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日常练习3

发布时间:2019-03-02


碎部测量的方法

  碎部测量方法包括解析法、测算法及野外数字采集法。

  解析法

  根据控制网,通过测边、测角,计算界址点坐标的方法,称之为解析法。它是通过测区控制点,根据距离及角度测量结果,按一定的图形解算出地物点(碎部点)坐标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目前城镇地物点(碎部点)测定的主要方法。具体可分为极坐标法和交会法。

  测算法(也称部分解析法)

  在采用解析法测定街坊外围地物点(碎部点)和街坊内部明显地物点(碎部点)坐标的基础上,再用图解法测定该街坊内部的隐藏的地物点(碎部点)平面位置。解算这些地物点(碎部点)坐标时,是以街坊外围及内部已求解的地物点(碎部点)为基础的。

  野外数字采集法

  野外数字采集法,即我们所说的内外业一体化的测量方法,它利用全站仪和GPS接收机实地采集地物点(碎部点)的坐标。

  房屋建筑面积测算是房产测绘的主要任务之一,其主要内容是测定房产权界、房屋的建筑面积、坐落位置形式、房屋的层次、结构、分户的建筑面积以及共用面积分摊等基础数据。这些数据经房地产发证机关确认后,作为核发房屋所有权证的测绘资料及所有权证的附图,是核定产权、颁发权证、保障房地产占有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房屋建筑面积测算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测算成果的正确与否,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从事房产测绘的技术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地做好房屋建筑面积的测算工作,确保房屋建筑面积测算成果的可靠性。

  房屋面积测算内容

  房屋面积测算均指水平面积的测算。房屋建筑面积测算包括房屋建筑面积测算、使用面积测算、产权面积测算、共有建筑面积的预算与分摊。

  房屋面积测算规则

  房屋建筑面积测算的规则,按国家现行《房产测量规范》(GB/T 17986~2000)可以分为全部(100%)计算建筑面积(折减系数为1)、计算一半(50%)建筑面积(折减系数为0.5)和不计算建筑面积3类。

  计算建筑面积的房屋原则上应具备的条件

  根据计算建筑面积的有关规定和规则,能够计算建筑面积的房屋原则上应具备以下普遍性的条件:

  (1)应具有上盖;

  (2)应有围护物;

  (3)结构牢固,属永久性的建筑物;

  (4)层高在2.20m或2.20m以上;

  (5)可作为人们生产或生活的场所。

  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内容

  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内容)根据现行规范执行。

  可以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共有共用建筑面积是指房屋中多个产权人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筑面积。

  共用建筑面积可以分为局部(某一功能区)共用、某一层共用、幢(院)共用和其他共有建筑面积四类。按照共用建筑面积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在处理原则的总体要求下采用一级分摊或多级分摊的方法按面积比例进行分摊。

  3房屋面积测算精度要求

  房屋建筑面积重测算一律以中误差作为评定精度的标准,以2倍中误差作为房屋建筑面积测算的最大限差。超过2倍中误差的要返工重测。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注册测绘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测深成果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侧扫声呐测深、机载激光测深()等。

A:水位改正
B:底质探测
C:单波束测深
D:海底地貌测量
E:多波束测深
答案:A,C,E
解析:
B.D分别是海洋测量内容之一。故选ACE。

测绘人员可以不用主动出示测绘作业证的情形是()

A:进入机关、企业、住宅小区、耕地或者其他地块进行测绘时
B:使用测量标志时
C:接受测绘公安部门的执法监督检查时
D:办理与所进行的测绘活动相关的其他事项时
答案:C
解析:
测绘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主动出示测绘作业证:(1)进入机关、企业、住宅小区、耕地或者其他地块进行测绘时;(2)使用测量标志时;(3)接受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监督检查时;(4)办理与所进行的测绘活动相关的其他事项时。进入保密单位、军事禁区和法律法规规定的需经特殊审批的区域进行测绘活动时,还应当按照规定持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建筑物变形监测


1)工程概述


××站一××站区段盾构施工属于××地铁×号线一期工程,由一条盾构区间和两座车站组成。区间盾构隧道左、右线长度分别为2135m和2121m 。区间盾构和车站采取平行施工。区间安排两台盾构机,从盾构始发井始发,向南掘进。本次始发两台盾构机将先后间隔100m,左线先行。


