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历年真题(2020-11-24)

发布时间:2020-11-24


2020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考试共35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和建造师案例题。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由湿胀引起的木材变形情况是()。【单选题】

A.翘曲

B.开裂

C.鼓凸

D.接榫松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湿胀干缩将影响木材的使用。干缩会使木材翘曲、开裂、接榫松动、拼缝不严。湿胀可造成表面鼓凸,所以木材在加工或使用前应预先进行干燥,使其接近于与环境湿度相适应的平衡含水率。

2、关于钢筋代换的说法,正确的有()【多选题】

A.当构件配筋受强度控制时,按钢筋代换前后强度相等的原则代换

B.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按钢筋代换前后截面面积相等的原则代换

C.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D.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控制时,代换前后应进行裂缝宽度和挠度验算

E.同钢号之间的代换按钢筋代换前后用钢量相等的原则代换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1)钢筋代换的原则:等强度代换或等面积代换。当构件配筋受强度控制时,按钢筋代换前后强度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或同钢号钢筋之间的代换,按钢筋代换前后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前后应进行裂缝宽度和挠度验算。(2)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相应费用按有关合同规定(一般应征得业主同意)并办理相应手续。代换后钢筋的间距、锚固长度、最小钢筋直径、数量等构造要求和受力、变形情况均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3、下列地面面层中,属于整体面层的是()。【单选题】

A.水磨石面层

B.花岗石面层

C.大理石面层

D.实木地板面层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整体面层包括水泥混凝土面层、水泥砂浆面层、水磨石面层、水泥钢(铁)屑面层、防油渗面层、不发火(防爆的)面层等。

4、在非地震区,最有利于抵抗风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平面形状是()【单选题】

A.圆形

B.正方形

C.十字形

D.菱形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非地震区,风荷载是建筑结构的主要水平力。建筑体型直接影响风的方向和流速,改变着风压的大小。实验证明,平面为圆形的建筑比方形或矩形建筑,其风压可减小近40%。所以在高层建筑中,常看到圆形建筑。它不仅风压小,而且各向的刚度比较接近,有利于抵抗水平力的作用。

5、普通气候环境中的普通混凝土应优先选用()水泥。【单选题】

A.矿渣

B.普通

C.火山灰

D.复合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混凝土工程中,根据使用场合、条件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种类的水泥,普通混凝选用水泥可参考下表。

6、关于现浇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连续梁、板内力计算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

B.板可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C.主梁、次梁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板可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D.主梁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次梁、板可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现浇肋形楼盖中的板、次梁和主梁,一般均为多跨连续梁(板)。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是主要内容,配筋计算与简支梁相同。内力计算有两种方法。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次梁和板可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7、某受压杆件,在支座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临界力最小的支座方式是()。【单选题】

A.两端铰支

B.一端固定,一端铰支

C.两端固定

D.一端固定,一端自由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临界力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1)压杆的材料:钢柱的,比木柱大,因为钢柱的弹性模量E大;(2)压杆的截面形状与大小:截面大不易失稳,因为惯性矩I大;(3)压杆的长度l:长度大,小,易失稳;(4)压杆的支承情况:两端固定的与两端铰接的比,前者大。不同支座情况的临界

8、以承受轴向压力为主的结构有()【多选题】

A.拱式结构

B.悬索结构

C.网架结构

D.桁架结构

E.壳体结构

正确答案:A、E

答案解析:拱是一种有推力的结构,它的主要内力是轴向压力;悬索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是受拉的钢索;网架是由许多杆件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的网状结构,杆件主要承受轴向力,可能是拉力,也可能是压力;桁架结构由杆件组成,杆件只有轴向力,可能是拉力,也可能是压力;壳体结构属于空间受力结构,主要承受曲面内的轴向压力,弯矩很小。

9、关于细骨料“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性能指标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级配好,砂粒之间的空隙小;骨料越细,骨料比表面积越小

