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发布时间:2020-03-26


我们都知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环评按照对象分类之后的其中之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质上属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它有助于解决不能长期解决的冲突,并且能够分析大量的累积环境影响。并且其要求从多方面详细论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对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在建设活动的详细规划前进行,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使其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高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规划环评有利于克服目前环评的不足,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另一方面,规划环评有利于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为替代方案、减缓措施的制定提供更大的余地,把可持续发展原落实到可操作的具体项目上,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

一般情况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规划分析。包括分析拟议的规划目标、指标、规划方案与相关的其他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环境现状与分析。包括调查、分析环境现状和历史演变,识别敏感的环境问题以及制约拟议规划的主要因素。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包括识别规划目标、指标、方案(包括替代方案)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影响,按照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拟定或确认环境目标,选择量化和非量化的评价指标。

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利益和主张。一方面,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多与公众的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属于公共政策范畴,而公众通过参与规划环评也是促进重大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另一方面,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的受害者之中,更多的是普通群众,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参与各类环保活动的意识、觉悟与能力不断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正在提高,因此公众参与在规划环评中显得更为重要。

为了加强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于2009年8月12日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至少应收集、分析的地面气象资料有( )。

A.风向
B.风速
C.干球温度
D.湿球温度
答案:A,B,C
解析: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常规调查项目包括:时间(年、月、日、时)、风向(以角度或按16个方位表示)、风速、干球温度、低云量、总云量。

一条河流宽100m,平均水深2m,流速为1m/s,河流坡度为1‰,岸边有一排污口,则污染物在河流中达到均匀混合的长度为()。

A:37.30km
B:1.18km
C:30.53km
D:1.31km
答案:A
解析:
根据河流排污混合过程段的长度公式(式中L为混合过程段长度,m;B为河流宽度,m;a为排放口距岸边的距离,m;u为河流断面平均流速,m/s;h为平均水深;g为重力加速度,9.81m/s2;i为河流坡度),将题中数据代入上式,则该污染物在河流中达到均匀混合的长度为L=(0.4*100-0.6*0)*100*1/[(0.058*2+0.0065*100)*=4000/(0.766*0.14)=37299.5(m)≈37.30(km)。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在拟定规划的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时,所遵循的优先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预防措施、减量化措施、最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
B: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预防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
C:预防措施、重建措施、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
D:预防措施、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
答案:D
解析: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在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时,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和下列优先顺序:①预防措施;②最小化措施;③减量化措施;④修复补救措施;对已经受到影响的环境进行修复或补救;⑤重建措施。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