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2021-05-06)

发布时间:2021-05-06


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某项目生态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生态影响评价图件的成图范围为8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该项目成图比例至少应是()。【单选题】

A.1:100000

B.1:50000

C.1:10000

D.1:500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对于长度≤10km,生态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项目,其成图比例应≥1:10000。

2、某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该建设项目场地的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精度至少应为()。【单选题】

A.1:10000

B.1:25000

C.1:50000

D.1:10000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于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要求给出的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精度应大于或等于1:500000。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中在“岩(土)层”是指()。【单选题】

A.地表第一岩(土)层

B.地面至潜水面之间的岩(土)层

C.地面至潜水面之间渗透性最差的岩(土)层

D.场地地下基础之下第一岩(土)层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中的“岩(土)层”是指建设项目场地地下基础之下第一岩(土)层。

4、某工厂向临近河流以点源方式排入某碱性污染物,预测该污染物(以pH表征)在河流充分混合段中的浓度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推荐的河流pH模式的适用条件是()。 【单选题】

A.PH>10

B.PH≤10

C.PH<9

D.PH≤9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pH标准限值为6~90因为该工厂向临近河流以点源方式排入的是碱性污染物,因此,该河流pH模式适用的条件是≤9。

5、某公路项目涉及重要生态敏感区,路线长度30km,工程永久占地1.8,临时占地0.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单选题】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占地面积应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用地,1.8+0.7=2.5>2,应为二级,选B。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公路项目声环境影响预测中使用的车流量、车速分别是()。【单选题】

A.不同车型的平均小时标准车流量、最高车速

B.不同车型的平均小时标准车流量、平均车速

C.不同车型的平均小时自然车流量、最高车速

D.不同车型的平均小时自然车流量、平均车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公路项目声环境影响预测中使用的车流量、车速分别是不同车型的平均小时标准车流量、平均车速。

7、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应遵循的原则是()。【单选题】

A.早期介入

B.公众参与

C.预防为主

D.治理为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在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时,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

8、某项目拟向一内陆大河(Ⅲ类水质)排放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共18000/d,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该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单选题】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三级从简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10000/d且/d,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地面水水质类别为Ⅲ类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9、下列污染物中,不属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项目的是()。【单选题】

A.苯

B.甲硫醇

C.三甲胺

D.二硫化碳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醚、二硫化碳、苯乙烯、臭气浓度等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源的厂界浓度限值。

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某省新建电子企业排放一种无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特征污染物,该污染物排放限值应优先采用()。【单选题】

A.地方标准

B.国际通用标准

C.欧盟标准

D.某跨国企业标准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限定的污染物,可采用国际通用标准。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拆除
B.建设工程选址,必须避开不可移动文物
C.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需要迁移的,须由省级人民政府报国务院
D.省级不可移动文物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拆除,应当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批准前需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
答案:B
解析:
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迁移或者拆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批准前须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拆除;需要迁移的,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可用于()。

A:确定地下水径流方向
B:计算地下水水力坡度
C:计算地下水径流强度
D:推断含水层岩性或厚度变化
答案:A,B,D
解析:
等水位线图主要有以下用途:确定地下水流向;计算地下水的水力坡度;确定潜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确定潜水的埋藏深度;确定泉或沼泽的位置;推断含水层的岩性或厚度的变化;确定富水带位置。

(2013年)下列烟气脱硫方法中,不产生废水的方法是( )。

A.氨法
B.海水法
C.烟气循环流化床工艺
D.石灰石/石灰—石膏法
答案:C
解析:
2019版教材P395,烟气循环流化床与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相比,具有脱硫效率更高(99%)、不产生废水、不受烟气负荷限制、一次性投资低等优点。


化学原料药生产项目


【素材】


某化学原料药项目选址在某市化工工业区建设,该化工区地处平原地区,主要规划为化工和医药工业区,属于环境功能二类区。区内污水进入一城镇集中二级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出水排往R河道,该河道执行地表水Ⅳ类水体功能,属于淮河流域。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环己酮、草酸二乙酯为原料,经过酯化、溴化、还原、缩合、精制等工序合成生产降血糖和防治心血管并发症的药物44 t/a,年工作3 00天、7 200 h。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生产车间一座,占地900 m2,冷冻站,循环水站,处理能力100 m3/d污水处理站以及废气污染物治理设施等。项目供热由工业区集中供应。项目使用的主要原料有环己酮、草酸二乙酯、甲苯、氯仿、盐酸、液氨、冰醋酸、锌粉等。项目排放的主要废气污染物有:氨、甲苯以及HCl等,其等标排放量见表1。废水排放量90 t/d,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甲苯等。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工艺中的釜残和废中间产物等。工业区内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业区分配给该项目的COD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为20 t/a和1.6 t/a。



【问题】


1.项目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和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2.如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 78-1996)中的有关规定,项目污水第二类污染物排放应执行什么标准?其中COD标准值为多少(假设不考虑集中污水处理的收水标准)?项目废水所排往的城镇集中污水处理厂应执行什么排放标准?


