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江苏南通2020年高级会计师报名简章公布

发布时间:2020-03-11


关于江苏南通2020年高级会计师报名简章公布,感兴趣的小伙伴快跟着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江苏南通2020年高级会计师报名简章公布,江苏南通2020年高级会计师报名时间316日至327日,报名流程依次为:信息采集——网上报名——网上资格审核——网上缴费,详情请查看下文:

关于2020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高级资格考试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县、区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根据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会计考办《关于2020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高级资格考试考务日程安排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和江苏省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20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高级资格考试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2020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高级资格考试全部采用无纸化方式,定于20209月举行。现将南通考区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条件

(一)基本条件

报名参加中、高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热爱会计工作,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二)具体条件

高级资格

报名参加高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基本条件,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取得会计师职称后,从事与会计师职责相关工作满10年。

2)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或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会计师职称后,从事与会计师职责相关工作满5年。

3)具备博士学历,取得会计师职称后,从事与会计师职责相关工作满2年。

本通知所述学历或学位,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学历或学位。

本通知所述有关会计工作年限,截止日期为20201231日;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正式从事会计工作,相应时间不计入会计工作年限;参加中级资格考试工作年限为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会计工作时间的总和。

报考人员在江苏省会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相关信息是判断其会计工作年限的参考依据。符合报名条件的报考人员,应在报考前完成会计人员信息采集,以免影响报考资格审核。

以上就是51题库考试学习网带给大家的内容,如果遇到其他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及时反馈给51题库考试学习网,我们会尽快帮你解答。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高级会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甲公司为一家国有企业的下属子公司,主要从事 X、Y 两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现拟新投产A、B 两种产品。2017 年初,甲公司召开成本管控专题会议。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市场部经理:经市场部调研,A、B 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分别为 207 元/件和 322 元/件。为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建议:①以竞争性市场价格销售 A、B 产品;②以 15%的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销售单价-单位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100%}确定 A、B 产品的单位目
标成本。
(2)财务部经理:根据传统成本法测算,制造费用按机器小时数分配后,A、B 产品的单位生
产成本分别为 170 元和 310 元。根据作业成本法测算,A、B 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 220 元和275 元。根据 A、B 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机器小时数分配制造费用的传统法扭曲了成本信息,建议按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决策。
(3)企业发展部经理:产品成本控制应考虑包括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如果只考虑产品制造环节所发生成本,而不考虑价值链其他环节所发生成本,将有可能得出错误的决策结果。根据企业发展部测算,A、B 产品应分摊的单位上游成本(研发、设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13 元和 18 元,应分摊的单位下游成本(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8 元和 12 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3),结合作业成本法下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计算 A、B 两种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
答案:
解析:
A 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13+220+8=241(元)
B 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18+275+12=305(元)

A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A 公司)是从事化工产品生产经营的大型上市企业。2004 年 9月,为了取得原材料供应的主动权,A 公司董事会决定收购其主要原材料供应商 B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B 公司)的全部股权,并聘请某证券公司作为并购顾问。
有关资料如下:
1.并购及融资预案
(1)并购计划
B 公司全部股份 l 亿股均为流通股。A 公司预计在 2005 年一季度以平均每股 l2 元的价格收购 B 公司全部股份,另支付律师费、顾问费等并购费用 0.2 亿元,B 公司被并购后将成为 A 公司的全资子公司。A 公司预计 2005 年需要再投资 7.8 亿元对其设备进行改造,2007 年底完成。
(2)融资计划
A 公司并购及并购后所需投资总额为 20 亿元,有甲、乙、丙三个融资方案:
甲方案:向银行借入 20 亿元贷款,年利率 5%,贷款期限为 1 年,贷款期满后可根据情况申请贷款展期。
乙方案:按照每股 5 元价格配发普通股 4 亿股,筹集 20 亿元。
丙方案:按照面值发行 3 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 20 亿元(共 200 万张,每张面值 1000 元),票面利率为 2.5%,每年年末付息。预计在 2008 年初按照每张债券转换为 200 股的比例全部转换为 A 公司的普通股。
2.其他相关资料
(1)B 公司在 2002 年、2003 年和 2004 年的净利润分别为 l.4 亿元、1.6 亿元和 0.6 亿元。其中 2003 年净利润中包括处置闲置设备的净收益 0.6 亿元。B 公司所在行业比较合理的市盈率指标为 11.经评估确认,A 公司并购 B 公司后的公司总价值将达 55 亿元。并购 B 公司前,A 公司价值为 40 亿元,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为 6 亿股。
(2)A 公司并购 B 公司后各年相关财务指标预测值如下:

