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2021-03-25)

发布时间:2021-03-25


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重点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26.0m,渗透系数K≤1.0 X 10 -7 cm/s

B.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3.0m,渗透系数K≤1.0 X 10 -7 cm/s

C.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1.5m,渗透系数K≤1.0 X 10 -7 cm/s

D.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K≤1.0X 10 -7 cm/s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重点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26.0m,渗透系数K≤1.0 X 10 -7 cm/s。

2、《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未规定排放限值的污染物是()。【单选题】

A.CO

B.SO 2

C.NO X

D.烟气黑度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未规定排放限值的污染物是CO。

3、评价工作等级: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有()。【单选题】

A.周边土壤环境不敏感、占地面积3HM的Ⅰ类项目

B.周边土壤环境不敏感、占地面积3HM的Ⅱ类项目

C.周边土壤环境不敏感、占地面积3HM的Ⅲ类项目

D.周边土壤环境较敏感、占地面积30HM的Ⅲ类项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4、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某河流如需符台4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周平均最大温升和温降分别为()。【单选题】

A.≤1°C和≤3°C

B.≤1°C和≤2°C

C.≤2°C和≤1°C

D.≤2°C和≤3°C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某河流如需符台4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周平均最大温升和温降分别为≤1°C和≤2°C。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属于工程分析内容的有()。【多选题】

A.施工方式

B.总平面及现场布置

C.工程涉及的生态敏感区规模

D.设计方案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属于工程分析内容的有施工方式;总平面及现场布置;设计方案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6、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下列内容中,属于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内容的有( )。【多选题】

A.重点判定区域资源与环境对规划实施的支撑能力

B.重点评价污染物综合利用途径与方式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C.重点判定规划实施是否导致生态系统主导功能发生显著不良变化或丧失

D.重点评价产业发展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或单位产品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是指评估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等)与环境承载力的现状利用水平,在充分考虑累积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动态分析不同规划时段可供规划实施利用的资源量、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指标,重点判定区域资源与环境对规划实施的支撑能力,重点判定规划实施是否导致生态系统主导功能发生显著不良变化或丧失。

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某垃圾填埋场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时段应包括()。【单选题】

A.施工期

B.施工期和运营期

C.施工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

D.勘查期、施工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应对建设项目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可根据项目情况选择)对土壤环境理化特性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措施和对策,为建设项目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8、某建设项目废水排入某河流(V类水域),该项目污染源排放量核算断面(点位)所在水环境功能区COD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为40mg/L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至少需预留必要的安全余量为()。【单选题】

A.6mg/L

B.4mg/L

C.3.2mg/L

D.2mg/L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某建设项目废水排入某河流(V类水域),该项目污染源排放量核算断面(点位)所在水环境功能区COD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为40mg/L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至少需预留必要的安全余量为3.2mg/L。

9、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对拟议规划的概述不应包括()。【单选题】

A.规划的社会经济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

B.规划与上、下层次规划的关系和一致性分析

C.规划目标与其他规划目标、环保规划目标的关系和协调性分析

D.规划期限、范围及实施保障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对拟议规划的概述与分析包括的内容有:①规划的社会经济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和/或可持续发展目标);②规划与上、下层次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关系和一致性分析;③规划目标与其他规划目标、环保规划目标的关系和协调性分析;④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要求的可行的各规划(替代)方案概要。 最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中,规划分析包括:①规划概述,简要介绍规划编制的背景和定位,梳理并详细说明规划的空间范围和空间布局,规划的近期和中、远期目标、发展规模、结构(如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资源利用结构等)、建设时序、配套设施安排等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规划内容,介绍规划的环保设施建设以及生态保护等内容。分析给出规划实施所依托的资源与环境条件。②规划协调性分析,分析规划在所属规划体系(如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流域规划体系、城乡规划体系等)中的位置,给出规划的层级(如国家级、省级、市级或县级),规划的功能属性(如综合性规划、专项规划、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规划的时间属性(如首轮规划、调整规划;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③规划不确定性分析,主要包括规划基础条件的不确定性分析、规划具体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及规划不确定性的应对分析三个方面。【说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由环境保护部2014年6月4日批准,并自2014年9月1日起实施。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 130—2003)废止。

10、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物质危险性识别包括对()的识别。【多选题】

A.原辅材料、燃料

B.中间产品、副产品

C.最终产品

D.污染物

E.火灾和爆炸伴生/次生物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物质危险性识别,包括主要原辅材料、燃料、中间产品、副产品、最终产品、污染物、火灾和爆炸伴生/次生物等。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设区的某市发改委组织编制该市高新技术产业规划。该市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应当先由( ) 指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 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
A 该市发改委
B 该市人民政府
C 该市的上级人民政府
D 该市的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B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计算室内声源的室外等效声源的声功率级,需要的主要参数有()。
A.室内围护结构处的声级 B.围护结构的隔声量
C.围护结构的面积 D.房间的体积


答案:A,B,C
解析:
等效室外声源声功率级的计算过程如下:①计算出某个声源在某个室内围护结构处(如窗户)的倍频带声压级,然后计算出所有室内声源在围护结构处产生的i倍频带叠加声压级。②在室内近似为扩散声场时,计算出靠近室外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然后计算出所有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产生的总倍频带声压级(按噪声级叠加计算求和),再将室外声级L2和透声面积换算成等效室外声源,计算出等效声源的倍频带声功率级。③按室外声源预测方法计算预测点处的A声级,等效声源的中心位置位于透声面积的中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下列关于地面水环境现状点污染源调查原则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点源污染调查的过程中一般应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
B.点污染源调查的过程中一般同时还要求进行现场调查与测试
C.调查的简繁程度可根据评价级别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而略有不同
D.通过收集或实测以取得污染源资料时,应注意其与受纳水域的水文、水质特点之间的关系,以便了解这些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自净情况
答案:B
解析:
地面水环境现状点污染源调查原则有:①点污染源调查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补充现场调查或测试;②点污染源调查的繁简程度可根据评价级别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而略有不同,如评价级别较高且现有污染源与建设项目距离较近时应详细调查;③在通过收集或实测以取得污染源资料时,应注意其与受纳水域的水文、水质特点之间的关系,以便了解这些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自净情况。

(2012年)为使大型机械加工企业的含油废水达标排放,常用的处理工艺是( )。

A.二级生化
B.隔油沉淀+混凝气浮
C.离心分离
D.隔油沉淀+反渗透
答案:A,B,C
解析:
悬浮物的密度比水大的时候可以采用沉淀去除,如初沉池;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时候可以采用气浮,气浮是利用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悬浮物,粘附了污染物的气泡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从而使悬浮物随同气泡上浮至水面而去除;砂滤是利用石英砂、锰砂或无烟煤作为滤料截留悬浮物而去除;悬浮物不是离子化合物,故不能用离子交换法去除。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