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男,25岁,未婚,初中毕业,与父母同住。李某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他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加上学历较低,所以一直失业在家,每日无所事事。
新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小王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了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于是,小王想方设法寻找就业信息,多次向李某推荐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因此,小王十分沮丧、困惑。
【问题】
1.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王的服务目标存在什么偏差?
2.对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王的服务目标作出具体的修改。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过程中,要确定服务目标,必须首先要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了解服务对象寻求帮助的原因、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以及服务对象期望达到的目标。根据对问题的界定,来确定服务目标。案例中,社工小王的服务目标与矫正对象李某的需要存在偏差。 (1)按照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服务计划目的和目标的制定需要经过双方协商,可以由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提出目的、目标,然后与服务对象逐条讨论,最终确定具体目标。但是案例中小王对李某目前状况的归因出现了偏差:小王认为造成李某目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失业,而真正造成李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李某的错误观念和自身条件。李某认为金钱是万能的,而且梦想着一夜暴富,对收入低的岗位不屑一顾,但自身学历低,且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
(2)社工小王设定的服务目标与李某的就业目标不一致,服务目标存在简单归因。案例中,小王确定的服务目标是帮李某就业,改变其无所事事的现状;而李某的期望是“一夜暴富”。
综上,小王应该确定的正确服务目标是帮助李某改变其“金钱万能”、“一夜暴富”的错误价值观念,使李某客观理性的认识自身情况,树立“脚踏实地”的观念。然后引导李某关注就业市场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技能。同时为李某提供就业信息,使李某脚踏实地地找工作。
2.对社工小王制订的服务目标,建议修改如下:
(1)改变李某错误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认识。
①改变李某“金钱万能”的错误价值观、金钱观,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明白“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人生还有许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②改变李某“一夜暴富”的错误思想认识,帮助他树立脚踏实地“劳动致富”的观念;
③改变李某眼高手低“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的错误观念,引导他从工资较低的岗位做起,积累经验,提高技能。
(2)帮助李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
(3)引导李某客观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让李某认识到自身学历低的客观条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使李某有需要改变自身的意识,然后帮助李某提高文化水平,学习新的职业技能。
(4)帮助李某多了解劳动力市场的新动向、新需求,鼓励其积极参加就业培训和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5)李某已经25岁了,却还依靠父母生活,社工小王可以从其父母方面人手,依靠其家庭来督促李某尽快就业,从而为下一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更多 “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男,25岁,未婚,初中毕业,与父母同住。李某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他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加上学历较低,所以一直失业在家,每日无所事事。 新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小王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了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于是,小王想方设法寻找就业信息,多次向李某推荐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因此,小王十分沮丧、困惑。 【问题】 1.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王的服务目标存在什么偏差? 2.对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王的服务目标作出具体的修改。 ” 相关考题
考题 李某自小被父母遗弃,所以父母去世后,他不能继承遗产。()

考题 中学生刘某在星期日晚上以父母外出,家中无人为由寄宿在同学李某家中。深夜,李某的父亲下班后,得知刘某住在家中,便以未成年人不得夜不归宿为由,让刘某立即起床走人。问李某父亲的做法妥当吗?你认为他应该怎样做?

考题 李某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当他被执法车辆撞伤后,赔偿请求人应该是()。 A李某父母B李某配偶C李某成年兄弟姐妹D李某本人

考题 李某未婚,2002年收养了2岁的王某,一直共同生活。2007年,李某因病去世,2006年,王某的生父母亦相继去世、下列有关此案的表述正确的是()A、王某无权继承李某的遗产B、王某有权继承其生父母的遗产C、李某去世后,王某与其生父母的权利义务关系自行恢复D、李某去世后,王某与其生父母的权利义务关系不能自行恢复

考题 某小学8岁的二年级学生李某学习成绩不好,而且上课经常打闹,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一次他正好在班内打闹时,被班主任王某撞见,王某十分气愤,为了惩戒他,便让9岁的班长“惩罚”李某,王某在一旁观看。结果张某在“惩罚”李某时,将其牙打掉两颗。对于李某造成的伤害,责任应由()承担。A.李某的父母B.王某C.张某的父母D.王某与张某的父母

考题 李某为某公司经理,其妻王某长期休病假在家,夫妇有一儿一女,儿子李甲于1995年与赵某结婚,婚后生有一子李小刚。李甲于1998年车祸身亡。女儿李乙未婚,与父母同住。李某因工作关系经常在外出差,2000年于南方某城市认识了当地的女青年钱某,次年钱某为李某生有一子李丙,李丙一直随母亲生活。2003年李某意外死亡,经查,有现金5万元,银行存款35万元,李某生前没有遗嘱,对于李某的遗产分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李某妻子王某可以分得遗产5万元 (2)李小刚可以代位继承其父李甲应得A.(1) (3)B.(2) (4)C.(1) (2)D.(3) (4)

