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原电池必须由两个半电池组成,所以将两块锌片分别插入两种不同浓度的ZnSO4溶液中不能组成原电池。()


参考答案

更多 “原电池必须由两个半电池组成,所以将两块锌片分别插入两种不同浓度的ZnSO4溶液中不能组成原电池。()” 相关考题
考题 将铜丝插入CuSO4溶液,银丝插入AgNO3溶液,组成原电池。如果在AgNO3溶液中加入氨水,电动势的变化是() A.升高B.降低C.无变化D.不能判断

考题 由Zn2+/Zn与Cu2+/Cu组成的原电池,在25℃时,若Zn2+和Cu2+的浓度分别为0.1mol/L和1.0×10-9mol/L,则此时原电池的电动势与标准电动势相比将() A、下降0.48VB、下降0.24VC、上升0.48VD、上升0.24V

考题 在一定温度下,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只取决于原电池的两个极,与电池中各物质的浓度无关。()

考题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是电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考题 在锌片与铜片相连形成的原电池中,锌片是负极,铜片是正极。()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两个电极组成原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考题 下列有关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 用导线连接的两种不同金属同时插入液体中.能形成原电池 C: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 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考题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 ? ? ? B.原电池负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 ? ? ? ? C.原电池在工作时,正极不断产生电子并经外电路流向负极 ? ? ? D.原电池的电极只能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

考题 案例: 下面是两位中学教师关于“原电池”的教学过程实录。 李老师的教学实录? 【课堂引入】你曾亲身体验趣味实验的神奇吗?你有积极参与趣味实验的兴趣吗?那么请你来亲身体验吧。 【学生】学生用舌尖感受水果电池的电流。 【老师提问】你有什么感觉吗,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有麻麻的感觉,好像有电。 【课堂投影】1780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实验,引导学生做如下实验。 第一步: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第二步: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第三步:在导线中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 【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步骤,善于提问、善于分析总结,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1)电流表为什么偏向铜? (2)导线连起来后为什么铜极上有气泡? (3)电极移动为什么电流表会有变化?…… 【课堂投影】利用flash动画向学生展示原电池工作的微观机理。 【得出结论】原电池形成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给氧化剂。 【课堂过渡】明白了原电池工作原理,但是原电池形成条件又是怎样呢? 【学生实验】组建四个小组,分别探究原电池形成条件。 【实验结论】四个小组经过认真的实验和分析,通过讨论交流,最终得出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王老师的教学实录? 【视频】播放水果电池充电? 【提示】这个视频你看到了什么?我们知道化学反应一般都伴随着能量的产生,有的转化为热能,有的转化为光能,这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进行转换的呢? 【板书】一、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过渡】原电池究竟是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呢?今天让我们走上科学的探索之路,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实验。 【实验】我们一起看以下四组实验现象:第一个实验是将锌片放入硫酸溶液中;第二个实验是将铜片放入硫酸溶液;第三个实验是将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硫酸溶液中:第四个实验是将锌片和铜片接触放入硫酸溶液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设问】大家就各个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生1】第一个实验锌片放入硫酸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锌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氢气。 【生2】第二个实验铜片放入硫酸溶液无气泡产生,是因为铜不活泼,不能置换出氢气。 【生3】第三个实验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硫酸溶液中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没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锌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氢气,铜不活泼,不能置换出氢气。 【生4】第四个实验是将锌片和铜片接触放入硫酸溶液中,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上没有气泡产生,应该是铜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 【生5】如果可能是铜与硫酸反应,那么实验中有Cu2+,溶液应该变为蓝色,但是实验中溶液没有变成蓝色.所以应该是锌与硫酸发生反应。 【老师】学生对前三个实验的解释很正确,那么对于第四个实验,有学生说是锌与硫酸发生反应。那么为什么在铜片上产生了气泡.而不是在锌片。 【学生讨论】因为锌把电子转移到铜片上。 【提问】电子从何而来?电子是从溶液传递还是锌片与铜片的接触点传递的呢? 【回答】是接触点传递的,如果是溶液传递的,电子应该可以传递到铜的表面的,第三个实验应该铜片表面会产生气泡。 【讲述】如果有电子的移动就应该会有电流,那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呢?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在导线之间接入灯泡。平行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注意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电流的产生原理。 【多媒体展示】Cu-Zn原电池闭合状态下微观粒子运动的动画模拟与实验4相似.并展示Cu片、Zn片上得失电子的反应式。 【讲述】在这个装置中锌片失去电子、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传递给铜片,溶液中的H+在铜片的表面得到电子变成氢气,该装置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外电路产生了电流,电子由Zn片流出,产生了电能? 【过渡】原电池的组成部分有哪些?那么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怎样的呢?(改变实验的一个因子) 【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实验中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①电极材料:同种电极与不同种电极;②电解质溶液:电解质与非电解质;③通络:闭合回路的形成。暗示以此确定设计实验的探究方向。 【讲解】上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那么,原电池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也即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探究一】电极的探究? 【探究二】电路的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总结汇报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得出结论? 【板书】略。

