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级会计师报名需注意的事项有哪些?请阅读这篇

发布时间:2020-01-02


最新消息!各位备考高级会计师的小伙伴请看这里!吉林高级会计师报名需注意的事项有哪些?下面就和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2020年吉林高会报名需注意的事项

1、选择考区。考生按工作属地原则选择考区,其中:省直驻长春市单位的考生,网上报名时选择“长春市省中直考区”;长白山管委会及省直驻其他市、州单位的考生就近选择考区;公主岭市单位的考生,网上报名时选择“公主岭考区”。

2、选择考试科目。考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考试级别、科目。

3、填报信息。报考人员必须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填报相关信息。对于采取伪造学历、提供虚假证明等弄虚作假手段骗取参考资格的人员,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取消考试资格及考试成绩。在审核缴费前,考生可以凭报考注册号登录网站修改本次报名信息。

4、上传本人照片。财政部统一要求上传考生本人近期的白底免冠证件照片,且清晰反映本人特征。质量不合格的,现场审核点将不予审核通过,考生必须重新上传符合要求的照片方能再次进行报考审核。

5、打印报名表。考生在网站填写完报考信息后,自行下载并打印《全国会计资格考试网上报名考生信息表》并亲笔签名、粘贴与上传报名系统同版的一寸白底免冠证件照片,确认所填报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并由所在单位或档案存放单位审核加盖公章。

下面51题库考试学习网给正在备考的小伙伴们一些学习建议:

一、基础阶段学习重点:在基础阶段应该认真全面掌握考试内容,学习重点就是结合大纲的内容将教材知识从头到尾细致的学习一遍。

二、基础阶段学习方法:通读教材、梳理知识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考生熟悉教材,而高会是开卷考试,更需要熟读教材。本科目中概念、模型、原理性的知识较多,因此更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知识框架。

通过一遍或者若干遍的教材研读,建立起知识框架,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结合预习效果,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对于没有掌握好的细节内容进行深化研究,消化重点难点的知识。这是将知识从教材内容转化为自身学识的必经过程。

以上就是51题库考试学习网今天分享给大家的全部内容了,不知道今天51题库考试学习网分享的内容对大家是否有帮助呢?如果还有疑问的小伙伴请及时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51题库考试学习网祝愿大家都能顺利通关!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高级会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甲公司、乙公司和丙公司为三家新能源领域的高科技企业,经营同类业务。甲公司为上市公司,乙公司、丙公司为非上市公司。甲公司总部在北京,乙公司总部在上海,丙公司总部在广州。甲公司财务状况和银行信用良好,对于银行贷款能够提供足额担保。
(1)甲公司为扩大市场规模,于 2013 年 1 月着手筹备收购乙公司 100%的股权,经双方协商同意,聘请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经过评估,甲公司价值为 50 亿元,乙公司价值为 18 亿元,预计并购后的整体公司价值为 75 亿元,从价值评估结果看,甲公司收购乙公司能够产生良好的并购协同效应。
经过一系列并购流程后,双方于 2013 年 4 月 1 日签署了并购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需支付并购对价 20 亿元,在并购合同签署后 5 个月内支付完毕。甲公司因自有资金不足以全额支付并购对价,需要从外部融资 10 亿元,甲公司决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筹集该并购资金,并于 2013 年8 月 5 日按面值发行 5 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 10 亿元,每年面值 100 元,票面年利率 1.2%,按年支付利息;3 年后可按面值转股,转换价格 16 元/股;不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费用。
2013 年 8 月底前,甲公司全额支付了并购对价,并办理完毕全部并购交易相关手续,甲公司在并购后整合过程中,为保证乙公司经营管理顺利过渡,留用了乙公司原管理层的主要人员及业务骨干,并对其他人员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将本公司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移植到乙公司;重点加强了财务一体化管理,向乙公司派出财务总监,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体系。
(2)2014 年 1 月,在成功并购乙公司的基础上,甲公司又着手筹备并购丙公司。2014 年 5 月,双方经过多轮谈判后签署并购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需支付并购对价 15 亿元。甲公司因自有资金不足以全额支付并购对价,需要从外部融资 6 亿元。
甲公司就此次并购有两种外部融资方式可供选择,一是并购贷款;二是定向增发普通股。甲公司董事会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就选择外部融资方式提出如下要求;一是尽量不稀释原有股东股权比例;二是融资需时最短,不影响并购项目的如期完成。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1),计算甲公司并购乙公司预计产生的并购收益。
答案:
解析:
预算并购收益=75-(50+18)=7(亿元)(1.5 分)

