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2020-11-06)

发布时间:2020-11-06


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下列区域中,按定义划分,属于重要生态敏感区的是()。【单选题】

A.森林公园

B.自然保护区

C.世界文件和自然遗产区

D.湿地和低洼汇水处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BC为特殊生态敏感区,D为一般区域。“重要湿地”为重要生态敏感区。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第一类污染物不包括()。【单选题】

A.总银

B.总镉

C.总锌

D.总铅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3、某建设项目用地长 800m、宽 500m,经计算该项目污染物排放占标率为 87%,对应的为 2.0km,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为( )。【单选题】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4、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关于危险废物贮存设施选址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应避免建在溶洞区

B.应建在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以外

C.应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D.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地表水域150m以外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D选项应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

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验证内容不包括( )。【单选题】

A.拟采取措施的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

B.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

C.生态保护和恢复效果的可达性

D.拟采取措施的清洁生产水平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明确提出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和服务期满后(可根据项目情况选择)拟采取的具体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风险防范等环境保护措施:分析论证拟采取搰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环境质量改菩和排污许可要求的可行性、生态保护和恢复效果的可达性。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关于水质预测时地面水体简化的说法,错误的有()。【单选题】

A.小河可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

B.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

C.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弯曲较小时,可简化为平直河流

D.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时,位于混合过程段的江心洲可按无江心洲对待。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D选项应分段进行预测。7.5-2河流简化7.5-2-1河流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弯曲较大(如其最大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否则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大中河流预测河段的断面形状沿程变化较大时,可以分段考虑。大中河流断面上水深变化很大且评价等级较高(如一级评价)时,可以视为非矩形河流并应调查其流场,其他情况均可简化为矩形河流。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7.5-2-3评价等级为三级时,江心洲、浅滩等均可按无江心洲、浅滩的情况对待。江心洲位于充分混合段,评价等级为二级时,可以按无江心洲对待;评价等级为一级且江心洲较大时,可以分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江心洲较小时可不考虑。江心洲位于混合过程段,可分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等级为一级时也以采用数值模式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7、某酒店位于I类声环境功能区,设有娱乐场所,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娱乐场所通过建筑结构传播至该酒店客房内的再生排放限值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各倍频带声压级执行B类房间噪声排放限值

B.各倍频带声压级执行A类房间噪声排放限值

C.最大声级超过B类房间噪声排放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0dB(A)

D.最大声级超过A类房间噪声排放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说明:A类房间——指以睡眠为主要目的,需要保证夜间安静的房间,包括住宅卧室、医院病房、宾馆客房等。B类房间——指主要在昼间使用,需要保证思考与精神集中、正常讲话不被干扰的房间,包括学校教室、会议室、办公室、住宅中卧室以外的其他房间等。

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推荐的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中,中型车的总质量(GVM)为()。【单选题】

A.1.5t<GVM≤2.8t

B.2.8t<GVM≤3.5t

C.3.5t<GVM≤12t

D.12t<GVM≤25t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9、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噪声测量结果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各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应单独评价

B.各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取平均值进行评价

C.同一测点连续两天的测量结果取平均值进行评价

D.同一测点昼间、夜间的测量结果按昼夜等效声级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6测量结果评价6.1各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应单独评价。同一测点毎天的测量结果按昼间、夜间进行评6.2最大声级Lmax直接评价

10、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内容可不包括()。【单选题】

A.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

B.评价区地下水污染特征及污染程度

C.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

D.建设项目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B选项是污染源调查的内容。5.3识别内容5.3.1.识别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罝和设施(位罝、规模、材质等)及建设顶目在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53.2识別建设项目可能异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特征因子应根据建设项目污废水成分(可参照HJ/T2.3)、液体物料成分、固废浸出液成分等确定。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山西省某煤矿工程竣工环保验收调查