3.项目污水处理站对项目污水处理后COD和氨氮的平均浓度应分别达到多少才能满足工业区对其的总量控制指标?


4.降低项目有机废气排放的途径有哪些?简述有机废气的主要治理措施。



答案:
解析:

1.答:该项目为医药原料药项目。污染排放比较复杂。大气污染物排放有氨、甲苯、HCl等,如控制治理不当,有可能影响环境空气质量或造成异味影响;废水中有机物、氨氮浓度高,如控制不力会给地表水造成影响;固体废物多属于危险废物,处置不当会对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环境空气产生严重的影响。项目噪声源不大,可控制到厂界,对外环境影响不大。项目使用危险化学品较多,一旦发生事故会有大量的有毒气体泄漏和事故废水排放,将对环境空气和有关地表水造成严重影响,存在环境风险。


2.答:项目废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放地区集中二级污水处理厂,第二类污染物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其中COD的医药原料药工业的排放标准值为1 000 mg/L。同时,项目废水排放应满足地区集中二级污水处理厂的收水要求。项目废水所排往的地区集中污水处理厂,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应执行一级A标准。


3.答:项目年产生废水90*300=27 000 t,工业区分配给该项目的COD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为20 t/a和1.6 t/a,因此项目污水处理站对项目污水处理后,其COD平均浓度应小于740.7 mg/L,氨氮平均浓度应小于59.3 mg/L,方能满足上述总量控制指标。


4.答:该项目主要有机废气排放是甲苯溶剂产生的无组织排放。降低该项目有机废气排放的途径有两个:一是提高清洁生产水平,降低有机溶剂的使用量、提高回收率;二是有效收集有机废气进行净化治理。有机废气的净化治理方法有:(1)燃烧法。将废气中的有机物作为燃料烧掉或使其高温氧化,适用于中、高浓度范围的废气净化。(2)催化燃烧法。在氧化催化剂的作用下,将碳氢化合物氧化分解,适用于各种浓度、连续排放的烃类废气净化。(3)吸附法。常温下用适当的吸附剂对废气中的有机物进行物理吸附,如活性炭吸附,就适用于低浓度的废气净化。(4)吸收法。常温下用适当的吸收剂对废气中的有机组分进行物理吸收,如碱液吸收等,对废气浓度限制较小,适用于含有颗粒物的废气净化。(5)冷凝法。采用低温,使有机物组分冷却至其露点以下,液化回收,适用于高浓度而露点相对较高的废气净化。




1.《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本案例项目中,主要考查考生对医药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的筛选及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掌握程度。举一反三: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另一方面是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上述素材提供的项目基本情况和环境基本特征不是很多,但可以初步判断其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一般采用列表清单和矩阵法。两者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首先分析项目产生哪些污染(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或生态影响因子,这些污染排放因子或生态影响因子的强度如何、性质如何、去向如何,再分析这些因子对环境要素(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土壤、地下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等)的影响范围及程度。本素材所涉及项目主要是污染型的环境影响。对于医药原料药类项目,不可忽视异味影响和环境风险。


2.《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3)选用评价标准”。项目排放的废水应同时满足排往污水处理厂的收水标准和其排放标准。本项目污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往地区集中二级污水处理厂,第二类污染物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注意医药原料药项目COD、氨氮排放标准稍宽。例如COD三级排放标准为1 000 mg/L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4.1.2.2修改后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排入GB 3838-2002地表水Ⅲ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GB 3097-1997海水二类功能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的B标准。”该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虽排入执行地表水Ⅳ类水体功能的河道,但该河属于淮河流域,是国家确定的重点流域,因此该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应执行一级A标准。而该标准未修改前规定只有处理后的回用水和作为稀释能力较小的景观水时才执行一级A标准。


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4)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情况”项目污染排放满足排放标准只是基本要求,还应满足总量控制的要求。本案例中已经给出项目的总量控制指标(项目运行后不能超过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可按此推算总量控制因子的平均排放浓度。原考试大纲要求的是“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现改为“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情况”,去掉控制两字,实际上是简化了答题人的回答难度,只需要正确统计指定总量控制因子的排放总量即可。至于总量的控制,案例中会给出明确的控制指标,以降低回答难度。但也可能让答题人定性给出总量控制的方案,如因子的选择、区域平衡削减方案或“以新带老”削减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及其附件,“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计划中总量控制因子只剩下COD和SO2


4.《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本案例项目中,主要考查考生对医药类项目污染防治措施的把握程度。降低污染排放应贯彻清洁生产的原则。因此首先要想到的是:通过清洁生产,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然后才是污染物的治理。对于一般化工废气的净化治理措施,考生应熟悉其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