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历年真题(2021-10-22)

发布时间:2021-10-22


202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考试共52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和判断题和不定项。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2016年)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处分的有()。【多选题】

A.罚款

B.撤职

C.记过

D.开除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罚款属于行政处罚,不属于行政处分。

2、(2017年)税务行政复议决定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判断题】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并加盖印章。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3、(2020年)下列关于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多选题】

A.年满18周岁的自然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8周岁以下的自然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选项A说法正确,18周岁以上(≥18)的自然人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选项B说法错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选项C说法错误,不满8周岁(<8)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的未成年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选项D说法正确,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综上,本题应选AD。

4、(2017年)下列公民中,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单选题】

A.赵某,9岁。系某小学学生

B.王某,15岁。系某高级中学学生

C.张某,13岁。系某初级中学学生

D.李某,17岁。系某宾馆服务员,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5、(2017年)下列关于规范性法律文件适用原则的表述中,正确的有()。【多选题】

A.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B.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C.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D.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1)选项A: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2)选项B: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3)选项C: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4)选项D: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6、(2014年)下列各项中,属于主刑的是()。【单选题】

A.驱逐出境

B.拘役

C.没收财产

D.罚金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1)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2)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7、(2019年)下列自然人中,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有()。【多选题】

A.杨某,13周岁,系大学少年班在校大学生

B.范某,20周岁,有精神障碍,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

C.孙某,7周岁,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

D.周某,15周岁,系体操队专业运动员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8周岁以上(≥8周岁)的未成年人(选项B“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应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选项C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8、(2020年)民法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普通诉讼时效( )。【单选题】

A.20年

B.1年

C.3年

D.2年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普通诉讼时效期间。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

9、(2016年)申请人对下列()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提请行政复议申请。【多选题】

A.确认征税对象

B.加收滞纳金行为

C.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为

D.不依法确认纳税担保行为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上诉四项均正确。

10、(2017年)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公开审判制度的表述中,正确的有()。【多选题】

A.涉及商业秘密的民事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B.不论民事案件是否公开审理,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C.涉及国家秘密的民事案件应当不公开审理

D.涉及个人隐私的民事案件应当不公开审理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1)选项ACD: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2)选项B:公开审判包括审判过程公开和审判结果公幵两项内容,不论案件是否公开审理,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初级会计职称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北京的甲公司与法国的乙公司在巴黎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合同所载金额为6000万元人民币。已知购销合同适用的印花税税率为0. 3‰,根据印花税法律制度的规定,甲公司回国履行合同时应缴纳的印花税税额为( )万元。

A.1.8

B.O

C.0.9

D.3.6

正确答案:A
【解析】(1)印花税的征税范围,不仅包括在我国境内书立、领受的凭证,而且包括在境外书立、领受但在我国境内使用,在我国境内具有法律效力,受我国法律保护的凭证;(2)甲公司应缴纳印花税=6000×0.3%。=1.8(万元)。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税务机关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处以2 000元以上10 000元以下罚款

B.提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C.没收其经营所得

D.提请公安机关查封其财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经税务机关申请,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试题点评:本题考核征纳双方违反税法的法律责任。教材P284倒数第15行有明确规定。属于教材中的明确规定,熟悉教材,即可得分。


华西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假设不考虑其他税费),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原材料包括A、B两种,A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每千克200元,B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每千克170元。按每笔业务结转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于月末一次结转。发出原材料按每笔业务结转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及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该企业2008年10月原材料的月初余额为370 000元(A、B材料各占1 000千克),材料成本差异额月初余额为7 000元(贷方余额)。

该企业本月发生如下业务:

(1)8日,从外地采购A材料1 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材料价款为210000元,销货方代垫运杂费2 000元(不考虑增值税),材料尚未收到。根据货款、增值税及代垫运杂费的金额,该企业签发一张为期3个月的商业承兑汇票。

(2)16日,本月8日从外地购人的A材料已运到,验收时实际数量为920千克,经查实短缺的80千克材料为定额内合理损耗。

(3)18日,从本市购入B材料1 5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材料价款为260 000元,企业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款及增值税,材料已验收入库。

(4)20日,从外地购入B材料8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材料价款为128 000元,材料已经验收入库,货款及增值税已通过银行汇出。

(5)25日,企业从外地购人A材料500千克,材料已验收入库,但发票等单据尚未收到,货款未付。

(6)31日,本月25日购入并验收入库的材料,发票等单据仍未收到。

(7)结转本月收入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

(8)本月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产品耗用A材料1000千克,车间一般耗用B材料200千克,管理部门耗用B材料300千克。

(9)本月在建工程领用B材料2 000千克,该材料的增值税应由在建工程负担,按材料实际成本和规定的增值税税率17%计算。

(10)本月销售A材料200千克,每千克售价220元(不含应向购买者收取的增值税),销售价款及收取的增值税已收存银行。

(11)本月用A材料600千克向抚顺公司投资,取得抚顺公司10%的股权,不具有重大影响,材料的公允价值为每千克220元。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

要求:

(1)根据资料计算原材料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2)根据资料编制(1)~(11)经济业务有关的会计分录(“应交税费”科目应列出明细科目及专栏)。

(3)计算原材料月末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正确答案:
(1)计算原材料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原材料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7000+[(212000-920×200)+(260000-1500×170)+(128000-800×170)]}÷(370000+920×200+2300×170)×100%=1.9%
(2)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①借:材料采购  21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5700
  贷:应付票据    247700
②借:原材料  184000
  贷:材料采购    184000
③借:材料采购  26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4200
  贷:银行存款    304200
借:原材料  255000
  贷:材料采购    255000
④借:材料采购  128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秘额)  21760
  贷:银行存款    149760
借:原材料  136000
  贷:材料采购    136000
⑤暂不作会计分录
⑥借:原材料  100000
  贷:应付账款    100000
⑦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额=(212000-184000)+(260000-255000)+(128000-136000)=25000(元)
借:材料成本差异  25000
  贷:材料采购    25000
⑧借:生产成本  200000
    制造费用  34000
    管理费用  51000
  贷:原材料    285000
借:生产成本  3800
    制造费用  646
    管理费用  969
 贷:材料成本差异    5415
⑨借:在建工程  405358.2
  贷:原材料    340000
    材料成本差异64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8898.2 [2000×170×(1+1.9%)×0.17]]
⑩借:银行存款  51480
  贷:其他业务收入    44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7480
借:其他业务成本  40760
  贷:原材料    40000
    材料成本差异  760
⑩借:长期股权投资-抚顺公司  15444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3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2440
借:其他业务成本  122280
  贷:原材料    120000
    材料成本差异    2280
(3)期末库存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370000+184000+255000+136000+100000-285000-340000-40000-120000)×(1+1.9%)=264940(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