【素材】


该煤矿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是一改扩建工程。井田面积47.5 km2。原有工程包括主立井、副立井、井下运输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与地面生产系统。本次改扩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矿井新建四个井筒,新增综采和综掘工作面;新建釜山矿井进回风系统,井下排水系统增加部分设备,增加地面空气压缩系统;新建矿井配套选煤厂;新建铁路专用线;建设釜山风井场地联络道路。在工业场地和釜山风井场地各新建1座生活污水处理站和1座燃煤锅炉房;在釜山风井场地新增1座矿井水处理站。改扩建工程完工后生产能力为3 00万t/a,其中新增生产能力270万t/a 。水环境现状监测表明,该工程受纳水体甲河监测因子中氨氮和氟化物存在超标现象,而在2006年环评阶段二者并未超标。环评要求原工业场地矿井水处理站停用,原因是认为该处理站工艺落后,要求将该分区的矿井水引往釜山风井场地矿井水处理站一起处理;实际情况是原工业场地矿井水处理站并未停用,矿井水分区处理。现有2006年环评时期原工业场地矿井水处理站的监测数据,废水排放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工程于2007年9月开工,2008年1 2月竣工。经山西省环保局同意,2009年2月投入试运营。目前工程产煤量6 000 t/d。


【问题】


1.该工程是否满足验收条件?说明理由。


2.原有矿井水处理站能否继续使用?并说明原因。


3.说出水环境验收需进行哪些部位及点位监测?


4.验收阶段能否使用2006年原工业场地矿井水处理站的监测数据?试说明理由。


5.假如矿井水实际产生量比环评预测量小1 0倍,矿井水处理站规模比环评要求偏小,但处理结果达标,试问这种情况能否通过验收?





答案:
解析:

1.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一生态影响类》中对于水利水电项目、输变电工程、油气开发工程(含集输管线)、矿山采选可按其行业特征执行,在工程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即可开展验收调查工作的要求,该项目满足验收条件。


2.根据题目,该矿井水处理站经监测一直达标,环评要求停用的理由并不充分,也不合理,因此在验收过程中不能盲目针对环评所提措施去落实。对于该站,应调查其设计使用寿命,收集其监测数据,调查其水质监测记录,根据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在验收阶段,应重新进行验收监测,综合考虑。


3.两个生活污水处理站、矿井水处理站进出口;总排放口;纳污河流排污口上方500 m,下游1 000 m,酌情增加其他断面;附近村庄居民饮用水水井。


4.不能。因为:改扩建工程完工后,试生产期间,水量水质都会发生变化,原有的监测数据不能准确说明该处理站的监测效果。验收监测是对工程在试生产阶段的处理效果和稳定性进行监测,而且必须是由有CMA认证的监测单位进行监测。


5.应根据地质资料进一步预测矿井水产生量增大的可能性,或根据同一地质单元生产稳定的矿井的产水量进行类比、核算。如果进一步预测后矿井水产生量确实很小,或根据同一地质单元生产稳定的矿井的产水量类比核算结果也较小,则建议通过验收,但要提出加强观测,或适时扩大矿井水处理站规模的建议。



1.《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6)判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结论及整改方案建议的正确性”。本题参考答案曾经有人提出异议,这说明考生在复习时开动脑筋进行了思考。但请区分“该项目是否满足验收条件”和“该项目是否满足验收通过条件”这两句话的异同,满足竣工验收条件的项目在验收过程中可能发现其他问题,不一定会顺利通过验收。考试答题时应紧扣题干,不能主观添加其他信息。举一反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 394-2007)明确规定:4.5验收调查运行工况要求4.5.1对于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线性工程以及港口项目,验收调查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近期预测生产能力(或交通量)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如果短期内生产能力(或交通量)确实无法达到设计能力75%或以上的,验收调查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进行,注明实际调查工况,并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近期的设计能力(或交通量)对主要环境要素进行影响分析。4.5.2生产能力(或交通量)达不到设计能力75%时,可以通过调整工况达到设计能力75%以上再进行验收调查。4.5.3国家、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对建设项目运行工况另有规定的按相应标准规定执行。4.5.4对于水利水电项目、输变电工程、油气开发工程(含集输管线)、矿山采选可按其行业特征执行,在工程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即可开展验收调查工作。4.5.5对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的建设项目应分阶段开展验收调查工作,如水利、水电项目分期蓄水、发电等。工程正常运行一般可理解为:项目正常生产或运营;各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减缓措施正常运行;企业各项手续齐全。


2.《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2)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范围”。


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4)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点位”


4.《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3)选择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标准”。


5.《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6)判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结论及整改方案建议的正确性”。




在风险识别中,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有()。

A:火灾
B:爆炸
C:泄露
D:非正常工况排放
答案:A,B,C
解析: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为: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以及风险管理。风险识别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类型。根据引起有毒有害物质向环境放散的危害环境事故起因,将风险类型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 )。
A. 大气降水
B. 地表水
C. 凝结水
D. 其他含水层的水
E. 蒸发水

答案:A,B,C,D
解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