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
爬电距离是指两个导电部分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A.最短距离B.最长距离C.平均距离
考题
1140V电压隔爆腔内导线沿绝缘材料的爬电距离是()。A.20mmB.35mmC.45mmD.12mm
考题
爬电距离是指两导体之间沿固体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爬电距离是随工作电压、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性能和绝缘件的表面形状的变化而变化。A对B错
考题
660V隔爆腔内导线的电气间隙为()mm。A6B10C18D36
考题
断路器的爬电比距是指断路器外绝缘的爬电距离对最高工作电压有效值之比。爬电距离是在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沿固体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A对B错
考题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是通过()来实现电气防爆的。A、增加绝缘程度B、隔爆外壳C、限制电路的电气参数D、增大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考题
电压低于1140V的隔爆插销装置,须备有防止骤然拔脱的徐动装置。
考题
660V隔爆腔内导线的电气间隙为()mm。A、6B、10C、18D、36
考题
电气设备的爬电距离与其额定绝缘电压或工作电压、()和绝缘材料组别有关。A、爬电比距B、漏电起痕C、污染等级D、对地距离
考题
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的半径为()。A、爬电距离B、电气间隙C、安全距离D、绝缘距离
考题
爬电距离是指两个导体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考题
不同电位两个导体之间沿固体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称()。A、短路间隙B、爬电距离C、放电距离D、屏蔽距离
考题
爬电距离是指两个导体之间沿其固体绝缘材料表面的最长距离。
考题
下列阐述正确的是()A、爬电距离是指两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B、电气间隙是指两导电部件之间在空气中的最短距离C、爬电距离不一定等于电气间隙
考题
隔爆插接装置电源电压高于1140V,缺少电气联锁装置的不算失爆。
考题
两导电体间、导电体与裸露的不带电的导体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为爬电距离。A、相间距离B、空间距离C、最短距离D、最长距离
考题
爬电距离是随工作电压、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性能和绝缘件的表面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考题
爬电距离是指两个导电部分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A、最短距离B、最长距离C、平均距离
考题
高级抹灰工程施工中,当抹灰总厚度≥()应采取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A、15mmB、20mmC、45mmD、35mm
考题
爬电距离是指两导体之间沿固体绝缘材料表面的最长距离。()
考题
绝缘材料耐泄痕性能越好,爬电距离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考题
爬电距离是指两导体之间沿固体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考题
《电气安全名词术语》(GB 4776—1984)规定,爬电距离(漏电距离)是指套两个导电部分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距离。A、最长B、最短C、平均D、设计值
考题
断路器的爬电比距是指断路器外绝缘的爬电距离对最高工作电压有效值之比。爬电距离是在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沿固体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考题
单选题两导电体间、导电体与裸露的不带电的导体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为爬电距离。A
相间距离B
空间距离C
最短距离D
最长距离
考题
判断题爬电距离是随工作电压、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性能和绝缘件的表面形状的变化而变化。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