考题 电极相同、电解质也相同的两个半电池,都可以进行电极反应,但溶液的浓度不同,则它们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是(  )。

考题 已知,某原电池的两个半电池都由AgNO3溶液和银丝组成, 其中一个半电池的c(Ag+)=1.0mol/L,另一半电池的c(Ag+)=0.1mol/L,将二者连通后,其电动势为()。 A. 0V B. 0.059V C. 0.80V D.无法判断

考题 把氧化还原反应Zn+2Ag+Zn2++2Ag组成原电池,欲使该原电池的电动势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A、降低Zn2+浓度B、降低Ag+浓度C、增加Zn2+浓度D、加大Ag电极的表面积

考题 关于原电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由两种不同材料的电极组成B、碳电极不参与任何化学反应C、原电池在由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时,负极被逐渐腐蚀而无法恢复D、原电池在由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时,负极被逐渐腐蚀但能够恢复

考题 两种不同金属接触,产生的原电池作用,不会引起接触不良()。

考题 在锌片与铜片相连形成的原电池中,锌片是负极,铜片是正极。

考题 当铜片和锌片浸入稀H2SO4中并且用导线联结形成原电池时,产生的现象是()A、铜片上有氢气产生B、锌片上有氢气产生C、铜片溶解D、不会有任何变化

考题 下面()不是组成原电池的条件。A、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电极B、两个电极需在电解液中C、两极之间用导线连接D、在两极上施加一定电压

考题 原电池是由两根()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组成的。A、金属片B、导体C、电极D、碳棒

考题 将反应 Fe3++Cu=Fe2++Cu2+ 组成原电池,在铜半电池中加入氨水,则原电池的电动势会()A、减小B、增加C、不变D、先减小后增加

考题 两个半电池,电极相同,电解后溶液中各物质相同,都可以进行电极反应,但溶液浓度不同,将两个半电池用盐桥和导线联接,这个电池的电动势()A、εΘ= 0, ε = 0B、εΘ= 0, ε ≠ 0C、εΘ≠ 0, ε = 0D、εΘ≠ 0, ε ≠ 0

考题 对于原电池反应来说,下述正确的是哪种?()A、电池反应的ΔrGmΘ必小于零B、在正极发生的是氧化数升高的反应C、电池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D、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组成实际的原电池

考题 电池由电解液和其中两种不同材料的电极组成,一般电极由锌片和()组成.A、铜棒B、铁磁棒C、碳棒D、铅棒

考题 任何氧化还原反应都可拆分成两个半反应(或电极反应)组成原电池。

考题 在原电池Cu∣Cu2+‖Ag+∣Ag中,若使Cu2+浓度降低,则E将(),EΘ将(),电池反应的ΔrGmΘ将()。

考题 将氢电极(PH2=100kpa)插入纯水中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则E为()A、0.413VB、-0.413VC、0VD、0.828V

考题 问答题将铜片和锌片插在3%NaCl溶液中,测得铜片和锌片未接通时的电位分别为+0.05V和–0.83V。当用导线通过电流表把铜片和锌片接通,原电池开始工作,电流表指示的稳定电流为0.15mA。已知电路的欧姆电阻为200 。原电池工作后阳极和阴极的电位差Ec–Ea=?

考题 问答题组成原电池的两个半电池,半电池A含有1mol/L的甘油酸–3–磷酸和1mol/L的甘油醛–3–磷酸,而另外的一个半电池B含有1mol/LNAD+和1mol/LNADH。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半电池中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2)在半电池B中,哪种物质的浓度逐渐减少? (3)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4)总反应(半电池A+半电池B)的ΔE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