右线在里程K16+254. 21m处将旁边一栋1 2层高的建筑物,即南小街8号居民楼。由于此楼使用时间较长,楼体多处有拉裂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盾构穿越期间要对其进行变形监测,以确保安全。


2)工程地质条件


南小街8号居民楼地面标高约38. 8m,其地层(工程勘探结果)自上而下依次为:


(1)粉土填土①层,杂填土①1层;层厚1.8~5.3m。


(2)粉土③层,粉质黏土③1层;层厚3.6~7.4m。


(3)粉质黏土⑥层,粉土⑥2层,中粗砂⑦1层,粉细砂⑦2层;层厚7.0~14. 5m。


(4)粉质黏土⑧层,卵石圆砾⑦层,中粗砂⑨1层,黏土⑩1层;层厚10m~11. 7m。


3)监测项目


(1)地表沉降监测


在北小街8号楼前一南小街8号楼(从K16+000~ K16+450范围内)沿每条盾构隧道中线,每隔5m布设一个地面沉降测点。每隔25m布设一个小断面,每个断面布设5个点;每隔50m布设一个大断面,每个大断面布设10个点。


(2)建筑物沉降监测


根据设计资料,在南小街8号居民楼和北小街8号居民楼上各布设6个建筑物沉降点。


在南小街8号居民楼的附近再增加布设地面沉降点12个。


4)监测实施方案


(1)监测仪器:电子水准仪DL-101C、铟钢条形码尺,仪器标称精度为±0.4mm/km 。


(2)监测实施方法。


①基点布设:在远离施工区相对稳定区域布设水准基点4个,在靠近施工区域布设工作基点6个。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构成闭合水准环线进行联测,严密平差取得基准点高程成果。


②地表沉降测点埋设:在开挖前1 5天用冲击钻在地表路面钻孔,要求穿透混凝土路面,然后根据路面混凝土层厚度打入长10~40cm、直径16mm钢筋测点(在较坚硬的地面可选用膨胀螺栓),并用水泥砂浆回填密实,在穿过混凝土路面层部分使用套管隔离,保证钢筋与下部土体固结而与上部路面分离,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测点可高出地面2~5 mm 。测点周围用红油漆做标记,并用红油漆编号做出测点标志。


③建筑物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建筑物的基础或墙上钻孔,然后放入直径20~30mm,长200~300mm的半圆头弯曲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测点的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对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周围用红油漆做标记,并用红油漆编号做出观测标志。


④测量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观测时各项限差应严格控制在规定额度之内,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3次观测,3次高程之差应小于±0. 5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⑤监测频率: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2B时(B为隧道宽度),1次/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5B时,1次/2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5B时,1次/周。


5)拟提交成果清单


(1)地表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曲线图。


(2)建筑物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曲线图。


6)问题


(1)变形监测包括几何量监测和物理量监测,简述几何量监测的内容。


(2)简述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的内容。


(3)各期的变形监测应满足哪些要求?


(4)本工程拟提交成果清单是否齐全?如不齐全,请补充完善。





答案:
解析:

建筑物变形监测


(1)变形监测包括几何量监测和物理量监测,简述几何量监测的内容。


几何量的监测,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倾斜、挠度、弯曲、扭转、振动、裂缝等。


(2)简述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的内容。


①测量方法和设备的选择;


②监测网布设;


③测量精度和观测周期的确定。


(3)各期的变形监测应满足哪些要求?


①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②采用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③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④观测人员相对固定;


⑤记录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荷载、温度、降水、水位等;


⑥采用统一基准处理数据。


(4)本工程拟提交成果清单是否齐全?如不齐全,请补充完善。


本工程拟提交成果清单不齐全。变形监测项目成果整理与提交清单如下:


①变形监测方案技术设计书。


②监测点位置分布图、建筑裂缝位置及观测点分布图。


③变形监测仪器检验报告。


④变形监测成果表。


⑤沉降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曲线图(包括地表沉降和建筑物沉降)。


⑥相关影响因素(施工进度、荷载、气象和地质等)的作用分析,有关荷载、施工进度、时间、


沉降量相关曲线图。


⑦变形监测总结报告。




2016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考前冲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三)

A、双方当事人制作合同书
B、双方当事人表示守合同约束
C、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
D、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
答案:C
解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