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啦!海南2020年高级会计师报名入口赶紧看

发布时间:2020-03-05


看过来: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大家带来了海南2020年高级会计师报名入口,赶紧来看看相关事项吧。

2020海南高级会计考试报名时间3100时至3018时,海南2020年高级会计师考试报名入口已公布, 2020年高级会计师课程已经开通,想要参加2020年高级会计考试的小伙伴们赶快准备起来吧!

海南2020年高级会计师考试报名入口:“海南会计网”(网址:http://kjw.shaanxi.gov.cn/kjw/)。

为方便考生报名,我省初级资格考试开通了手机报名服务。报考人员在完成信息采集后,关注并进入“海南财政”微信公众号,点击“会计管理”,通过“会计业务掌上办理”菜单下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报名”入口,可在手机上完成报名。

报名时间:20203100时至3018时。

报名费:高级资格考试每人100元,实行网上交费,缴费截止时间为202033124时。

信息采集:我省高级会计资格考试报名实行网上报名,报名信息全部从会计人员信息库中调取。所有报考人员应先在“海南会计网”(网址:http://kjw.shaanxi.gov.cn/kjw/)会计人员信息采集模块注册,完成信息采集后方可报考。

资格审核:报名系统将从会计人员信息库中调取报考人员信息,符合报名条件的由系统自动审核通过,无需到现场进行审核确认,不予通过的系统会提示原因。

提醒高级会计考试报名条件:

(一)报名条件:

1.报名参加全国中、高级会计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热爱会计工作,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2.报名参加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备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2)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

3)具备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

4)具备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

5)具备博士学位;

6)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

3.报名参加高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取得会计师职称后,从事与会计师职责相关工作满10年;

2)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或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会计师职称后,从事与会计师职责相关工作满5年;

3)具备博士学历,取得会计师职称后,从事与会计师职责相关工作满2年;

4.本公告所述学历或学位,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学历或学位。                                                                                                                                              

各位考生注意仔细查看哟,更多资讯请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51题库考试学习网提醒各位考生不要错过报名时间哟。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高级会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甲公司是一家从事重型机械制造的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挖掘机、大型卡车和模具等重型产品逐步赢得了市场认可,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公司 2017 年年末总资产 1200000 万元,所有者权益 400000 万元。
公司董事会经过综合分析认为,公司目前已经进入成长期,结合公司目前发展态势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公司董事会确定了今后 5 年的发展战略:为扩大产能规模,拟收购当地另一家同类型的公司乙公司 100%股权,并购后乙公司将解散(两家公司之前不存在关联方关系)。通过本次并购,将提高公司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增长。乙公司的相关资料如下:
资产负债表
编制单位:乙公司 2017 年 12 月 31 日 单位:万元

利润表
编制单位:乙公司 2017 年度 单位:万元

其他相关资料:乙公司当前的有息债务总额为 74000 万元,均为长期负债;目前公司持有的超过营运资本需求的现金为 5000 万元;本年度固定资产折旧额为 10000 万元。双方初步确定的收购价格为 150000 万元,与乙公司最接近的竞争者 A 公司的 P/E 为 10.8、EV/EBITDA 为 6。为了解决扩大规模和高增长的资金需求,公司财务部提出以下方案解决资金缺口:方案一:向战略投资者进行定向增发新股;方案二:向银行举借长期借款。
要求:

按照拟订的收购价格计算乙公司的企业价值 EV。
答案:
解析:
乙公司的企业价值 EV=股权的市场价值+(付息债务-超额现金)=150000+(74000-5000)=219000(万元)

