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负数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学生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本节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如气温的表示方法、收入与支出的记录方法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中感受和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正负数的含义。
请根据上述资料中的教材内容,编写教学设计。
要求:
(1)写出一篇要素完整的教案。
(2)要明确本课的学习领域,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学习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1)向上看(向下看);(2)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3)电梯上升l5层(下降l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1)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2)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3)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4)零上l0℃(零下l0℃)。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卞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呢?5小格呢?10小格呢?(1)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吗?(是O℃)你是怎么知道的?
(2)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
(3)北京又是多少℃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O℃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
(4)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样,一个在O℃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上海的气温比O℃高,是零上4℃,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⑦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板书)。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像+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穆朗玛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
1.同学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穆朗玛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l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l55米。 (板书)
(2)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当学生都同意分三类时,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可以分在某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当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O℃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可以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l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更多 “负数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学生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本节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如气温的表示方法、收入与支出的记录方法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中感受和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正负数的含义。 请根据上述资料中的教材内容,编写教学设计。 要求: (1)写出一篇要素完整的教案。 (2)要明确本课的学习领域,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相关考题
考题 学生通过对整数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数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有理数的概念。这种学习是( )。A.派生归属学习B.相关归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考题 小学数学运算规则的学习是以()学习为起点的。 A、方法B、认数C、概念D、性质

考题 儿童获得数学概念能力的发展具有()等这样一些特征。 A、从以“概念形成”为主逐渐发展到“概念同化”为主B、依赖结构完满的示范导向向发展到依赖对内部意义的理解C、数学概念的建立受经验的干扰逐渐减弱D、从认识概念的自身属性逐步发展到理解概念间的联系E、数、形的分离发展到数、形的结合

考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 B 负整数的相反数就是非负整数C 有理数中不是负数就是正数 D 零是自然数,但不是正整数

考题 底数:指数:乘方( )A.正数:负号:负数 B.小数:循环:有理数 C.分子:分母:分数 D.整数:根号:开方

考题 有理数是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和零的统称,此有理数概念的定义方法是(  ).A.递归定义 B.关系定义 C.外延定义 D.发生关系

考题 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数和分数等,这属于( ) A.思维的抽象过程 B.思维的具体化过程 C.思维的分类过程 D.思维的概括过程

考题 数概念的发展有一定的顺序,其顺序为( ) A.分数一小数一整数 B.小数一分数一整数 C.整数一分数一小数 D.整数一小数一分数

考题 学生在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得出有理数的概念,这是思维过程的( )。 A.具体化 B.分析 C.概括 D.抽象

考题 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知识概念后,可以将这些数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 A.具体化 B.分析 C.系统化 D.抽象

考题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减法》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两个数的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 ) A.都是正数 B.一正一负 C.都是负数 D.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四)小结作业 引导学生总括: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可见,引进负数后对加法和减法,可以用统一的加法来解决。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不论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减号变加号的同时把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而被减数不变. 设置作业: 已知有理数a、b在数轴上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

考题 学生通过学习“0和正整数”掌握“数”的概念,后来又学习了“负数”的概念,重新认识了“数”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总括学习

考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16,-500。像-16,-500, -0.4…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读作负零点四。 而以前所学的16,2000, ,6.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正数前面也可以加“+”号。例如:+16, +6.3等(也可省去“+”号)。+6.3读作正六点三。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你还在什么地方风过负数? 做一做 1.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m。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____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____m。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使用负数。在古代商业活动中,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以盈余为正,亏损为负。 最早记载负数的是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在算筹中规定“正算赤,负算黑”,就是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的表示负数。 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 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形成现在的形式。 [问题1][简答题] 试分析正负数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写出正负数的加减法则。 [问题2][简答题] 若指导高学段小学生学习本课内容,试确定教学目标。 [问题3][简答题] 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本节课认识正负数的教学环节。

考题 “非负数”与“大于等于0的数”、“三角形”与“三边形”、“自然数”与“正整数”等等都是()关系概念。

考题 小学生时间知觉水平的提高,与他们掌握和运用数概念、计时工具等有关。

考题 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树和分数等属于()。A、思维的抽象过程B、思维的具体化过程C、思维的分类过程D、思维的概括过程

考题 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知识概念后,可以将这些数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A、具体化B、分析C、系统化D、抽象

考题 底数:指数:乘方()A、正数:负号:负数B、小数:循环:有理数C、分子:分母:分数D、整数:根号:开方

考题 人类关于数概念的认识大致经历过()等五个阶段。

考题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负数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拓展。学生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识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 本节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如气温的表示方法、收入与支出的记录方法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以及正负数的含义。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3)编写突出重点的教学设计。

考题 判断题小学生时间知觉水平的提高,与他们掌握和运用数概念、计时工具等有关。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树和分数等属于()。A 思维的抽象过程B 思维的具体化过程C 思维的分类过程D 思维的概括过程

考题 单选题底数:指数:乘方()A 正数:负号:负数B 小数:循环:有理数C 分子:分母:分数D 整数:根号:开方

考题 单选题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知识概念后,可以将这些数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A 具体化B 分析C 系统化D 抽象

考题 问答题教学设计题: 负数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学生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本节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如气温的表示方法、收入与支出的记录方法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中感受和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正负数的含义。 请根据上述资料中的教材内容,编写教学设计。 要求: (1)写出一篇要素完整的教案。(10分) (2)要明确本课的学习领域,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5分)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15分)

考题 单选题A、B是数轴上原点两旁的点,则它们表示的两个有理数是(  ).A 互为相反数B 绝对值相等C 是符号不同的数D 都是负数

考题 填空题“非负数”与“大于等于0的数”、“三角形”与“三边形”、“自然数”与“正整数”等等都是()关系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