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重庆2020年高级会计师报名入口在哪里?看过来!

发布时间:2020-03-12


很多小伙伴想了解重庆2020年高级会计师报名入口的相关信息,今天51题库考试学习网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一、报名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高级会计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热爱会计工作,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注:报名参加高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取得会计师职称后,从事与会计师职责相关工作满10年。

2)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或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会计师职称后,从事与会计师职责相关工作满5年。

3)具备博士学历,取得会计师职称后,从事与会计师职责相关工作满2年。

二、报名时间及入口。

1.报名入口:重庆市财政局官网。

2.报名及缴费时间:2020315日—331日,过时将无法补充报名及缴费。

三、报名方式及流程。

1.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全部实行网上报名。

2.报考人员应在会计考试管理机构公布的报名及交费时间内,登录重庆市财政局官网,进入“重庆会计之家”点击“会计专业考试-网上报名”系统,自行填报考试信息,完成注册报名及缴费。

3.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报名确认及完成交费的报考人员,视为自动放弃考试报名,届时将不能参加考试。考生在报名确认及交费成功后,报考人员所填写的信息将不能在网上自行修改。

4.待考试结束后成绩合格的考生应在公布成绩后10个工作日内按要求向报名地区县财政局提交学历或学位证书或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居民身份证明等材料。

5.报名时使用的照片,将用于制作准考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报考人员须准备标准证件数字照片,下载照片审核处理工具,按照规定要求,对报名照片格式进行预处理,通过审核后再进行上传。

四、考试安排。

1.考试时间:高级资格《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日期为2020年9月6日,考试时间为8:3012:00

2.考试科目:高级资格考试科目包括《高级会计实务》。参加高级资格考试合格人员,在“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自行下载打印考试合格成绩单,3年内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有效。

以上就是今天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重庆2020年高级会计师报名入口的相关讯息,感兴趣的小伙伴后续也可以通过51题库考试学习网关注更多信息。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高级会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甲公司为一家国有企业的下属子公司,主要从事 X、Y 两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现拟新投产A、B 两种产品。2017 年初,甲公司召开成本管控专题会议。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市场部经理:经市场部调研,A、B 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分别为 207 元/件和 322 元/件。为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建议:①以竞争性市场价格销售 A、B 产品;②以 15%的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销售单价-单位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100%}确定 A、B 产品的单位目
标成本。
(2)财务部经理:根据传统成本法测算,制造费用按机器小时数分配后,A、B 产品的单位生
产成本分别为 170 元和 310 元。根据作业成本法测算,A、B 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 220 元和275 元。根据 A、B 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机器小时数分配制造费用的传统法扭曲了成本信息,建议按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决策。
(3)企业发展部经理:产品成本控制应考虑包括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如果只考虑产品制造环节所发生成本,而不考虑价值链其他环节所发生成本,将有可能得出错误的决策结果。根据企业发展部测算,A、B 产品应分摊的单位上游成本(研发、设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13 元和 18 元,应分摊的单位下游成本(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8 元和 12 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2),结合产品单位目标成本,指出在作业成本法下 A、B 两种产品哪种更具有成本优势,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B 产品更具有成本优势。
理由:在作业成本法下,B 产品的单位成本为 275 元,低于单位目标成本 280 元;
而 A 产品的单位成本为 220 元,高于单位目标成本 180 元。

