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和考试科目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2021-09-22


202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落幕,意味着202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备考正式开始了,那么想要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就需要先满足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那么202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是什么呢?考试又要考哪些科目呢?跟随着51题库考试学习网的脚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由于202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暂未公布,考生们可以借鉴一下202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

202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

一: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

第一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条: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二: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综合阶段考试:

第一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条:已取得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

第一条:因被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报名之日止不满5年者;

第二条:以前年度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因违规而受到禁考处理期限未满者。

再来看看202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科目有哪些?

专业阶段考试科目: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

专业阶段考试报名人员可以同时报考6个科目,也可以选择报考部分科目。专业阶段考试的单科考试合格成绩5年内有效。对在连续5个考试年度中取得专业阶段考试全部科目合格成绩的考生,颁发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

综合阶段考试科目: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对取得综合阶段考试科目合格成绩的考生,颁发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全科合格证。

以上就是51题库考试学习网本次为大家带来的,202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以及考试科目等相关资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注册会计师考试含金量高,难度也是有的,所以考生们一定要抓紧时间提前备考,51题库考试学习网也祝愿大家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注册会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甲公司为2005年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2007年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甲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甲公司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4%,假设税法规定,各项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均不得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

因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初涉及需要调整的事项如下

(1)2006年10月20日购买的8公司股票l00万股作为短期投资,每股成本9元,2006年末市价10元,按新准则应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并追溯调整。

(2)甲公司于2005年12月31日将——N完工的建筑物对外出租,租期为5年,出租时,该建筑物的成本为2 000万元,使用年限为20年,甲公司对该建筑物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使用年限、折旧方法均与税法一致)。按新准则划分为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并追溯调整,2006年末公允价值为3 000万元。

按新准则规定,首次执行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与之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

(3)2005年11月,甲公司董事会批准了一项股份支付协议。协议规定,2006年1月1日,甲公司授予200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每人1万份现金股票增值权,这些人员从2006年1月1 E1起必须在该公司连续服务3年,即可从2008年12月31日起根据股价的增长幅度获得现金,该增值权应在2010年12月31日之前行使完毕。甲公司估计,该增值权在负债结算之前的每一资产负债表日以及结算日的公允价值和可行权后的每份增值权现余专出额如下: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公允价值 14 15 18 21 支付现金 16 20 25第一年有20名管理人员离开公司,甲公司估计未来两年中还将有l5名管理人员离开公司;第二年又有l0名管理人员离开公司,估计第三年还将有l0名管理人员离开公司;第三年又有15名管理人员离开公司。

假定第三年末(2008年12月31日),有70人行使股票增值权取得了现金;第四年末(2009年l2月31日),有50人行使了股票增值权;第五年末(2010年12月31日),剩余35人全部行使了股票增值权。

2007年之前未确认相应的负债,按新准则规定应追溯调整。假定按税法规定股份支付形成的职工薪酬不得在税前扣除。

(4)所得税核算方法从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2006年末存在的其他事项如下:

(1)2006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4 000万元,已计提坏账准备l60万元。

(2)按照销售合同规定,甲公司承诺对销售的x产品提供3年免费售后服务。甲公司2006年末"预计负债一产品质量保证"贷方余额为400万元。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支出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3)甲公司2006年1月1日初4 l00万元购入面值为4 000万元的国债,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每年l月l0日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票面利率6%,假定实际利率为5%,该国债投资在持有期间未发生减值。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

(4)2006年7月开始计提折旧的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6 000万元,使用年限为l0年,净残值为零,会计处理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

(5)2006年l2月31日,甲公司存货的账面余额为2 6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余额300万元。

2007年发生的事项如下:

(1)2007年4月,甲公司自公开市场购人基金,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买价为l 995万元,发生相关税费5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基金的公允价值为3 100万元。

(2)2007年5月,将2006年lo月20日购买的B公司股票出售50万股,取得款项560万元,2007年末每股市价l3元。

(3)甲公司2007年12月10日与丙公司签订合同,约定在2008年2月20日以每件0.2万元的价格向丙公司提供A产品l 000件,若不能按期交货,将对甲公司处以总价款20%的违约金。

签订合同时产品尚未开始生产,甲公司准备生产产品时,原材料的价格突然上涨,预计生产A产品的单位成本将超过合同单价,预计A产品

的单位成本为0.21万元。

(4)2007年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2 850万元。

(5)向关联企业提供现金捐赠200万元。

(6)应付违反环保法规定罚款100万元。

(7)2007年发生坏账60万元,按税法规定可以在税前扣除,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6 000万元,坏账准备余额为240万元。

(8)2007年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350万元,确认产品质量保证费用500万元。

(9)2007年为开发一新产品发生研究开发支出共计500万元,其中300万元资本化计人无形资产成本,当年摊销5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人当期损益的,在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可按当期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税法按照6年采用直线法摊销(同会计规定)。

(10)2007年年末结存存货账面余额为3 0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余额为100万元。

(11)2007年甲公司利润总额为5 000万元。

其他相关资料:(1)假定预期未来期间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不发生变化。

(2)甲公司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要求:(1)对甲公司2007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涉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编制追溯调整的会计分录(涉及所得税的与所得税政策变更一起调整);(2)确定表(一)所列资产、负债在2006年末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编制所得税政策变更的调整分录;(3)编制2007年发生的事项(1)~(6)的会计分录;(4)编制2007年股份支付、持有至到期投资计息的会计分录;(5)确定表(二)所列资产、负债在2007年末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6)计算2007年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7)计算2007年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编制所得税处理的会计分录。