考题 下列属于就业援助对象的有( )。A.农民老方因土地被铁路建设征用,一直在家待业B.萧某中专毕业后沉迷网络游戏,一直没有就业C.老袁没有专业技能,一直失业在家D.小冯因要照顾病重瘫痪老母,只能辞工,无经济来源E.小孙大学毕业,换了几份工作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最近又辞职在家待业

考题 下列不属于就业援助对象的是( )。A.农民老周,因失去土地,一直失业B.小马大学毕业,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在家待业C.小牛因要照顾病重瘫痪老父亲,失业无经济来源D.老冯因文化程度低,一直失业在家

考题 社会工作者余昕的服务对象李某是刚退役的军官,虽然自己已经得到安置,但是对 新工作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所工作的城市感到陌生等棘手的问题让他心有不安。余昕无须为李某提供的服务是( )。A.为李某进行心理辅导B.协助李某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C.为李某提供信息咨询D.代李某向单位领导反映他的担忧

考题 某法院对赵某犯罪团伙作出如下判决:赵某有期徒刑6年;钱某有期徒刑3年;孙某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李某拘役6个月;周某管制1年。根据《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上述人员中,适用社区矫正的对象有()。A:赵某B:钱某C:孙某D:李某E:周某

考题 某公司业务员李某最近收到某客户长期拖欠的贷款10万元整,他认为没人知道, 就没有存入公司账户而是直接把钱买了股票,其妻发现后,对他极力规劝, 李某悔悟。第二天卖掉股票。将钱还给公司。李某的行为属于( )。A: 犯罪中止 B: 犯罪未遂 C: 犯罪既遂 D: 不构成犯罪

考题 李某,22岁,听力障碍,中职文秘专业。毕业两年来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在当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帮助下,终被一家公司接受,工作主要是收发报纸和清洁等简单体力劳动。李某不是特别喜欢该工作,但在家人和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劝说下上岗了。可不到两个月,李某在未与该公司以及家人和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任何人联系的情况下,便无故不再去上班,该公司非常不满,同时打电话告知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今后不再计划招收残疾人了,宁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就业中心工作人员及时向李某了解情况,李某说感觉自己得不到重用,没有前途,所以不上班了。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100--103题: 该案例中,社区就业服务机构积极帮助李某联系工作,其目的是( )A.通过就业使其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B.让李某可以自食其力 C.防止李某的负面情绪影响社区环境 D.提升社区工作绩效

考题 社区矫正服务对象大李原来是一名电工,回到社区后,情绪一直十分低落,认为大家都看不起自己。社会工作者小马协助他找了几份工作,他都觉得太累,做了几天就不去了。最近,他请求小马帮他申请低保,凑合过日子就行了。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小马适当的做法有()。A:继续与大李进行沟通,鼓励他自食其力B:主动倾听大李的烦恼,帮助他调整心态C:与同事密切配合,找出帮助大李的可行办法D:注重服务中的以人为本,接受大李的请求E:坚持政策制度的原则性,不再为大李提供服务

考题 李某,男,21岁,初中毕业后就待业在家, 整日游手好闲。某日中午,李某同未成年人沈某(13周岁)将幼女王某领到玉米地里,先后对王某实施轮流奸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某的行为不属于“轮奸” B.李某的行为属于“轮奸” C.李某构成强奸罪 D.李某和王某不构成共同犯罪

考题 李某2019年3月1日至公司工作,公司一直没有与他订立劳动合同,同年9月30日李某提出辞职,10月30日李某办理完交接手续离开公司,李某可以向公司主张的双倍工资月数是()。A、1个月B、6个月C、7个月D、10个月

考题 张某自参加工作以来,对待工作一直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他的直接上级李某对他的评价极高。但由于多年未曾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其能力与所从事的工作有些不匹配,以至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王某将这一现象反映给李某,但李某回答:“不可能!张工作一直都是勤勤恳恳,我是了解的,绝对不可能出现你所说的那种现象!”李某的判断,是社会知觉中的:()A、第一印象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定型效应

考题 单选题张某由于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一直窝在家里看看电视、上上网。他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他的父母很为他担忧。街道社工主动上门关心他,帮他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积极寻找工作。这种服务属于()。A 社会保障服务B 预防犯罪服务C 就业服务D 心理健康服务

考题 多选题李某今年14岁,有一个刚满20岁的姐姐,父母于上个月遭遇车祸身亡。下列可以担任李某法定监护人的是()。A他的祖父母B他的姐姐C他的舅舅D他的外祖父母

考题 问答题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男,25岁,未婚,初中毕业,与父母同住。李某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所以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他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加上学历较低,所以一直失业在家,每日无所事事。新入职的社工小王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于是,小王想方设法寻找就业信息,多次向李某提供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因此,小王十分沮丧、困惑。 问题:1.本案例中社工小王服务目标存在什么偏差?2.对社工小王的服务目标可以做出哪些具体的修改?