光明能源为上市公司,2014~2015 年通过合营安排等,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情况如下:
(1)光明能源经过可行性论证,为进军未来中长期的市场新热点项目,与通达公司(简称 B)、
兴达公司(简称 C)签订了一项安排:光明能源在该安排中拥有 50%表决权,B 拥有 30%表决权,C拥有 20%表决权。明光公司、B、C 之间的合同安排规定,对该安排相关活动的决定至少需要 75%的表决权。据此,能够行使决策权的唯一情况就是光明能源和 B 公司的一致行动。
(2)光明能源从积极参与电力改革出发,经过可行性论证,为打造对电力终端销售市场的主动性渗透,与 E 公司、F 公司安排一项涉及三方:光明能源在该安排中拥有 50%的表决权,E 和 F 各拥有 25%的表决权。三方之间的合同安排规定的合营协议,对安排的相关活动作出决策至少需要75%的表决权。据此,据此,能够行使决策权的两种情况就是光明能源和 B 公司的一致行动,或者E 和 F 公司的一致行动。
(3) 2010 年 1 月 20 日,光明能源与乙公司签订购买乙公司持有的丙公司(非上市公司)60%股权的合同。合同规定:以丙公司 2010 年 6 月 30 日评估的可辨认净资产价值为基础,协商确定对丙公司 60%股权的购买价格;合同经双方股东大会批准后生效。购买丙公司 60%股权时,光明能源与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4)购买丙公司 60%股权的合同执行情况如下:
①2010 年 3 月 15 日,光明能源和乙公司分别召开股东大会,批准通过了该购买股权的合同。
②以丙公司 2010 年 6 月 30 日净资产评估值为基础,经调整后丙公司 2010 年 6 月 30 日的资
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如下:

上表中固定资产为一栋办公楼,预计该办公楼自 2010 年 6 月 30 日起剩余使用年限为 20 年、净残值为 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上表中无形资产为一项土地使用权,预计该土地使用权自 2010 年 6 月 30 日起剩余使用年限为 10 年、净残值为 0,采用直线法摊销。假定该办公楼和土地使用权均为管理使用。
③经协商,双方确定丙公司 60%股权的价格为 5500 万元,光明能源以一栋办公楼和一项土地使用权作为对价。光明能源作为对价的固定资产 2010 年 6 月 30 日的账面原价为 2800 万元,累计折旧为 600 万元,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为 200 万元,公允价值为 4000 万元;作为对价的土地使用权 2010 年 6 月 30 日的账面原价为 2600 万元,累计摊销为 400 万元,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为 200 万元,公允价值为 1500 万元。2010 年 6 月 30 日,光明能源以银行存款支付购买股权过程中发生的评估费用 120 万元、咨询费用 80 万元。
④光明能源和乙公司均于 2010 年 6 月 30 日办理完毕上述相关资产的产权转让手续。
⑤光明能源于 2010 年 6 月 30 日对丙公司董事会进行改组,并取得控制权。
(5)丙公司 2010 年及 2011 年实现损益等有关情况如下:
①2010 年度丙公司实现净利润 1200 万元(假定有关收入、费用在年度中间均匀发生),当年提取盈余公积 120 万元,未对外分配现金股利。
②2011 年度丙公司实现净利润 1600 万元,当年提取盈余公积 160 万元,未对外分配现金股利。
(6) 2010 年 7 月 1 日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丙公司除实现净利润外,未发生引起股东权益变动的其他交易和事项。
(7) 2012 年 1 月 2 日,光明能源以 2500 万元的价格出售丙公司 20%的股权。当日,收到购买方通过银行转账支付的价款,并办理完毕股权转让手续。光明能源在出售该部分股权后,持有丙公司的股权比例降至 40%,仍能够对丙公司实施重大影响,但不再拥有对丙公司的控制权。
2012 年度丙公司实现净利润 800 万元,当年提取盈余公积 80 万元,未对外分配现金股利。丙公司因当年购入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确认资本公积 300 万元。
(8)其他有关资料:
①不考虑相关税费因素的影响。
②光明能源按照净利润的 10%提取盈余公积。
③不考虑投资单位和被投资单位的内部交易。
要求:

计算光明能源对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时的账面价值,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答案:
解析:
剩余40%部分长期股权投资在2010年6月30日的初始投资成本=5700-1900=3800(万元),
小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4000 万元,应分别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留存收益 200 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200
贷:盈余公积 2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80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38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 3800
剩余 40%的部分按权益法核算追溯调整的长期股权投资金额={(1200/2+1600)+1200/20*1.5+400/10*1.5}*40%=94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940
贷:盈余公积 94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46