A 公司是一家成长能力极好的企业,从 2009 年就开始执行全面预算管理,采用静态预算体系编制预算,在 2012 年又引入了平衡计分卡。在行业稳步增长的 2010 年到 2014 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 2015 年到 2016 年行业波动非常大,经历了大落后大起又大落,企业的业绩波动也非常大。近期财务中心牵头组织了一个关于“预算与业绩评价”的调查,从调查报告中反馈出几个
突出问题,总结如下:
1.营销人员反馈问题:“近几年的销售考核任务存在两个问题,要么定得过高无法完成,员工看不到希望也就不去努力,等着公司调低指标;要么考核任务过低,完成基本指标后,也不去努力了,因为明年还有更重的指标呢!”从销售人员反馈的问题可以看出,行业波动较大,销售目标的确定难度增大、缺乏客观性、得不到中下层认同;销售数据的最终结果很大程度不可控,以某个静态销售数据为考核任务,存在很大的机会性。
2.生产人员反馈问题:“公司各类成本下降依赖销售的完成,销售一旦下降直接影响生产成本的上升,不可控因素较多,特别是实际生产水平与预算生产水平差异较大时,生产的经营业绩无法体现出来。”
3.财务部门人员反馈问题:“由于近几年行业波动大,财务每年都要启动 2 次年中滚动预算调整,但是目前公司的滚动预算调整已经变相成为各部门调低预算目标的手段了,滚动预算造成的结果是不停修改考核目标。”
公司根据上述问题,计划采用弹性预算,并编制了 2016 年预算与实际比较表如下表所示。

要求:

弹性预算如何进行预算目标的确定?
答案:
解析:
预算目标确定程序为:
(1)整理与分析历史数据,根据历史数据的分析,A 公司每年的市场份额都在增长,由此确定公司 2016 年的市场份额目标。
(2)确定次年的销售目标,公司各级营销人员按此销售目标逐级分解。
(3)年末或次年初销售业绩考评,根据目标市场份额不变的原则,再根据年度结束后行业实际公布的数据,调整公司的弹性销售目标,再把实际的销售收入与弹性销售目标进行对比,公司超额完成目标,市场份额提升。

B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乙公司是B公司的大股东之一,B公司总经理同时兼任乙公司董事。2016年乙公司要求B公司为其提供500万元的担保。甲会计师事务所在对B公司的该业务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发现如下事项:
  ①B公司总经理认为乙公司风险较小,因此签字同意,并上报董事会批准。
  ②B公司董事会要求乙公司以房地产和土地使用权作为反担保,乙公司同意了B公司的要求,双方就此达成一致意见。
  ③双方达成担保意向后,由担保经办部门负责拟定和审核担保合同。
  要求:
  指出资料中的几个事项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事项①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理由:公司对外担保前应对担保申请人进行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应出具书面报告。B公司董事会批准前并未进行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
  同时,企业为关联方提供担保的,与关联方存在经济利益或近亲属关系的有关人员在评估与审批环节应当回避。B公司总经理同时兼任乙公司董事,应当回避。
  2.事项②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理由:企业要求担保申请人提供反担保的,还应当对与反担保有关的资产状况进行评估。
  3.事项③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理由:担保合同的拟定和审核属于不相容职务,由担保经办部门负责拟定和审核担保合同不妥,应由独立于担保经办部门的其他部门或人员对担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

K企业专门从事甲、乙两种产品的生产,有关这两种产品的基本资料如下(单位:元):

甲:1000×4=4000   5000   10000     
  乙:4000×4=16000  48000   16000
  K企业每年制造费用总额20000元,甲乙两种产品复杂程度不一样,耗用的作业量也不一样。K企业与制造费用相关的作业有5个,为此设置了5个成本库。有关制造费用作业成本的资料如下(单位:元):

要求:
  分别用传统成本计算法和作业成本计算法计算上述两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答案:
解析:
(1)传统成本法下计算两种产品的制造费用(用机器小时数作为费用分配依据)
  已知甲乙两种产品的机器小时总数分别为4000小时和16000小时,制造费用总额为20000元,则:
  制造费用分配率=20000/20000=1(元/小时)
  甲产品的制造费用=4000×1=4000(元)
  乙产品的制造费用=16000×10=16000(元)
  (2)作业成本法下计算两种产品的制造费用
  首先计算各项作业的成本动因分配率,见下表:

 其次,利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两种产品的制造费用。
  甲产品制造费用=8×600+70×40+30×90+4000×0.2+60×24=12540(元)
  乙产品制造费用=2×600+30×40+10×90+16000×0.2+40×24=7460(元)
  (3)两种成本计算法计算的产品成本。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