放量存在一定的变数。
【点评分析】:本题实际考察的是SO2排放总量计算依据。SO2排放总量一般必须 满足环评批复要求,这是验收通过的重要依据,否则应提出整改措施。
5、(1)应发展项目对胡杨林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的调查,明确保护区划界与项目的位置关系,调查项目建设对胡杨林保护区结构、功能及重点保护对象一胡 杨林及其生境的影响;
(2)还应利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生态影响分析;
(3)根据调查结果,明确为保护胡杨林,建设单位应予进一步釆取的环境保护 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包括针对胡杨林保护区的风险应急预案与防范措施。
【点评分析】:本题实际考察的是根据环境敏感点增加和工程实际影响情况,应对其重点进行调查和提出相应措施。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