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2021-03-11)

发布时间:2021-03-11


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浅水感潮河段和入海河口,可采用()。【单选题】

A.零维非恒定数学模型

B.纵向一维非恒定数学模型

C.平面二维非恒定数学模型

D.一维河网数学模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浅水感潮河段和入海河口,可采用平面二维非恒定数学模型。

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关于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水质监测点布设要求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A.一级评价项目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均不得少于1个

B.二级评价项目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均不得少于1个

C.三级评价项目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均不得少于1个

D.三级评价项目建设项目场地和下游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均不得少于1个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关于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水质监测点布设要求说法正确的是一级评价项目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均不得少于1个;二级评价项目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均不得少于1个。

3、模型概化:预测河段及代表性断面的宽深比()时,可视为矩形河段。【单选题】

A.≥10

B.≥15

C.≥20

D.≥2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模型概化:预测河段及代表性断面的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段。

4、根据《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下列固体废物中, 属于依据产生来源鉴别的固体废物有()。【多选题】

A.生产筑路材料的粉煤灰

B.固体废物焚烧产性的灰渣

C.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物

D.修复后作为土壤用途使用的污染土壤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根据《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固体废物中, 属于依据产生来源鉴别的固体废物有固体废物焚烧产性的灰渣;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物。

5、根据GB18598- 2019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危险废物可进 入柔性填埋场填埋的有()。【单选题】

A.根据GB/T15555.12测得浸出液pH值在7.0-12.0之间的废物

B.根据GB/T15555.12测得浸出液pH值在1.0-6.0之间的废物

C.有机质含量小于10%的废物

D.砷含量大于5%的废物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危险废物可进 入柔性填埋场填埋的有根据GB/T15555.12测得浸出液pH值在7.0-12.0之间的废物。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补充监测,监测布点以近20年统计的当地主导风向为轴向,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下风向()范围内设置1-2个监测点。 【单选题】

A.1-2km

B.3km

C.5km

D.7km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补充监测,监测布点以近20年统计的当地主导风向为轴向,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范围内设置1-2个监测点。 

7、涉及地面漫流影响的建设项目,土壤环境保护常采用的过程防控措施有()。【多选题】

A.植物吸收

B.设置围堰

C.地面硬化

D.设置围墙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涉及地面漫流影响的,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形特点优化地面布局,必要时设置地面硬化、围堰或围墙,以防止土壤环境污染。

8、根据《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下列关于场址选择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场址距地表水距离150m以上

B.场址距居民集中区具体500m以上

C.场址距军事设施距离300m以上

D.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场址的位置及其与周围居民区的距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关于场址选择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场址的位置及其与周围居民区的距离。

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 若掌握近3年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 下列现状监测频率符合要求的是()。 【单选题】

A.评价期内至少开展一期地下水水位监测

B.评价期内只需开展一期地下水水位监测

C.评价期内至少开展两期地下水水位监测

D.评价期内可不再开展地下水水位监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 若掌握近3年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 下列现状监测频率符合要求的是评价期内至少开展一期地下水水位监测。 

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选用网格模型模拟PM2.5的环境影响时, 预测时段应至少选取评价基准年的()。【多选题】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选用网格模型模拟PM2.5的环境影响时, 预测时段应至少选取评价基准年的1月、4月、7月、10月。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利用一维水质模型预测非持久性污染物事故排放对下游河段的影响,需确定的基本参数有( )。

A.降解系数
B.纵向离散系数
C.横向混合系数
D.垂向扩散系数
答案:A,B
解析:
一维水质模型预测非持久性污染物事故排放需确定的基本参数为降解系数和纵向离散系数。横向混合系数为二维参数,垂向混合系数为三维参数。

(2014年)下列工作内容中,属于声环境形影响评价基本要求的有( )。

A.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分布
B.明确引起超标的主要声源
C.分析评价范围内的企业规模
D.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的合理性
答案:A,B,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可得声环境形影响评价基本要求如下:(1)在工程分析中,给出建设项目对环境有影响的主要声源的数量、位置和声源源强;(2)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3)对噪声进行预测,给出各敏感目标的预测值及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值,绘制等声级线图。给出建设项目建成后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4)从声环境保护角度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和建设布局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进行分析;(5)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给出防治措施的最终降噪效果和达标分析;工程分析阶段,主要分析和给出声源的数量、位置和声源源强,跟企业规模没有关系,故C不选。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中,在分析长期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环境影响时,应()。

A:分析是否超标
B:分析超标概率
C:分析超标范围和程度
D:绘制预测范围内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答案:A,C,D
解析:
“超标概率和最大持续发生时间”是分析典型小时、典型日气象条件下应分析的内容,排除B项。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