考题 单选题大李假释回到社区后,多次求职失败,加上邻居都疏远他,情绪低落。社会工作者小陈一方面疏导大李的情绪,增强他对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介绍他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最终大李在社区成功就业。就业后的大李乐观开朗,工作努力。上述案例体现的社会工作核心价值理念是(  )。A 接纳B 可塑性C 同理D 个别化

考题 问答题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男,25岁,未婚,初中毕业,与父母同住。李某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着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他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要求,加上学历较低,所以一直失业在家,每日无所事事。新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小王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了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于是,小王想方设法寻找就业信息,多次向李某推荐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因此,小王十分沮丧、困惑。 【问题】1.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王的服务目标存在什么偏差?2.对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王的服务目标作出具体修改。

考题 多选题某法院对赵某犯罪团伙作出如下判决:赵某有期徒刑6年;钱某有期徒刑3年;孙某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李某拘役6个月;周某管制1年。根据《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上述人员中,适用社区矫正的对象有(  )。[2012年真题]A赵某B钱某C孙某D李某E周某

考题 问答题中学生刘某在星期日晚上以父母外出,家中无人为由寄宿在同学李某家中。深夜,李某的父亲下班后,得知刘某住在家中,便以未成年人不得夜不归宿为由,让刘某立即起床走人。问李某父亲的做法妥当吗?你认为他应该怎样做?

考题 多选题下列属于就业援助对象的是()。A农民老赵,因失去土地,一直失业B小陆大学毕业,没找到合适工作在家待业C小孙因要照顾病重瘫痪老父亲,失业无经济来源D老周因文化程度低,一直失业在家E小张一直想找到一份高薪工作,放弃了一些就业机会

考题 问答题李某结束了强制戒毒回到社区,刚入职的社工小王与李某进行第一次的接案面谈:小王说:你好,我是社区社会工作者小王,我的任务是帮助你戒除毒瘾,恢复正常生活,防止复吸的情况发生,督促完成社区矫正工作。李某看了一眼小王不语,低下了头。小王说:你有什么需求?看我能否解决。李某说:没有工作、经济困难,你们能解决吗?小王说:可以啊,我可以帮你申请临时性补助。李某说:我听说别的街道可以帮助就业,你也必须帮我解决。小王说:现在我已经了解了你的服务需求,我会想办法帮你解决。李某说:我等着你给我送来补助金,尽快帮我找到工作。机构督导小张看了小王与李某第一次的面谈记录后,及时对小王进行了个别督导。问题:1、分析小王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与问题的任务完成情况。2、小王在与李某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考题 问答题案例三  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男,25岁,未婚,初中毕业,与父母同住。李某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他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加上学历较低,所以一直失业在家,每日无所事事。  新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小王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了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于是,小王想方设法寻找就业信息,多次向李某推荐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因此,小王十分沮丧、困惑。[2012年真题]  【问题】  1.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王的服务目标存在什么偏差?  2.对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王的服务目标作出具体的修改。

考题 单选题张某自参加工作以来,对待工作一直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他的直接上级李某对他的评价极高。但由于多年未曾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其能力与所从事的工作有些不匹配,以至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王某将这一现象反映给李某,但李某回答:“不可能!张工作一直都是勤勤恳恳,我是了解的,绝对不可能出现你所说的那种现象!”李某的判断,是社会知觉中的:()A 第一印象效应B 晕轮效应C 近因效应D 定型效应

考题 单选题老张下岗失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家里的生活也非常困难,他找到社会工作者李雷,希望李雷能够帮他联系相关的技能培训,有了一技之长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李雷通过各方的资源,联系到某职业培训学校,在对于该选择学习何种技能时,老张感觉很矛盾,李雷看到老张为此而苦恼,代他选择了汽车维修技术。李雷在工作过程中违反了( )原则。A 注重个别化原则B 自我决定与知情同意C 保密原则D 尊重与包容