B.级配好,砂粒之间的空隙大;骨料越细,骨料比表面积越小

C.级配好,砂粒之间的空隙小;骨料越细,骨料比表面积越大

D.级配好,砂粒之间的空隙大;骨料越细,骨料比表面积越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细骨料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砂的颗粒级配是指砂中大小不同的颗粒相互搭配的比例情况,大小颗粒搭配得好时砂粒之间的空隙最少。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总体的粗细程度,通常有粗砂、中砂与细砂之分。在相同质量条件下,细砂的总表面积较大,而粗砂的总表面积较小。

10、工程基坑开挖采用井点回灌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单选题】

A.避免坑底土体回弹

B.避免坑底出现管涌

C.减少排水设施,降低施工成本

D.防止降水井点对井点周转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影响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基坑开挖,为保证挖掘部位地基土稳定,常用井点排水等方法降低地下水位。在降水的同时,由于挖掘部位地下水位的降低,导致其周围地区地下水位随之下降,使土层中因失水而产生压密,因而经常会引起邻近建(构)筑物、管线的不均匀沉降或开裂。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通常采用设置井点回灌的方法。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一级建造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某开发商新建住宅小区项目,拟将小区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入附近一河流,则其设置排污口时应当取得( )同意。

A. 城市规划部门
B. 建设行政管理部门
C. 水行政主管部门
D. 渔业主管部门

答案:C
解析: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的,应当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涉及通航、渔业水域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征求交通、渔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某平原区枢纽工程由泵站、节制闸等组成,采用闸、站结合布置方式,泵站与节制闸并排布置于调水河道,中间设分流岛,如图1所示。泵站共安装4台立式轴流泵,装机流量100m3/s,配套电机功率4×1600kW;节制闸最大过闸流量960m3/s。建筑物地基地层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淤泥质黏土、中粉质壤土、重粉质壤土、粉细砂、中粗砂等,其中粉细砂和中粗砂层为承压含水层,承压水位高于节制闸底板高程。节制闸基础采用换填水泥土处理。泵站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为10.5m,节制闸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为6.0m(包括换土层厚度)。

图1 枢纽工程布置示意图
该枢纽工程在施工期间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为方便施工导流和安全度汛,施工单位计划将泵站与节制闸分两期实施,在分流岛部位设纵向围堰,上、下游分期设横向围堰,如图1所示。纵、横向围堰均采用土石结构。在基坑四周布置单排真空井点进行基坑降水。
事件二:泵站厂房施工操作平台最大离地高度38.0m,节制闸启闭机房和桥头堡施工操作平台最大离地高度35.0m。施工单位采用满堂脚手架进行混凝土施工,利用塔吊进行混凝土垂直运输,其中厂房外部走廊采用外悬挑脚手架施工。厂房内桥式起重机安装及室内装饰工程采用移动式操作平台施工,泵站机组利用桥式起重机进行安装;节制闸启闭机房施工时进行闸门安装(交叉作业),闸门在铺盖上进行拼装。
事件三:施工单位为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在施工区入口处悬挂“五牌一图”,对施工现场的“三宝”、“四口”、“五临边”作出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
<1> 、指出本枢纽工程等别、主要建筑物级别以及施工围堰的洪水标准范围。
<2> 、根据事件一,本枢纽工程是先施工泵站还是先施工节制闸?为什么?
<3> 、事件一中基坑降水方案是否可行,为什么?你认为合适的降水方案是什么?
<4> 、根据事件二的施工方案以及工程总体布置,指出本工程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部位或作业)。
<5> 、事件三中提到的“四口”指的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 、枢纽工程等别为Ⅱ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施工围堰洪水标准范围为10~20年一遇。
<2> 、先施工节制闸。根据事件一分期实施方案和工程总体布置,本工程分两期实施主要是方便施工导流,先施工节制闸,利用原有河道导流(泵站无法进行施工导流);在泵站施工时可利用节制闸导流。
<3> 、不可行。因为粉细砂和中粗砂层渗透系数较大,地基承压含水层水头较高(承压水位高于节制闸底板高程),因此不宜采用单排真空井点降水。宜采用管井降水方案。
<4> 、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部位或作业)有:30米以上的高处作业(泵站厂房、启闭机房、桥头堡施工操作平台)、“四口”部位(楼梯口、通道口、预留洞口、电梯井口)、临时用电设施、塔吊、外悬挑脚手架、移动操作平台、易发生事故的交叉作业、桥式起重机等。
<5> 、“四口”是指楼梯口、通道口、预留洞口、电梯井口。

