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2020年高级会计师报名相关信息你了解多少?

发布时间:2020-03-11


江苏连云港2020年高级会计师报名相关信息你了解多少?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所有报考人员应先登录“江苏省会计人员信息采集系统”进行注册登记,完成信息采集2个工作日后方可报考。

资格审核统一实行网上审核,从2020316日开始,327日后不再受理。

根据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20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高级资格考试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2020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高级资格考试全部采用无纸化方式,定于20209月举行。现将连云港考区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条件

报名参加中、高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热爱会计工作,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报名参加高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基本条件,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取得会计师职称后,从事与会计师职责相关工作满10年。

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或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会计师职称后,从事与会计师职责相关工作满5年。

具备博士学历,取得会计师职称后,从事与会计师职责相关工作满2年。

本通知所述学历或学位,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学历或学位。

二、报考地区及审核地点

符合报名条件的在职在岗人员按属地化原则在其工作单位所在地报名;符合报名条件的在校学生,在其学籍所在地报名;符合报名条件的其他人员,在其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报名。

符合报名条件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居民,按照就近方便原则在内地报名。

有工作单位的,在其工作单位所在地报名;为在校学生的,在其学籍所在地报名。

三、报名费用

依据苏价费函〔201130号、苏价费函〔200452号规定,我省会计专业技术中、高级资格考试收费标准为:高级资格 1.报名费,每人10元。 2.考试费,100元。

四、报名流程和时间

2020年度中、高级资格考试实行网上报名、网上资格审核,报名流程依次为:信息采集——网上报名——资格审核——网上缴费——准考证打印等。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江苏连云港2020年高级会计师报名相关信息的内容,因考试政策、内容的不断变化与调整,51题库考试学习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高级会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甲公司主要致力于品牌女装的设计、生产与销售,主攻中高端女装市场,总部位于我国北京市。2018年11月,甲公司召开风险管理座谈会,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人力资源部经理:2017年7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关于调整北京市2017年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将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由1890元/月调增至2000元/月,增长比例为5.82%。近年来公司生产、销售模式不断变革和完善,对生产组织、内部管理、设计研发、售后服务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更多高级管理人员及生产人员来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人力成本的上升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制造成本、期间费用等的增加。
(2)市场部经理:随着高端女装市场流行趋势变化速度的加快,公司开始出现不能全面、及时、准确把握女装流行趋势的不良现象,导致消费者对公司品牌认可度降低,市场需求下降,对公司经营业务产生了不利影响。
(3)财务部经理:近年来,公司通过设立境外子公司的方式大力发展国外业务,同时加大对国外优质资产的投资力度。由于跨境采购和境外投资通常采用外币结算,因此汇率的波动会对公司的经营和收益带来一定风险。
(4)风险管理部经理:风险管理部根据公司风险管理的要求,制定了风险管理流程。即首先确立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识别可能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的潜在事件,并使用统计学技术计算出一定置信度下的经营风险导致的最大损失,然后针对各项识别出的风险选择合理的应对方案,其次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针对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设置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以此对风险状况进行监测,并将发现的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分别向有关部门报告,最后根据风险管理职责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并纳入企业绩效管理。除制定风险管理流程外,我们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公司实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1>?、根据资料(1)、(2)、(3),从风险的内容角度,分别指出甲公司面临的风险类别,并说明理由。
<2>?、根据资料(4),指出甲公司的风险管理流程。
<3>?、根据资料(4),指出甲公司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应该考虑的因素。

答案:
解析:
1.资料(1):财务风险。(1分)
理由:制造成本、期间费用等提高所引发的风险属于财务风险。(1分)
资料(2):战略风险。(1分)
理由:市场对本企业的产品需求下降所引发的风险属于战略风险。(1分)
资料(3):市场风险。(1分)
理由:汇率波动所引发的风险属于市场风险。(1分)
2. 甲公司的风险管理流程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与报告、风险考核与评价。(2分)
3.甲公司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应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管理理念和组织职能体系;(2)风险管理策略;(3)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及文本记录和报告;(4)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体系;(5)风险管理信息系统。(2分)

