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使用大、小修包、隔炉包、备用包钢包冶炼炉次出站钢水钙铝比按照相应钢种规定范围()控制。

  • A、下限
  • B、中限
  • C、上限
  • D、中上限

参考答案

更多 “使用大、小修包、隔炉包、备用包钢包冶炼炉次出站钢水钙铝比按照相应钢种规定范围()控制。A、下限B、中限C、上限D、中上限” 相关考题
考题 加热含Cr钢时,应采取控制炉内气氛,加热温度要取( ),以尽量减少氧化铁皮。A.上限B.中限C.下限D.上、中、下限均可

考题 同一方法的检出限、测定下限、测定上限、检测上限,其数值大小的排列顺序是( )。 A 测定上限>检测上限>检出限>测定下限 B 检测上限>检出限>测定上限>测定下限 C 检测上限>测定上限>测定下限>检出限 D 检出限>检测上限>测定上限>测定下限

考题 为了减少钢水温降应采取()措施。A、钢包加盖B、钢包、中包加保温剂C、保护套管D、浸入式水口

考题 钢包又称为()。A、大包B、盛钢桶C、钢水包D、中间包

考题 转炉钢厂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整炉的皮下气泡,其原因多为()问题。A、钢水脱氧不良B、钢水温度过高C、中间包潮D、钢包覆盖剂潮

考题 连铸时钢水从钢包浇到中间包,再从中间包浇到结晶器,浇注全程保护浇注,目的是防止钢水被()。

考题 加热含Cr钢时,应采取控制炉内气氛,加热温度要取(),以尽量减少氧化铁皮。A、上限B、中限C、下限D、上、中、下限均可

考题 对低碳钢或Al含量较高的钢种,连铸钢水过热度应按()。A、下限控制B、中下限控制C、中上限控制D、上限控制

考题 钢包和中包底部的滑动水口只能实现调节钢水流量的作用。

考题 钢水的二次氧化来源有()。A、钢包注流与空气作用B、钢包及结晶器钢水表面与空气作用C、钢水与耐火材料作用D、钢水与中间包,保护渣相互作用

考题 LF炉精炼要求钢包顶部有一定的自由空间,故钢包钢水液面至包缘有不少于()mm距离,同时设置水冷的防溅包盖。

考题 钢水的二次氯化是指()。A、出钢→钢包B、钢包→中包→结晶器C、钢包LF位→VD位

考题 当发生钢包漏钢时,如果正在出钢过程中,立即向上摇炉停止出钢,并分清以下情况,分别采取措施()A、出钢过程中包底漏钢,钢流较大时,在炉下坑处不开车,至钢水漏完;钢包刺钢或钢流比较小时,开至吊包位。负责人:炉下工B、出完钢开车过程中包底漏钢,如果钢水车可以运行,开至吊包位。负责人:炉下工C、包壁漏钢:当包壁漏钢,将车立即开出,开至吊包位。负责人:摇炉工D、开至吊包位后,炼钢工立即组织钢水倒包。负责人:炼钢工

考题 大型转炉的炉容比取()A、下限B、中限C、上限

考题 钢包向中间包浇注钢水时,不得下渣。

考题 钢包入LF炉后,加热一段时间后钢水的温度仍比入炉时低,主要是因为包壁耐材的吸热大于电极供热。

考题 大修包、中修包、小修包、备用包、隔炉包、精炼时间超过()分钟的钢水、倒包混合的钢水(包括回炉钢水)不得用于连铸开浇。A、90B、100C、120D、130

考题 为减少钢包温度损失,值班人员组织进包时要确保一次性投入,要保证已装好的包从烤包位吊包到钢包座到炉后钢包车上时间≤()分钟.A、30B、35C、40D、42

考题 钢包的烘烤分为()。A、在线周转钢包的烘烤B、离线周转钢包的烘烤C、新包的烘烤D、出钢前烘烤E、大小修包烘烤

考题 大修包、小修包、备用包、隔炉包出站钢水温度比正常连用钢包上调()℃。A、2-5B、3-5C、5-8D、5-10

考题 使用大修包、小修包、备用包、隔炉包进行冶炼,精炼时间不得少于()min。A、30B、35C、40D、45

考题 处理过程中渣线、包壁或包底熔穿造成漏钢,产生原因()。A、钢包包龄后期,钢包准备时检查疏忽B、钢水温度过高C、来自LF炉的钢水在LF炉处理时间过长,温度过高D、RH处理时间过长E、滑动水口滑板砖连用炉数过多

考题 为减少钢包温度损失,值班人员组织进包时要确保一次性投入,要保证现装现进的包从烤包位吊包到钢包座到炉后钢包车上时间≤()分钟,包摆好后转炉车间必须将包开至烤包位进行烘烤。A、30B、35C、40D、42

考题 钢水的二次氧化是指()。A、出钢→钢包B、钢包→中包→结晶器C、钢包LF位→VD位D、结晶器→二冷

考题 储气罐压力指示调节表的压力限设定必须满足()A、上上限<上限<下限<下下限B、上限<上上限<下下限<下限C、上上限>上限>下限>下下限D、上限>上上限>下下限>下限

考题 建筑密度通常以()控制。A、上限B、下限C、中限D、上、下限

考题 单选题同一方法的检出限、测定下限、测定上限、检测上限,其数值大小的排列顺序是()。A 测定上限>检测上限>检出限>测定下限B 检测上限>检出限>测定上限>测定下限C 检测上限>测定上限>测定下限>检出限D 检出限>检测上限>测定上限>测定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