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涉税服务相关法律 》模拟试题(2020-02-16)

发布时间:2020-02-16


2020年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涉税服务相关法律 》考试共65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和客观案例题。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下列关于质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可以就建筑物设定质押

B.可以就票据设定质押

C.质权合同是诺成合同,质物的转移不是合同的生效要件

D.以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设定质押无效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质权。质权分为动产质权与权利质权,不动产的收益权(属于应收账款)可以质押,但不动产本身不能质押。

2、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 )出庭。【单选题】

A.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

B.行政机关的副职负责人

C.律师

D.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正职和副职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3、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下述具有行政立法权的有( )。【多选题】

A.安徽省人民政府

B.深圳市人民政府

C.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

D.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E.国家税务总局

正确答案:A、B、E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立法主体。选项C、D是立法主体,不是行政立法的主体。

4、根据物权法理论,下列关于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A.种类物的转让,通常以物的交付时间为所有权转移时间

B.特定物,是指能够移动且移动后不至于损害其价值的物

C.民事主体违反有关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的规定的,行为无效,当事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D.不动产物权变动,以向国家行政主管机关登记为要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物的概念和分类。选项B混淆了动产和特定物的概念。动产,是指能够移动且移动后不至于损害其价值的物。特定物,是指具有独立特征或被权利人指定,不能以其他物替代的物。

5、根据行政复议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有关行政复议和解制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多选题】

A.行政复议和解制度适用于所有行政复议案件

B.行政复议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达成和解必须经行政复议机构准许

C.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自愿达成和解的,将和解的意思告知行政复议机构即可

D.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达成的和解必须在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提出

E.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依法经准许达成和解的,行政复议终止

正确答案:B、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复议和解制度。行政复议和解制度并非适用于所有行政复议案件,只适用于特定范围的行政复议案件,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申请行政复议的案件。所以选项A错误。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自愿达成和解的,应当向行政复议机构提交书面和解协议,而不是仅仅要求达成和解意思后告知行政复议机构即可。所以选项C错误。

6、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事项的有( )。【多选题】

A.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事项

B.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

C.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设立,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D.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

E.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事项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选项C:属于行政许可设定的范围,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如果该事项具备选项ABDE所述情形之一的,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

7、根据《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的规定,下列有关刑事第二审程序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多选题】

A.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决定不开庭,但应当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B.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上诉或者抗诉的范围,对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

C.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一般应当在2个月以内审结

D.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应当在查清事实后改判

E.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的案件,原告一方要求增加赔偿数额,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进行调解

正确答案:C、E

答案解析:

(1)选项A: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①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②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③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④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

(2)选项B: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

(3)选项D: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8、关于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具体体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委托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是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体现

B.当事人均有权委托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是处分原则的体现

C.原告可以撤回起诉,被告也有权决定是否提起反诉来主张自己的权利,是辩论原则的体现

D.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不仅要自愿,内容也不得违法,是自愿与合法调解原则的体现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选项A、C应是处分原则的体现。选项B是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的体现。

9、根据行政强制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行政强制措施不得委托

B.对查封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不得委托第三人保管

C.冻结存款、汇款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

D.行政机关不得委托任何第三人代履行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1)选项B:对查封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第三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转移、处置;(2)选项C:冻结存款、汇款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不得委托给其他行政机关或者组织(不仅不得委托给其他组织,也不得委托给其他行政机关);(3)选项D:行政机关可以(亲自)代履行,或者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履行。

10、甲市司法局向王某颁发律师资格证后,发现王某因车祸已丧失行为能力。则该局对王某律师资格证的正确处理是( )。【单选题】

A.吊销

B.撤销

C.撤回

D.注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许可的注销。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税务师职业资格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行政许可实施程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

A.行政许可听证均为依当事人申请的听证,行政机关不能主动举行听证
B.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及时向申请人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C.行政许可申请人提交的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5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D.行政机关应当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通知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有关听证的时间、地点
E.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除涉及国家秘密的,其余一律公开
答案:A,E
解析:
(1)选项A: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听证的方式,既可依职权也可依申请;(2)选项E: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予以公开,公众有权查阅。

某高新技术企业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取得200万元研发费用专项拨款,当年全部用于新产品设计费支出,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科目单独核算归集,企业财务人员咨询该项拨款相关问题,假如您是负责该业务的税务师,请回答财务人员提出的如下问题:
1.该项拨款如果要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按现行政策规定应该同时符合哪些条件?
2.该项拨款作为应税收入与不征税收入哪个对企业更为有利,为什么?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不征税收入。
1.企业取得的专项用途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1)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
(2)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3)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考生可以简单记忆,“三有”:有文件、有办法、有核算。
2.作为应税收入更为有利。
①作为应税收入:根据规定,企业为开发新产品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可以加计50%扣除。如果作为应税收入,确认收入200万元,允许税前扣除=200×(1+50%)=300(万元)。可以减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
②作为不征税收入:根据规定,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税前扣除,形成的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摊销在税前扣除。如果作为不征税收入,对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为零。
综上所述,作为应税收入对企业更为有利。

(2016年)2015年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1000万元,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110万元,固定资产折旧4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0万元,存货增加600万元,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800万元,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100万元。发生财务费用160万元(其中利息费用150万元)。若不考虑其他事项,不存在纳税调整项目,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25%,则甲公司2015年已获利息倍数是(  )。

A.171
B.2.04
C.2.62
D.3.69
答案:A
解析: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利润+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但减少净利润的项目-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但增加净利润的项目+与净利润无关但增加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项目-与净利润无关但减少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项目,则1000=净利润+110+400-50-600+800+100+160,净利润=1000-110-400+50+600-800-100-160=80(万元),息税前利润=80/(1-25%)+150=256.67(万元),已获利息倍数=256.67/150=1.71。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