甲公司系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其 A 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及据此修改后的《公司内部控制手册》,甲公司应于 2011 年起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制度。鉴于本公司在 2008 年 5 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后就已经着手建立、完善自身内部控制体系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甲公司决定从 2010年开始提前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并由审计部牵头拟订内部控制评价方案。该方案摘要如下:
(一)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领导和监督。经理层负责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并
对本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负全责。审计部具体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拟订评价计划、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评价、审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草拟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经理层报告。其他有关业务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的内控自查工作。
(二)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要素展开。
鉴于本公司已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相关内容不再纳入企业层面评价范围。同时,本着重要性原则,在实施业务层面评价时,主要评价上海证券交易所重点关注的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和信息披露等业务或事项。在内部控制评价中,可以采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性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考虑到公司现阶段经营压力较大,为了减轻评价工作对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在本次内部控制评价中,仅采用调查问卷法和专题讨论法实施测试和评价。
(三)关于实施现场评价
评价工作组应与被评价单位进行充分沟通,了解被评价单位的基本情况,合理调整已确定的
评价范围、检查重点和抽样数量。评价人员要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实施现场检查测试,按要求填写评价工作底稿,记录测试过程及结果,并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现场评价结束后,评价工作组汇总评价人员的工作底稿,形成现场评价报告。现场评价报告无须和被评价单位沟通,只需评价工作组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后报审计部。审计部应编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复核。
(四)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审计部在完成现场评价和缺陷汇总、复核后,负责起草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当包
括: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情况、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等内容。对于重大缺陷及其整改情况,只进行内部通报,不对外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报董事会审定后对外披露。
(五)关于内部控制审计
聘请某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鉴于
本公司在 2008 年 5 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后就已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并取得较好效果,内部控制审计自 2010 年起.重点审计本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方法等,并出具相关审计意见。
要求: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逐项判断甲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方案中的(一)至(五)项内容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存在不当之处的,请逐项指出不当之处,并逐项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第一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
(1)不当之处:经理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负全责。
理由:董事会对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负责。
(2)不当之处:审计部审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理由:董事会负责审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2.第二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
(1)不当之处:组织架构相关内容不纳入公司层面评价范围。
理由:组织架构是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应当纳入公司层面评价范围。
(2)不当之处:在实施业务层面评价时,主要评价上海证券交易所重点关注的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和信息披露等业务。
理由:业务层面的评价应当涵盖公司各种业务和事项,而不能仅限于证券交易所关注的少数
重点业务事项来展开评价。
(3)不当之处:为了减轻评价工作对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在本次内部控制评 价中,仅采用
调查问卷法和专题讨论法实施测试和评价。
理由:评价过程中应按照有利于收集内部控制设计、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的原 则,充分考虑所收集证据的适当性与充分性,综合运用评价方法。
3.第三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
(1)不当之处:现场评价报告无须和被评价单位沟通。
理由:现场评价报告应向被评价单位通报。
(2)不当之处:现场评价报告只需评价工作组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后报审 计部。
理由:现场评价报告经评价工作组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后,应由被评价单位相 关责任人签字确认后,再提交审计部。
4.第四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
不当之处:对于重大缺陷及其整改情况,只进行内部通报,不对外披露。
理由:对重大缺陷及其整改情况,必须对外披露。
5.第五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
不当之处: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审计重点审计该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 内容、程序和方法等。
理由: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关注、利用上市公司的评价成果, 但必须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要求,对被审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设计与 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独立审计,不能因为被审计上市公司实施了内部控制评价就简化审 计的程序和内容。

(2017年)甲公司为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主要从事电网调度、变电站、工业控制等自动化产品的研究、生产与销售。2016年,甲公司发生的部分业务相关资料如下: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1)甲公司为实现做强做大主业的战略目标,对业务相似、地域互补的能源企业A公司实施收购。收购前,甲公司与A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之间不存在关联方关系,且A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与甲公司相同。
  ①2016年1月1日,甲公司与A公司控股股东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10亿元价款购入A公司控股股东持有的A公司70%的有表决权股份。该日,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1.2亿元,公允价值为11.3亿元。
  ②2016年3月29日,甲公司向A公司控股股东支付了全部价款10亿元,并于2016年3月30日办理完毕股权转让手续,能够对A公司实施控制。2016年3月30日,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1.5亿元,公允价值为12亿元;除W固定资产外,A公司其他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W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 0.2亿元,公允价值为0.7亿元,甲公司为收购A公司发生并支付资产评估、审计、法律咨询等直接费用0.3亿元。
  要求:
  1.根据材料(1),判断甲公司与A公司的企业合并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并说明理由;指出甲公司合并A公司的合并日(或购买日)。
要求:
  2.根据材料(1),确定甲公司在合并日(或购买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指出甲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是否应确认商誉,并说明理由;确定合并日(或购买日)W固定资产反映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金额。
(2)2016年5月10日,甲公司以非公开方式向母公司乙公司发行普通股2亿股,取得乙公司持有的B公司100%的有表决权股份,能够对B公司实施控制。B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与甲公司相同。合并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7亿元,公允价值为8亿元;B公司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乙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为7.2亿元。
  据此,甲公司于合并日在个别财务报表中,以合并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7亿元,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3)2014年5月20日,甲公司通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C公司80%的有表决权股份,能够对C公司实施控制;甲公司对C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1.6亿元。2016年6月30日,甲公司因战略转型,以0.75亿元价款出售所持有的C公司20%的表决权股份,并办理完毕股权转让手续;该日,C公司自2014年5月20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为3亿元。
  股权出让后,甲公司仍能对C公司实施控制。自2014年5月20日起至本次股权出让前,甲公司一直持有C公司80%的有表决权股份。据此,甲公司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将出售C公司部分股权取得的价款与所处置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0.35亿元确认为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要求:
  3.逐项判断资料(2)至(3)中甲公司所作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正确的会计处理。

答案:
解析:
1.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理由:收购前,甲公司与A公司不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最终控制。
  [或:收购前,甲公司与A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之间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购买日为2016年3月30日。
2.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10亿元。应确认商誉。
  理由: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甲公司对A公司的合并成本为10亿元,大于购买日按持股比例享有的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8.4亿元,差额为1.6亿元,故应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商誉1.6亿元。
  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以其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量,故W固定资产反映在合并资产负债表的金额是其公允价值为0.7亿元。
3. 资料(2)会计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会计处理:应以合并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乙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7.2亿元,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资料(3)会计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会计处理:出售C公司部分股权取得的价款与所处置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0.35亿元,应确认为投资收益,计入甲公司当期个别利润表。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