某公司中标承建水源工程,项目包括43.2m×54.6m清水池两座,两池水平距离900mm。水池设计埋深5m,底板下为预应力管桩基础,池内净高5m,底板顶面设计标高-0.3m,底板厚500mm,池壁厚350mm,顶板厚250mm,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内支撑顶板的现浇柱的柱距为3800mm×3800mm,每座水池中间在长度方向设一道1m宽的后浇带,宽度方向设一道30mm的伸缩缝,缝缝内设橡胶止水带。混凝土强度等级:垫层C15,水池结构C30P8防水混凝土。施工项目部编制的清水池专项施工方案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为满足水厂通水计划,施工项目部拟采用膨胀加强带技术,取消后浇带,以便加快施工速度。
事件二:原设计池内导流墙为MU10砖、M10水泥砂浆砌筑结构,1:2水泥砂浆抹面。建设单位坚持改为混凝土结构导流墙。
问题:
1.简述清水池单体工程施工部署(组织)。
2.给出单个清水池浇筑施工流程。
3.针对事件一,项目部应经过哪些程序
4.对于事件二,项目部应注意哪些技术管理环节。

答案:
解析:
 1.单体清水池由后浇带和伸缩缝分成四块,因此每个水池考虑按自然块分次施工,每块分两次施工,4个自然块之间组织流水作业。 考点为水池工程施工内容,属于施工组织和施工部署;本题是实践型考题。
教材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1)大型矩形水池为避免裂缝渗漏,设计通常采用单元组合结构将水池分块(单元)浇筑。各块(单元)间留设后浇缝带,池体钢筋按设计要求一次绑扎好,缝带处不切断,待块(单元)养护42d后,再采用比块(单元)强度高一个等级的混凝土或掺加UEA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灌注后浇缝带使其连成整体。
(2)水处理(调蓄)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池体大多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浇筑混凝土时应依据结构形式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现浇混凝土的配合比、强度和抗渗、抗冻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构筑物不得有露筋、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且整个构筑物混凝土应做到颜色一致、棱角分明、规则,体现外光内实的结构特点。
后浇带和伸缩缝都需要进行分次浇筑,因此单体清水池分块浇筑必须考虑后浇带和伸缩缝。
2.底板→池柱→侧墙→顶板。
考点为水池工程施工内容,属于施工技术管理和实践型考题。
依据背景资料和相关规范,参考答案给出水池施工总流程。首先浇筑施工底板及施工缝下侧墙(池壁);然后分别浇筑池内现浇柱;接着应浇筑侧墙施工缝下部分;最后浇筑顶板。
工程实践中为尽可能减少施工缝的数量,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效果,也可将墙体及顶板一次浇筑,不再设施工缝。
3.建设单位应正式下达变更通知,由设计单位出变更设计,施工项目部照图施工。
属于现场技术管理内容,应参照有关合同管理法规进行回答。
教材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1)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合同变更,如工程量增减,质量及特性变更,工程标高、基线、尺寸等变更,施工顺序变化,永久工程附加工作、设备、材料和服务的变更等,项目负责人必须掌握变更情况,遵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变更手续。
(2)承包方根据施工合同,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变更申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查,将审查结果通知承包方。监理工程师向承包方提出变更令。
(3)承包方必须掌握索赔知识。在有正当理由和充分证据条件下按规定进行索赔;按施工合同文件有关规定办理索赔手续;准确、合理地计算索赔工期和费用。
4.项目部应提出建议或报告,由监理或建设单位审批,由设计单位做变更设计。
属于现场技术管理内容,应参照监理程序和技术管理规定进行回答。
满足水厂通水计划,是参建各方的目标,特别是建设单位。为减少分部浇筑次数,减少技术间隔时间,施工项目部应首先提出采用膨胀加强带技术的建议,并应附上技术经济比较和风险评估结果。但是,取消后浇带、采用膨胀加强带将涉及质量风险和经济问题,属于重大技术变更。施工项目部必须按照规定办理变更手续。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发包方或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有关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要求,应在执行前向执行人员进行书面交底。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