表(一)单位:万元 暂时性差异 项 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账款 存货 投资性房地产 长期股权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 固定资产 应付职工薪酬 预计负债 总计 表(二)单位:万元 4暂时性差异 项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账款 存货 投资性房地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应付职工薪酬 预计负债 其他应付款 总计

正确答案:
(1)对甲公司2007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涉及
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编
制追溯调整的会计分录(涉及所得税的与所得税
政策变更一起调整);
①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l 000
贷:短期投资 900
盈余公积 l0
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90
②借:投资性房地产一成本 3 000
累计折旧 l00
贷:固定资产 2 000
盈余公积 ll0
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990
④2006年应确认相应的负债
=(200—35)×l×14×1/3=770(万元)
借:盈余公积 77
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693
贷:应付职工薪酬 770
(2)确定表(一)所列资产、负债在2006年末的
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编制所得税政策变更的调
整分录.
表(一) 单位:万元

暂时性差异

项 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交易性金融资产

1 000

900

100

应收账款

3 8柏

4 000

160

存货

2 300

2 600

300

投资性房地产

3 000

1 900

1 100

持有至到期投资

4 065

4 065

固定资产

5 400

5 700

300

应付职工薪醐

770

770

预计负债

400

O

400

总计

1 200

1 16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90(1 160 ×25%)
盈余公积 l
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9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300(1 200×25%)
(3)编制2007年发生的事项(1)一(6)的会计分录:
①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成本 2 000
贷:银行存款 2 000
年末: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公允价值变动
1.100
贷:资本公积 l l00
②借:银行存款 56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500
投资收益 6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
贷:投资收益 50
年末: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一公允价值变动l5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l50
③履行合同发生的损失
=1 000×(0.21—0.2)=10(万元)
不履行合同支付的违约金
=1 000×0.2×20%=40(万元)
故应按孰低确认预计负债l0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 10
贷:预计负债 l0
④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0
贷:投资性房地产一公允价值变动 150
⑤借:营业外支出 200
贷:银行存款 200
⑥借:营业外支出 100
贷:其他应付款 100
(4)编制2007年股份支付、持有至到期投资计息的会计分录:
①股份支付2007年l2月31日应确认的负债:
(200—40)×1×15×2/3—770
=1 600—770=830(万元)
借:管理费用830
贷:应付职工薪酬一股份支付830
⑦持有至到期投资2007年12月31日计息:
借:应收利息 24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一利息调整 36.75
投资收益 203.25
{[4 100一(4 000×6%一4 100×
5%)]×5%}
(5)确定表(二)所列资产、负债在2007年末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表(二) 单位:万元

暂时性差异

项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交易性金融资产

650

450

200

应收账款

5 760

6 000

240

存货

2 900

3 000

100

投资性房地产

2 850

1 800

1 05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 loo

2 000

1 100

持有至到期投资

4 028.25

4 028.25

固定资产

4 320

5 100

780

无形资产

250

375

不确认

应付职工薪酬

1 600

1 600

预计负债

560

O

560

其他应付款

100

100

总计

2 350

1 680

  注释:对于无形资产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由于不是产生于企业合并且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所以不确认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6)计算2007年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
①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2 350×25%=587.5(万元)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30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287.5万元其中:计入资本公积=1 100×25%=275(万元)
计入所得税费用=287.5-275=12.5(万元)
②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1 680×25%=420(万元)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29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1 30万元

(7)计算2007年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编制所得税处理的会计分录。
应纳税所得额=5 000+(1 680-1 160)一[2 350 -1 10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1 200]+200(现金捐赠)+100(违反环保法规定罚款)+830(。股份支付)一(200×50%+75-50)(研究开发支出加扣50%)一203.25(国债利息收入)
=6 271.75(万元)
应交所得税=6 271.75×25%=1 567.94(万元)
递延所得税费用=12.5-130 117.5(万元)
所得税费用=1 567.94—117.5=1 450.44(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l 450.44
递延所得税资产 130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 l 567.94
递延所得税负债 12.5
借:资本公积 27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75


会计人员对严重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财务收支,应当向( )报告。

A.主管单位

B.财政机关

C.审计机关

D.税务机关

正确答案:ABCD

下列关于公允价值层次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活跃市场类似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应该归类为第一层次输入值
B.企业在估计资产或负债的价值时,可以随意选用不同层次的输入值
C.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取决于估值技术
D.使用第三方报价机构提供的估值时,企业应当根据估值过程中使用的输入值的可观察性和重要性判断相关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层次
答案:D
解析:
选项A,属于第二层次输入值,第二层输入值包括:活跃市场中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非活跃市场中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除报价以外的其他可观察输入值,包括在正常报价间隔期间可观察的利率和收益率曲线等;市场验证的输入值等。选项B,企业应最优先使用活跃市场上相同资产或负债未经调整的报价即第一层次输入值,最终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即第三层次输入值;
选项C,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述的层次,取决于估值技术的输入值,而不是估值技术本身。

某公司年初坏账准备余额200000元,年末应收款项余额4000万元,坏账准备提取率1%,年末应提坏账准备( )元。

A、0

B、100000

C、200000

D、300000

正确答案:C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