2×13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 000万元(含交易费用)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A公司同日发行的5年期公司债券12 500份,债券票面价值总额为1 25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72%,于年末支付本年度债券利息(即每年利息为59万元),本金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性偿还。甲公司根据其管理该债券的业务模式和该债券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该债券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实际利率10%。
要求:编制甲公司有关会计分录。

答案:
解析:
甲公司的有关账务处理如下(金额单位:万元)
(1)2×13年1月1日,对金融资产确认时分类。
初始成本=1 000万元
借:债权投资——成本 1250
贷:银行存款 1000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250
(2)2×13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实际利息收入,确定期末摊余成本。
借:应收利息 59(1 250×4.72%)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41
贷:利息收入 100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1 000+41=1 041(万元)
实际收到利息: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3)2×14年12月31日,确认A公司债券实际利息收入,同2×13年。
借:应收利息 59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45(104-59)
贷:利息收入 104(期初摊余成本1 041×实际利率10%)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成本1 041+折价摊销45=1 086(万元),收到利息(略,下同)
(4)2×15年12月31日,确认A公司债券实际利息收入。
借:应收利息 59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50(109-59=50)
贷:利息收入 109(1 086×10%=109万元)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 086+50=1 136(万元)
(5)2×16年12月31日,确认A公司债券实际利息收入。
借:应收利息 59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55(114-59)
贷:利息收入 114(1 136×10%=114万元)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 136+55=1 191(万元)
(6)2×17年12月31日,确认A公司债券实际利息收入。
借:应收利息 59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59(250-41-45-50-55=59万元)
贷:利息收入 118(59+59=118万元)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1 191+59=1 250(万元)
到期收回:
借:银行存款 1 250
贷:债权投资——成本 1 250
单位:万元

甲公司为一家从事煤炭采集的集团企业,公司决定从2018年起切实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完善绩效评价方法。相关资料如下:
(1)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环境。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基础环境包括利润目标、业务计划、内部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等。
(2)全面预算编制方法。2018年为“降本提质”年,不断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基于“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的原理,以作业管理为基础的预算管理方法。
(3)预算控制。甲公司预算主次分明,加强现金预算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严格控制投资项目不超预算,日常业务中招待费、办公费则是通过提醒相关人员不要超出预算。
(4)预算目标。甲公司计划在制定2018年的目标利润时采用上加法。2018年预计新增留存收益300万元,按照25%的固定股利支付率分配股利。公司的所得税税率是25%。
(5)关键绩效指标。2018年,公司准备构建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使得公司的绩效评价和战略目标紧密相连,最终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并初步设置了投资资本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性支出等15个结果类企业层级关键绩效指标。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指出甲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方面是否存在不当之处,若存在不当之处,请说明理由。
2.根据资料(2),指出作业预算法优缺点。
3.根据资料(3),判断甲公司预算控制中体现的控制原则,并说明理由。
4.根据资料(4),计算甲公司2018年的目标利润。
5.根据资料(5),指出甲公司关键绩效指标方面是否存在不当之处,若存在不当之处,请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资料(1)存在不当之处。
理由: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基础环境包括战略目标、业务计划、组织架构、内部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等。
2.优点:一是基于作业需求量配置资源,避免了资源配置的盲目性;二是通过总体作业优化实现最低的资源费用耗费,创造最大的产出成果;三是作业预算可以促进员工对业务和预算的支持,有利于预算的执行。
缺点:预算的建立过程复杂,需要详细地估算生产和销售对作业和资源费用的需求量,并测定作业消耗率和资源消耗率,数据收集成本较高。
3.体现了突出管理重点和刚性控制与柔性控制相结合的预算控制原则。
理由:预算主次分明,加强现金预算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体现的是突出管理重点;严格控制投资项目不超预算,日常业务中招待费、办公费则是通过提醒相关人员不要超出预算,体现的是刚性控制与柔性控制相结合。
4.净利润=300/(1-25%)=400(万元)
目标利润=400/(1-25%)=533.33(万元)
5.关键绩效指标方面存在不当之处。
理由:关键绩效指标的数量不宜过多,每一层级的关键绩效指标一般不超过10个,甲公司设置15个企业层级关键绩效指标,数量过多。资本性支出指标属于动因类指标,而不是结果类指标。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