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二级建造师《工程法规》章节练习(2021-02-10)

发布时间:2021-02-10


2021年二级建造师《工程法规》考试共80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小编为您整理第五章 建设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文物保护法律制度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建筑施工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选题】

A.施工场地内

B.建筑施工场界

C.施工场地周边

D.建筑施工场地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1996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建筑施工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2、为了防治环境噪声污染,对在城市市区范围内行驶的机动车辆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A.机动车辆的消声器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B.机动车辆的喇叭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C.机动车辆须加强维修和保养

D.机动车辆须加保持技术性能良好

E.机动车辆应安装、使用警报器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市区范围内行驶的机动车辆的消声器和喇叭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机动车辆必须加强维修和保养,保持技术性能良好,防治环境噪声污染。

3、《绿色施工导则》规定,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千米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以上。【单选题】

A.50%

B.60%

C.70%

D.8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4、根据《绿色施工导则》,水源利用中,应当优先采用( ) 。【多选题】

A.处于基坑降水阶段的工地地下水作为混凝土搅拌用水

B.市政自来水作为混凝土冲洗用水

C.中水搅拌

D.中水饮用

E.收集雨水养护 

正确答案:A、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绿色施工导则》水源利用。非传统水源利用:(1)优先采用中水搅拌、中水养护,有条件的地区和工程应收集雨水养护。(2)处于基坑降水阶段的工地,宜优先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3)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4)大型施工现场,尤其是雨量充沛地区的大型施工现场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充分收集自然降水用于施工和生活中适宜的部位。(5)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

5、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相关部门审查批准,该部门是()。【单选题】

A.地方政府主管部门

B.大气污染防治监管部门

C.建设系统主管部门

D.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设项目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定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故,本题选D。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二级建造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列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中,可以反映现场文明施工组织的是()。

A、 工程概况
B、 施工部署
C、 施工平面图
D、 技术经济指标
答案:C
解析:
施工平面图是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在空间上的全面安排,可以使整个现场有组织地进行文明施工。正确答案:C

根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保温工程最低保修期限为()年。


A.3

B.4

C.5

D.6
答案:C
解析:
主要考核民用建筑节能工程中的保温工程最低保修年限的知识点。该知识点属于近几年行业的热点关注问题,对标准规范熟悉。 根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2008] 530号)第二十三条规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保温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5年。保温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保温工程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内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故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C.5”。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有( )。

A.混凝土结构体积
B.水泥水化热
C.混凝土收缩变形
D.气温变化
E.内外约束条件
答案:B,C,D,E
解析:
2019版教材P275页
裂缝发生原因:1.水泥水化热影响;2.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3.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4.混凝土的收缩变形;5.混凝土的沉陷裂缝;

背景 某山区一级公路,全长215.23km,路堑边坡高陡,边坡高度多在15~40m,最大高度60m以上,岩质边坡坡度多在70。以上,土质边坡坡度多在40。以上。公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岩层产状复杂多变,岩体十分破碎鼠风化严重,风化深度可达数十米。形成厚度大于20m的残积层。残积物颗粒为松散的砂泥质结构。沿线雨量充足,年平均降雨量1700mm以上。 该公路石方工程2383万m3,施工时采用大爆破。施工质量不高,施工后期坡顶残留物、危岩和浮石未彻底清理。路堤填筑时考虑石料较多,强度较大,适当加陡坡度但严格按照设计宽度填筑碾压。2003年11月通车至今,该路发生大量路基边坡病害,大量高边坡路段出现密集的鸡爪状纵向水沟,中下部冲刷成直径1~5m,深5~7m的落水洞,上下落水洞相连,坡面支离破碎。其中K26+500~K26+650路段右侧边坡顶部厚约10m的残积层在雨后顺坡向下坍滑,越过下挡墙淤埋侧沟,部分淤埋路面影响行车安全。

问题

(1)以上所描述的现象属于路基边坡常见的哪两种病害?请从施工角度分析造成这两种病害的原因。

(2)请分析路堤填筑方法是否正确。

(3)针对上述病害提出可能的治理措施(两种)。

正确答案:
(1)边坡冲沟和边坡坍塌。施工时采用大爆破,使原本条件很差的边坡岩体松动开裂,抗冲刷能力下降,加上残积层松动而发生冲沟;施工后期坡顶残留物、危岩和浮石未彻底清理造成坍塌。 
(2)不正确,边坡坡度不能变陡,填筑时应适当增加宽度(约0.5m)并进行压实。
(3)清理边坡后,植树、植草或采用砌石(混凝土)块防护等防护加固措施。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