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成的气体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
  • B、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 C、只有二氧化锰能够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
  • D、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参考答案

更多 “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生成的气体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B、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C、只有二氧化锰能够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D、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相关考题
考题 (2)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题 (2)选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时,小明是“将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小亮是“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锥形瓶中”,为得到平稳的氧气流,39(填小明或小亮)的操作更好。

考题 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作用,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或E。

考题 有机溴化物燃烧分解后,用( )吸收。 A.水B.碱溶液C.过氧化氢的碱溶液D.硫酸肼和KOH混合液

考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考题 为病人冲洗伤口时,宜选用的药物是( )A.3%过氧化氢、大量无菌生理盐水B.3%过氧化氢、5%的葡萄糖液C.3%过氧化氢、50%硫酸镁液D.3%过氧化氢、10%氯化钠液E.3%过氧化氢、林格氏液

考题 每天需根据患者情况多次换药,换药中不应采取的做法是A.严格消毒隔离措施,换药时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手套B.充分准备好换药器械、物品C.用大量过氧化氢冲洗伤口,清除****坏死组织,过氧化氢湿纱布填盖伤口D.换药后,用绷带包扎伤口,注意松紧E.所有换药用过的器械、污物、敷料应单独收集处理

考题 冲洗破伤风患者伤口时可以用A.生理盐水B.75%乙醇溶液C.3%过氧化氢溶液SXB 冲洗破伤风患者伤口时可以用A.生理盐水B.75%乙醇溶液C.3%过氧化氢溶液D.10%硝酸银溶液E.5%碳酸氢钠溶液

考题 患者,男性,野外作业时手背部被玻璃划伤,此时伤口处理正确的是( )。 A.及时严密包扎伤口 B.彻底清除伤口内异物 C.伤口内积血可暂不清除 D.禁止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

考题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制取氧气的内容标准: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课题2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 实验活动l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溶液 第十单元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材料三某版本教科书“制取氧气”所呈现的部分内容: 课题3制取氧气 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实验2—5】 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1)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如图2—14)。 (2)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它受热时,分解出氧气,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 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外.在实验室里还常常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可以分解放出氧气.但是在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通常还要放入少量二氧化锰.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1.实验 (1)在试管中加入5 ml 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如图2一15)。 (3)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待试管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再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现象。 2.分析与讨论 (1)在实验(1)和(2)中木条是否复燃?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在实验(3)的重复实验中,反应后二氧化锰有无变化? (3)综合分析实验(1)一(3)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起了什么作用? 在实验(1)中,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是因为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放出的氧气很少。在实验(2)中,木条复燃,是因为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使分解加速。这一反应可以表示如下: 在实验(3)中,实验重复多次,每次只消耗了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好像永远用不完。如果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你会发现它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把它再加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还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的物质叫作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作催化作用。硫酸铜溶液等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生产化肥、农药、多种化工原料等都要使用催化剂。 在实验室里还可以通过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除生成氧气外,同时还有一种叫氯化钾的物质生成。二氧化锰在这一反应中也是催化剂。这个反应可表示如下: 【讨论】 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舍反应有什么不同? 要求: (1)试对本课内容进行学情分析。 (2)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3)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试对本课内容进行教学价值分析。 (5)设计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图。

考题 初中化学《分子结构》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5日上午 四川省成都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分子结构 2.内容: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例如,水在蒸发时,它只是由液态变成了气态,而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它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当品红溶于水时,品红分子和水分子都没有变成其他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各自保持不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分子会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例如,我们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就变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和氧分子是与过氧化氢不同的分子;再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氢分子和氯分子都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氯化氢分子,氢气和氯气的性质不再保持。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如图3-5)。 图3-5 几种分子的模型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例如,由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分解,生成水分子和氧分子;再如,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如图3-6)。可见,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可以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图3-6 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 3.基本要求: (1)讲解分子的结构与组成。 (2)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变化。 (3)讲课时配合相应的板书。 (4)如需要媒体辅助教学演示即可。 答辩题目: 1.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什么? 2.简要评价你本节课的优缺点。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景引入 【提出问题】到了夏天,经常下过雨之后地面很快就干了,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地面温度高,水很快由液态水蒸发成气态水。 【提出问题】蒸发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那从微观上怎么去解释物质由液态到气态的变化呢? 环节二: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动画演示液态水蒸发成气态水的过程,学生观察动画中粒子的变化。 【学生回答】水在蒸发时,它只是由液态变成了气态,而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它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提出问题】除了蒸发之外,还有哪些现象分子也不会发生变化? 【学生回答】糖的溶解、品红的扩散等。 【提出问题】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变化吗?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分子会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例如,我们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就变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和氧分子是与过氧化氢不同的分子。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视频演示】几种常见的分子结构图,如氧分子、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观察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视频演示】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 【提出问题】在分解过程中,发生了何种变化? 【学生回答】氧化汞分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 【教师讲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可见,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可以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环节三:拓展提高 【提出问题】从微观角度解释由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发生的变化。 【学生回答】由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分解,生成水分子和氧分子。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意识。 作业:思考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吗?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什么? 2.简要评价你本节课的优缺点。

考题 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无催化剂时,不会分解咸水和氧气B过氧化氢和水一样无色无味,对皮肤无害CFe3+和过氧化氢酶都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D在有催化剂存在时,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平衡会向分解一侧移动

考题 3%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用于清洗伤口。

考题 萃取塔内自上而下有大量浓度逐渐增高的过氧化氢,且塔顶存积有较多工作液,因此防止塔内过氧化氢的分解是安全的保证。

考题 冲洗伤口一般用()的过氧化氢溶液。A、1%B、2%C、3%D、4%

考题 过氧化氢的分解就是它的歧化反应,在碱性介质中分解远比在酸性介质中快

考题 处理破伤风的伤口时,不正确的措施是()A、彻底清创B、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C、反复过氧化氢冲洗伤口D、伤口尽量予以缝合E、用1%高锰酸钾湿敷

考题 处理破伤风的伤口时,不正确的措施为()A、彻底清创B、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C、反复过氧化氢冲洗伤口D、伤口应尽量予以缝合E、用1%高锰酸钾湿敷

考题 过氧化氢溶液见光后分解为水和氧。

考题 有机溴化物燃烧分解后,用()吸收。A、水B、碱溶液C、过氧化氢的碱溶液D、硫酸肼和KOH混合液

考题 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无催化剂时,不会分解咸水和氧气B、过氧化氢和水一样无色无味,对皮肤无害C、Fe3+和过氧化氢酶都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D、在有催化剂存在时,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平衡会向分解一侧移动

考题 过氧化氢在pH值为10~12时最稳定,在酸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下也能发生分解。

考题 预防气性坏疽最可靠的方法是()A、大量使用抗厌氧菌抗生素B、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C、敞开伤口D、彻底清创E、高锰酸钾液湿敷

考题 用于伤口消毒的过氧化氢浓度为:()A、3%B、5%C、1%D、0.5%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为无色透明水溶液B 化学性质稳定,见光不分解C 有腐蚀性D 能与水、乙醇或是乙醚以任何比例混合

考题 单选题含氯和溴的有机物在氧气中燃烧分解,分解产物分别用()吸收。A 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混合液B 硫酸,盐酸C 氢氧化钠,过氧化氢D 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混合液,氢氧化钠

考题 判断题3%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用于清洗伤口。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