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末次冰期消融后大熊猫的种群扩张,其实质是大熊猫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动态变化。


参考答案

更多 “末次冰期消融后大熊猫的种群扩张,其实质是大熊猫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动态变化。” 相关考题
考题 一个较大的动物种群中有一个基因R,另一个较小的同种动物种群中有等位基因R和r,经抽样测定,小种群中R的频率为0.6。由于某种原因,大种群中的部分个体迁入小种群,结果新种群中有12%的个体来自大种群。迁移后新种群中R的基因频率为( )。A.0.648 B.0.72 C.0.768 D.0.88

考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池塘里的全部植物构成一个种群B、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该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C、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在不断变化,基因频率的变化是使基因库变化的原因D、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的惟一因素

考题 某昆虫的体色黑色(B)对灰色(b)为显性。生活在某一区域内的该昆虫种群,原来B与b的基因频率各为50%,后来该区域煤烟污染严重,若干年后发现B的基因频率为90%,b的基因频率为10%。由此可推断()A、该种群发生了进化B、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C、该种群产生了新物种D、该种群产生了生殖隔离

考题 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珍稀保护动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大熊猫占有的营养级低,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它比华南虎有一定的生存优势B、目前我国野生型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区域,这些熊猫构成一个种群C、决定华南虎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D、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考题 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城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考题 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B、随机交配将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C、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0.32D、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考题 科学家对一个小岛上的蜥蜴进行研究发现,20年前蜥蜴种群中某基因的频率是0.4,现在是0.6,则说明()A、蜥蜴种群发生了进化B、蜥蜴种群发生了退化C、蜥蜴种群不适应现在的环境D、这一蜥蜴种群会消失

考题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考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个体基因频率的改变D、种群发生了突变和基因重组

考题 种群中的个体可以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②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③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④种群基因库是可变的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

考题 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研究发现该物种现存种群仍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长期续存的进化潜力,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而现存种群的衰退仅始于几千年前。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变异、自然选择和()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三个环节。

考题 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研究发现该物种现存种群仍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长期续存的进化潜力,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而现存种群的衰退仅始于几千年前。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等。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的事实,其实质是大熊猫种群的()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变化。

考题 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该种群()A、显性基因的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频率B、随机交配将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C、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0.32D、基因频率若发生变化,说明新物种已经产生

考题 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研究发现该物种现存种群仍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长期续存的进化潜力,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而现存种群的衰退仅始于几千年前。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

考题 研究证实,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B、大量使用除草剂诱导杂草产生抗除草剂突变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D、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考题 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D、若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到40%

考题 研究证实,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B、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D、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发展

考题 下列关于物种和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B、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则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C、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均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考题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考题 19世纪英国某地生活着1种晨昏型鸟,其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有2000、2000和6000只,后来,它们迁移到一个孤岛上生存并繁衍后代。 对某地1个大熊猫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有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A、0≤N≤100%B、0N≤50%C、0≤N50%D、N50%

考题 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该植物种群A的基因频率是()

考题 要建立一个专为医学研究提供实验动物的小鼠种群,要求该种群各基因型频率相对稳定,除符合要求的饲养条件外,还需要采取下列哪些措施才能保证实验小鼠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对稳定?()A、种群封闭,不与外来种群发生杂交B、种群封闭一定年限后引入外来优良个体使种群复壮C、种群封闭达一定年限后才供应实验研究使用D、分笼饲养,选育良种

考题 为了描述种群的基因库,种群遗传学家所采取的方法有哪些?()A、描述种群的基因频率B、描述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频率C、描述哈迪-魏伯格D、以上所有

考题 单选题来自卧龙的雌性大熊猫“琳琳”和成都的雄性大熊猫“师师”已成为“基因交配”的主角。据专家透露,人工饲养场内的大熊猫许多天性已退化,让它们自然交配十分困难,圈养下能自然交配的雄性大熊猫不到10%,能受孕产崽的雌性大熊猫仅24%。“基因交流”是为了调整大熊猫的血缘关系,增加大熊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圈养大熊猫种群的遗传缺乏多样性B 人工饲养的大熊猫已不能自然交配C 大熊猫已成功实施跨地“基因交流”D 能受孕产崽的雌性大熊猫超过四分之一

考题 单选题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形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 75%B 50%C 42%D 21%

考题 单选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某昆虫的体色黑色(B)对灰色(b)为显性。生活在某一个区域内的该昆虫种群,原来B与b的基因频率各为50%,后来该区域煤烟污染严重,若干年后发现B的基因频率为90%,b的基因频率为10%。由此可推断()。A 该种群发生了进化B 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C 该种群产生了新物种D 该种群产生了生殖隔离

考题 判断题末次冰期消融后大熊猫的种群扩张,其实质是大熊猫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动态变化。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