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急冷塔(T301)的底部设计压力为()MPa。

  • A、0.28/-0.05
  • B、0.28
  • C、-0.05
  • D、0.28/-0.03

参考答案

更多 “急冷塔(T301)的底部设计压力为()MPa。A、0.28/-0.05B、0.28C、-0.05D、0.28/-0.03” 相关考题
考题 脱苯塔底部压力不大于()。 A、0.09MPaB、0.03MPaC、0.06MPaD、0.01MPa

考题 已知空冷塔的最高工作压力为0.57MPa,设计压力为0.7MPa,其出口安全阀的开启压力选用()。A.0.55MPaB.0.63MPaC.0.7MPaD.0.73MPa

考题 已知某空冷塔的最高工作压力为0.57MPa,设计压力为0.7MPa,其出口安全阀的开启压力选用()。A.0.55MPaB.0.63MPaC.0.7MPaD.0.73MPa

考题 空气冷却塔设计温度:()℃,设计压力:()Mpa。

考题 切换汽封时,急冷系统蒸汽的正确状态是()。A、急冷塔塔底蒸汽阀关闭B、急冷塔打开塔底蒸汽阀C、分离塔塔底蒸汽阀关闭D、分离塔打开塔底蒸汽阀

考题 21000空冷塔压力大于()MPa或小于()MPa,空冷塔液位大于()mm,空冷塔就地液位大于()mm,都会引起常温泵自动停车。

考题 T301、T302、T303塔的压力分别是如何调整的?

考题 某立式塔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已知塔高22m,塔的试验压力2.2MPa,问塔达到试验压力时,塔底部的压力是多少?(表压〕。

考题 为了提高DS发生量()。A、尽量降低外补中压蒸汽量B、尽可能提高稀释蒸汽发生器的压力C、提高急冷油塔塔釜温且急冷油粘度较低D、降低急冷油循环量

考题 热氨泵113-J出口压力设计值()MPa冷氨泵124-J出口压力设计值()MPa。

考题 合成塔壳程设计压力是()A、5.5Mpa;B、3.9Mpa;C、8.7Mpa.

考题 急冷塔(T301)是()塔,主体材质是(),规格型号是()。

考题 尾气急冷塔的急冷水循环量大小用于调节()。A、急冷塔顶温度B、急冷塔底温度C、急冷塔急冷水入口温度D、急冷塔塔底液位

考题 低沸塔系统压力为()MPa。塔顶压力和尾气放空压力接近,为()MPa

考题 现空冷塔的表压力为0.50MPa,问绝对压力为多少?

考题 计算题:已知主冷中液氧高度为1.8m,液氧密度为ρ=1123kg/m3,上塔底部压力为46kPa(G),问液氧底部压力为多少?

考题 下塔底部压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A、主冷温差;B、塔板数;C、塔板阻力;D、氮气纯度。

考题 模拟移动床工艺中,旋转阀压力控制系统设置低信号选择器的目的是()。A、防止吸附塔拱顶压力超压B、防止旋转阀拱顶压力超过1.58MpaC、防止吸附塔拱顶与吸附塔底部之间的压差>0.7MpaD、防止吸附塔拱顶与吸附塔底部之间的压差设定值>0.7Mpa

考题 模拟移动床工艺中,设定旋转阀拱顶压力的依据是()。A、吸附塔底部压力+吸附塔床层压差B、吸附塔底部压力+吸附塔床层压差÷2+0.15MpaC、吸附塔底部压力+0.2~0.6MpaD、吸附塔底部压力+0.2~0.6Mpa,且在保证产品PX合格的情况下压力越低越好

考题 吸收塔设计塔顶操作压力为()A、1.2MPa(g)B、1.05MPa(g)C、3.0MPa(g)D、2.2MPa(g)

考题 急冷氢试验时,反应系统压力为()。A、设计压力B、设计压力的1/4C、操作压力D、操作压力的1/4

考题 根据丙烯氨氧化制取丙烯腈流程回答问题:(7)急冷塔有何作用?说明急冷塔的结构和急冷塔各段的作用。

考题 单选题为了提高DS发生量()。A 尽量降低外补中压蒸汽量B 尽可能提高稀释蒸汽发生器的压力C 提高急冷油塔塔釜温且急冷油粘度较低D 降低急冷油循环量

考题 单选题已知某空冷塔的最高工作压力为0.57MPa,设计压力为0.7MPa,其出口安全阀的开启压力选用()。A 0.55MPaB 0.63MPaC 0.7MPaD 0.73MPa

考题 问答题某立式塔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已知塔高22m,塔的试验压力2.2MPa,问塔达到试验压力时,塔底部的压力是多少?(表压〕。

考题 判断题蒸氨塔底部压力应小于0.035MPa。A 对B 错

考题 填空题空气冷却塔设计温度:()℃,设计压力:()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