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相关法律法规》每日一练(2020-09-22)

发布时间:2020-09-22


2020年环境评价师《相关法律法规》考试共题,分为。小编每天为您准备了5道每日一练题目(附答案解析),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应当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单选题】

A.省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D.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单选题】

A.上报审批前 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B.上报审批后 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

C.上报审批前 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

D.上报审批前 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建设项目可能对相关自然保护区域、野生动物迁徙润游通道产生影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涉及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征求()意见。【单选题】

A.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

D.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涉及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意见。

4、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关于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基本农田保护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基本农田内堆放固体废弃物

B.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2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

C.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

D.占用基本农田的单位应当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将所占用基本农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

5、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多选题】

A.夜间,是指零点至晨六点之间的期间

B.噪声排放,是指噪声源向周围环境辐射噪声

C.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D.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现象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一)“噪声排放”是指噪声源向周围生活环境辐射噪声。(二)“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三)“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是指医疗区、文教科研区和以机关或者居民住宅为主的区域。(四)“夜间”是指晚二十二点至晨六点之间的期间。(五)“机动车辆”是指汽车和摩托车。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危险废物的名录,规定统一的()、鉴别方法和识别标志。
A、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B、危险废物适用标准
C、危险废物处置方法 D、危险废物分析方法

答案:A
解析:
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危险废物的名录,规定统一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鉴别方法和识别标志。A

评价级别为一级的Ⅰ类和Ⅲ类建设项目时,地下水监测井中水深大于()m时,取3个水质样品,取样点深度应分别在井水位以下()m之内, 井水位以下井水深度约1/2处和井水位以下井水深度约 3/4处。
A.20,1 B.20,2 C.25,1 D.25,2

答案:A
解析:
评价级别为一级的Ⅰ类和Ⅲ类建设项目时,地下水监测井中水深大于20m时,取3个水质样品,取样点深度应分别在井水位以下1.0m之内,井水位以下井水深度约1/2处和井水位以下井水深度约 3/4处。

青城市为缓解市供水水源问题,拟建设调水工程,由市域内大清河跨流域调水到碧河水库,年均调水量为1.87×10^7m3,设计引水流量为0.75m3s。碧河水库现有兴利库容为3×10^7m3,主要使用功能拟由防洪、农业灌溉供水和水产养殖调整为防洪、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供水。本工程由引水枢纽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引水枢纽位于大清河上游,由引水堤坝、进水闸和冲沙闸组成。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9.12×10^7m3,坝前回水约3.2km;输水工程全长42.94km,由引水隧洞和输水管道组成。其中引水隧洞长19.51km,洞顶埋深8~32m,引水隧洞进口接引水枢纽,出口与DN1300的预应力砼输水管相连;输水管道管顶埋深为1.8~2.5m,管线总长为23.43km。按工程设计方案,坝前回水淹没耕地9hm2,不涉及居民搬迁,工程施工弃渣总量为1.7×10^5m3,工程弃渣方案拟设两个集中弃渣场用于枢纽工程。
【问题】
1.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该包括哪些区域
2.给出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3.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4.列出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答案:
解析:
1.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该包括哪些区域?
答:应包括以下区域:
(1)调出区--大清河,包括坝后回水段、坝下减水段及工程引起水文情势变化的区域。
(2)调入区--碧河水库。
(3)调水线路沿线--输水工程沿线,即引水隧道及管道沿线。
(4)各类施工临时场地及弃渣场。
2.给出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答:(1)隧道施工排水引起地下水变化的问题。
(2)隧洞顶部植被及植物生长受影响的问题。
(3)隧道弃渣处理与利用的问题。
(4)隧道施工可能导致的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及其环境影响问题。
(5)隧洞洞口结构、形式与周边景观的协调问题。
(6)隧洞施工引起的噪声与扬尘污染影响,以及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的污染问题。
3.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答:(1)造成坝下减水,甚至河床裸露,导致坝下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的改变:如果不能确保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将影响下游河道及两岸植被的生态用水,甚至下游的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等。
(2)改变下游河流的水文情势,如果坝下减水段有鱼类的"三场",则会受到破坏。
(3)库区冲淤下灌泥沙容易导致下游河道局部泥沙淤积而抬高水位。
(4)库区不冲淤而下泄清水时又容易导致河道两岸受到清水的冲蚀而造成塌方。
4.列出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答:(1)大清河筑坝应考虑设置过鱼设施。
(2)设置确保下泄生态流量及坝下其他用水需要的设施。
(3)弃渣场及各类临时占地的土地整治与生态恢复措施。
【考点分析】
本案例是根据2011年案例分析考试试题改编而成,需要考生认真体会,综合把握。
1.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该包括哪些区域?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3)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2.给出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
3.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 水利水电项目建设对下游减水河段的影响是常考不衰的重点,答案内容无非是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对水质的影响,对下游工农业等需水区的影响,对洄游路径、"三场"等环保目标的影响等。
4.列出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一般情况下,要完整正确地提出环保措施,必须先进行环境影响识别,然后根据环境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环保措施。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值不准超过60dB的标 准值适用的区域是( )。
A.工业区 B.居住、文教区和乡村居住环境
C.居住、商业和工业混杂区 D.道路交通干线两側区域

答案:B
解析:
【参考答案】:B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值的 有关规定。答案显然,60~15 = 40dB参照I类。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