(3)贷款银行要求 A 公司并购 B 公司后,A 公司必须满足资产负债率≤65%、利息倍数≥5.5的条件。
(4)在 A 公司特别股东大会上,绝大多数股东支持并购 B 公司,但要求管理层从财务分析角度对并购的合理性进行论证,确保并购后 A 公司每股收益不低于 0.45 元。
要求:

计算 A 公司并购 B 公司后的下列每股收益指标:
(1)甲、乙、丙三个融资方案在改造完成前(2005~2007 年)各年的每股收益(元);
(2)甲、乙、丙三个融资方案在改造完成后(2008 年及以后)的每股收益(元)。
答案:
解析:
(1)改造完成前各年(2005~2007 年)的每股收益
甲方案:2.88/6=0.48(元)
乙方案:3.60/(6+4)=0.36(元)
丙方案:3.12/6=0.52(元)
(2)改造完成后各年(2008 年及以后)的每股收益
甲方案:5.28/6=0.88(元)
乙方案:6/(6+4)=0.6(元)
丙方案:6/(6+4)=0.6(元)

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新趋势是实行“控制自我评估”,即每个企业不定期或定期地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S集团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集团公司,为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改善内部控制运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也建立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该体系的部分内容如下: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1)内部控制评价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对实现控制目标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综合评价;除此之外,还应该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2)企业授权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评价部门,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内部控制评价部门根据经批准的评价方案,挑选具备独立性、业务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评价人员,组成评价工作组,具体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评价工作组成员应当由股东大会部分成员参加。
  (3)评价工作组根据评价工作方案确定的内部控制评价范围,实施现场测试,通过了解单位基本情况,确定检查评价范围和重点,开展现场检查测试,最终编制现场评价报告。评价工作组将评价结果及现场评价报告向被评价单位进行通报,由被评价单位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提交董事会。
  (4)内部控制缺陷报告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对于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都及时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要求: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要求,分析、判断该公司上述内部控制评价的设计和执行有哪些不当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第一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
  2.第二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不当之处:评价工作组成员应当由股东大会部分成员参加。
  理由:评价工作组成员应当吸收企业内部相关机构熟悉情况的业务骨干参加。
  3.第三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不当之处:现场评价结论直接提交给了董事会。理由:现场评价报告应在由被评价单位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后,首先提交给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部门,内部控制评价部门汇总评价结果、认定内部控制缺陷,综合内部控制工作整体情况,客观、公正、完整地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并报送企业经理层、董事会和监事会,由董事会最终审定后对外披露或以其他形式加以合理利用。
  4.第四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不当之处:对于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都及时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理由:对于一般缺陷和重要缺陷,通常向企业经理层报告,并视情况考虑是否需要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对于重大缺陷,应当及时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报告。如果出现不适合向经理层报告的情形,如存在与经理层舞弊相关的内部控制缺陷,或存在经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情形等,应当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甲公司为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近年来,由于内部管理粗放和外部环境变化,公司经营业绩持续下滑。为实现提质增效目标,甲公司决定从 2016 年起全面深化预算管理,优化业绩评价体系。有关资料如下:
(1)全面预算管理
①在预算编制方式上,2016 年之前,甲公司直接向各预算单位下达年度预算指标并要求严格执行;2016 年,甲公司制定了“三下两上”的新预算编制流程,各预算单位主要预算指标经上下沟通后形成。
②在预算编制方法上,2016 年 10 月,甲公司向各预算单位下达了 2017 年度全面预算编制指导意见,要求各预算单位以 2016 年度预算为起点,根据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在 2016 年度预算的基础上经合理调整形成 2017 年度预算。
③在预算审批程序上,2016 年 12 月,甲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制完成 2017 年度全面预算草案;2017 年 1 月,甲公司董事会对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的全面预算草案进行了审议;该草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预算管理委员会以正式文件形式向各预算单位下达执行。
(2)业绩评价体系
为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甲公司对原来单纯的财务指标考核体系进行了改进,新业
绩指标体系分为财务指标体系和非财务指标体系。其中:财务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增加值、存货周转率等核心指标;与原财务指标体系相比,用经济增加值指标替代了净利润指标,并调整了相关指标权重。财务指标调整及权重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1)中的第①项,指出甲公司2016年之前及2016年分别采取的预算编制方式类型。
答案:
解析:
2016 年之前采取的预算编制方式:权威式预算。
2016 年采取的预算编制方式:混合式预算。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