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彩电和空调等家用电器的企业。公司 l999 年 l2 月 31 日的股东权益总额为 20 亿元,负债总额为 20 亿元,资产总额为 40 亿元。2001 年至 2004 年,公司每年 1月 1 日新增长期银行借款 lo 亿元,年利率为 5%,期限为 l0 年,每年年末支付当年利息。
2001 年至 2004 年,公司实现的销售收入、净利润和息前税后利润,以及每年年末的股东权益、长期借款和资产总额如下(单位:万元):
项目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销售收入 100000200000 350000 500000
净利润 20006000 12000 16000
息前税后利润 1205019400 28750 36100
股东权益 202000208000 220000 236000
长期借款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资产总额 502000 608000 720000 836000
假定:
(1)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33%;公司股东权益的资金成本为 8%。
(2)公司负债除长期银行借款外,其他均忽略不计;公司长期借款利息(利率均为 5%)自 2001
年起计入当期损益。
(3)公司及所在行业的有关指标如下:
(4)公司的经济利润及有关指标
要求:

计算填写答题纸下面表格中 2004 年的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
增长率,并简要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答案:
解析:
(1)计算相关财务指标:
项目 2001 年 2002 年 2003 正 2004 年
资产负债率(%) 5.976 65.79 69.44 71.77
总资产周转率(次) 0.22 0.36 0.53 0.64
净资产收益率(%) 1.00 2.93 5.6l 7.02
销售增长率(%) - 100 75 42.86
(2)简要财务分析:
从资产负债率来看,公司负债水平逐年提高,且大大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表明公司财务风险
较大,偿债能力较差。
从总资产周转率来看,公司总资产周转速度尽管逐年提高,但仍然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表明
公司营运能力不强。
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盈利能力逐年提高,但仍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表明公司盈利能力不
强。
从销售增长率来看。公司销售增长速度逐年降低,但仍然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表明公司发展
能力较强。

(2018年)甲公司是一家智能家用设备制造企业,自2015年起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并以此为平台逐步嵌入关键绩效指标法、经济增加值法等绩效管理工具,形成了完整的预算绩效管控体系。2017年10月,甲公司召开预算管理专题会议,研究分析2017年前三季度预算执行情况并安排部署2018年度预算编制工作。有关资料如下:
  (1)研究分析2017年前三季度预算执行情况。会议认为,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经济增加值指标的预算执行进度未完成阶段性预算目标(75%),但管理费用指标已接近年度预算目标。会议要求,第四季度要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对于净利润、经济增加值指标,要确保总量完成年度预算目标;对于管理费用,要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等项目分别加以控制。
  2017年前三季度预算执行分析报告摘录如下:①实现营业收入51.6亿元,为年度预算目标的75.9%;②实现净利润5.2亿元,为年度预算目标的61.2%;③实现经济增加值2.5亿元,为年度预算目标的58.5%;④发生管理费用4.8亿元,为年度预算的95.8%,其中研究开发费1.5亿元;⑤发生财务费用0.52亿元,其中利息支出0.5亿元。另据相关资料显示:甲公司考核经济增加值指标时,研究开发费、利息支出均作为会计调整项目,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前三季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6%。
  (2)安排部署2018年度预算编制工作。会议要求:①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要适应公司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公司所处行业的运营环境瞬息万变,应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各项决策要强调价值创造长远视角,预算要动态反映市场变化,有效指导公司营运。②预算目标值要保持先进性与可行性。预计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68亿元、营业收入净利率为10.5%。基于内外部环境的综合判断,2018年预算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初步定为25%、营业收入净利率为10.8%。③为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及预算的严肃性,2018年主要预算项目的目标值在执行过程中不得进行任何调整。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指出甲公司预算管理专题会议要求中体现了哪些预算控制方式。(总额控制和单项控制)P157
  (2)根据资料(1),结合经济增加值法,计算甲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的税后净营业利润,以及2017年前三季度的平均资本占用。
  (3)根据资料(2)中的第①项,指出最能体现甲公司内外部环境及相关要求的预算编制方法,并说明理由。
  (4)根据资料(2)中的第②项,采用比例预算法确定甲公司2018年净利润的初步预算目标值。
  (5)根据资料(2)中的第③项,指出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2)①税后净营业利润=5.2+(1.5+0.5)×(1-25%)=6.7(亿元)
  ②6.7-平均资本占用×6%=2.5,所以:
  平均资本占用=(6.7-2.5)÷6%=70(亿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